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乞討者,流浪的一份子

乞討者,流浪的一份子

流浪

 生無所求

汪峰 

00:00/04:15

你的腳步流浪在天涯,歌詞中的這個流浪,我曾試圖去解釋,卻怎麼也解釋不通,流浪,在諸多詩人眼裡略微神聖的詞藻,在還未出茅廬的我們口中略微期盼的詞語,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我們眼中或者我們所幻想的流浪是詩中、是歌詞里哪些浪蕩不羈的感覺,當我真正去解釋流浪時,感覺這個詞語是個模糊的界限!

很想講流浪,卻不曉得講什麼,沒有徹底經歷過。所以今天不講流浪,講講那些年我遇到的流浪漢們!不,是乞討者們!那些流浪的一份子!

第一次看到沿街乞討的人,是什麼時候,恐怕我們早已經不記得了吧,應該是早些時間我們還具有同情心的時候吧!

小的時候,我們家境也並不富裕,所以當父母帶我們走在街上時,遇到沿街乞討的人時,父母總會拉著我們快速走開,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從來不會去給乞討者些許援助,那個年齡我還不會自發地去施捨,甚至也沒有這個意識,不是父母沒有教我們,也不是我的父母沒有愛心,而是那個年代自己還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時候,父母並沒有多餘的愛去分享出去,在父母心裡,他們的愛給我們兄弟姐妹五個都給不夠。

後來當我上初中,開始自己支配金錢的時候,周日去學校早,在縣城裡偶然遇到在大張門口跪著的老奶奶,很多人圍觀,我也湊上去,大家七嘴八舌的表達著自己的同情心,偶而會有人五毛一塊的往老奶奶的碗里放,那是我第一次給乞討者錢,一塊錢。當我第二次遇到她的時候,我便徑直走開,同一個人,我是不願意給兩次的,說不出為什麼,就是不願意。那時候在我生活的小縣城,乞討的並不多,所以遇到的也少,當遇到下一個乞討者時,我還是會把零錢拿出來的。

不知什麼時候,乞討者開始增多,小小的縣城一條街能遇到好幾個,這個時候,社會的聲音也開始大了起來,職業乞討,騙子,各種頭銜與輿論風波瀰漫在整個社會,我也開始受影響,這麼多人,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分不清,索性看心情,心情好了就給,心情不好就不給,給錢與不給之間變成了心情的一種權衡,而不是內心的觸動。

剛上高一的時候,一天中午,大家都在教室學習,門口出現了一個大爺,顫顫巍巍的站著,拿了一個碗,背了一個斜跨的布縫的包,大家都在抬頭望著,毫無動靜,突然艷艷起身,拿了十塊錢送了過去,然後大家紛紛去送錢,一塊、五塊、十塊,最多的有二十,我也去了,給了兩元,大爺走了,一場簡單的捐錢看似結束,這引發的話題卻持續了很久。

「我給錢的時候,看他挺健壯的啊」

「對啊,是不是騙子,網上不是說很多。。。。。。」

「要不是你們去了,我就不去了,看大家都去了,不好意思。。。。。。。」

16年的暑假,我和旺仔、小丁被困在了武漢,那是武漢看海的季節,我們呆了一周在武漢,剛去的前兩天是沒有下雨的,小丁也還沒有過來,我們倆住在漢口火車站旁的酒店,傍晚,我們總會出來吃個飯,然後溜溜食,在火車站廣場上坐著,總會過來很多乞討的,聾啞人,殘疾人,老年人,還有的掛一個牌子的殘疾人兜售物品,給了一個乞討者,會再過來一個乞討的,其中有個女孩,只要十塊以上,給少了一直跟著你,索性誰也不給了。

兩天後,小丁過來了,我們接著找工作,但已經開啟了看海模式的前兆,下雨了,第一天的雨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去完一家中介公司,下了樓,一個老奶奶撐著傘在乞討,看她不易,小丁去給她了兩塊,卻不曾想,拉著小丁,非要讓多給點,小丁很尷尬,又給了一塊,她要十塊,我們讓她鬆手,然後走了。接下來幾天我們被困在了酒店,地鐵被淹,火車停運,車都泡在了水裡,我們生活在災區的附近,沒有找到工作,也面臨著彈盡糧絕,旺仔唱了一周的「陌生的城市啊,沒有熟悉的角落」,三天後,天晴了,我們在光谷步行街附近遇到很多乞討的,心裡的微微顫抖的同情心越來越弱,或許是那種環境,自顧不暇,亦或者那段時間真的消耗盡了同情心。

16年寒假,我在上海打工,剛過年前一天,廠區門口有個乞討的大爺,我們一行五人,避開了那個大爺,不看見,就不會心酸吧,奎突然停下來問我們有沒有零錢,我們沒有,他跑去換了零錢給了大爺五塊,「我替你們都給了」,於我門,有種莫名的尷尬,化解尷尬的竟然是旁邊路過的一對情侶:「那大爺一天賺的比我們都多」化解了一個尷尬,萌生了另外一個尷尬。

昨天在天潤廣場,我和余晗在買東西,洋哥受傷了,打算給買兩個豬蹄送去,突然過來一個大爺乞討,我說「沒帶現金」

「你們怎麼可能沒錢,不願意給就不願意給」

沒三十秒,又過來一個老奶奶,我直接轉身沒理,一個烤豬蹄的時間,天潤廣場前,差不多有五六個乞討的。

去年暑假的時候,做了短時間的流浪客,在西安擺地攤的時候,也曾遇到過很多乞討者、賣藝者,遇到賣藝的,一般會給一些,乞討的基本沒給,有一天,鐘樓下台階的地方,遇到一個很大年齡的老奶奶在乞討,同樣路過的一個遊客說:「吃的比我都肥,還來向我乞討」

。。。。。。

世界這麼大,我該相信誰,聲音那麼多,我該聽誰的?

如今我們走在街上,我們已經快要固化的認為大多數乞討者都是騙子,而且我們在社會的輿論里變得越發敏感,同伴去實施愛心,開始有人勸阻,魚龍混雜的社會消耗著我們的同情心,有時候覺得一塊兩塊也不多給他們吧,有時候思考世界那麼多窮人,我能幫幾個?

其實,都沒有錯吧,其實一個人有愛沒愛並不能通過對乞討者的態度來決定,願意的時候就給,不願意就避開,給不給都沒有錯,不要因為別人施捨去施捨,但更不要勸阻別人不要去獻愛心,願我們在社會的洪流中,在對待乞討的這件事情上,不給自己過多輿論價值,一次捐助,不會升華多少個人魅力,不去捐助,也不會降低個人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過路青春 的精彩文章:

謝謝你,帶故事來坐坐

TAG:過路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