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設計創新基本法

設計創新基本法

註:本文圖片部分來自微信公眾號「屋研」,部分來自網路。

1

前兩天就聽說,今年的「設計上海2018」展覽,是數年以來最精彩的一屆。除了設計之外,還有很多突破性的新材料研究應用。蹲在成都沒空前去參觀,只能看看來自網路的照片圖像解解饞。

吱音的這張海報,首先就很讓人喜歡。

傳統中式傢具,多以各種木材製成;到了當代,傢具也未完全擺脫功能性的形象。給人的心理印象,很多時候都是相對固定、移動不便,堅硬、冰冷,並未和人性化的心理符號聯繫起來。

但吱音的這張海報,用圓潤柔滑的曲線來抽象傢具外輪廓,黑金相襯的色彩對比和漸變的光影,給人溫暖的心理意象。同時彎曲流暢的線條,也讓人聯想起音樂五線譜符號,帶來活躍和漸變的節奏。

海報的妙處在於,突破了傢具堅硬、固定的心理預期,帶來柔軟、靈動的期待,成功的讓人對品牌產生興趣。

可以想像,一張用來正襟危坐的椅子,被賦予溫暖、柔軟、可變的屬性之後,有多少不同的生活情景可以藉助椅子發生?可以是愛人間的耳鬢廝磨,可以是父女母子的親切擁抱,可以是午後陽光下的側靠小睡,可以是夜晚燈光下的放鬆暢讀……

設計,就是用創新帶領我們偏離日常刻板的生活印象,駛向無限可能海洋深處的一尾輕舟。

2

在做教育創業的友人陳顯軍,推薦的An Invitation to Category Theory for Designers一文中,重點介紹了範疇、態射、映射、函數等概念。

為什麼設計者需要關注這些數學概念?因為它們給設計提供了底層的表徵工具,將原本心智中晦暗不清無法描述的部分,可以容易的進行歸納和交流。

亞歷山大·克里斯托弗在《形式綜合論》中首先提出了,用集合論思想來描述設計所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本神作給日後的計算機科學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啟發,但在設計界卻未完全普及,甚為遺憾。

範疇論是抽象地處理數學結構以及結構之間聯繫的一門數學理論,以抽象的方法來處理數學概念,將這些概念形式化成一組組的「物件」及「態射」。

推而廣之,每一個範疇也可以是我們心目中,一類特定事物的表徵符號。比如一提到或者看見一把椅子,所涉及的語言或者視覺符號,就會激起我們記憶中關於類似事物的印象。我們依靠長時記憶對外界事物進行識別和歸類,這是我們與環境交流的方式。

而態射(morphism)是兩個數學結構之間保持結構的一種過程抽象;映射指兩個元素的集之間元素相互「對應」的關係,在數學及相關的領域經常等同於函數。

我們用隱喻來學習新概念,用概念來表徵具體事物。遇到一個新概念時,我們首先會接受其中的信息元素,並檢索記憶中的既有印象,找出相似的部分與新概念元素進行對比。

當檢索到類似的概念時,我們將各自的元素進行對比,將新舊兩個概念聯繫起來,從而達到理解新概念的目的。兩個概念元素集合中,類似元素的對應關係,就是一種映射或者函數。

如果設計是用創新打破日常印象,那麼我們就可以有意識的去尋找,與基準概念偏離較遠的新概念,繼而尋找兩者之間的對應函數關係。

這相當於在兩個重合度不高的集合之間尋找聯繫,比較難以找到,一般人在日常情景中也不容易想到。但一旦有了靈感,就是一個很好的設計創新方向。

3

如何提煉歸納其中的規律,從而能夠舉一反三,快速創新呢?我們帶著這樣的疑問,繼續欣賞設計上海2018的優秀作品。

惠達潔具的展位,布置的很有科技感和未來感。挺拔的金屬線條,大量透明/半透明材料和平滑的圓角,都顛覆了工業傻大黑粗的傳統印象。看上去不像一個工業製品展位,而像蘋果手機的展位。

我的一位朋友,優秀的工業和環保行業創業者葉晨,自己的廠房就是採用這種設計風格。在這種環境里工作,人與物的關係不再僵固冰冷,工效與技術創造力一定可以提高很多。

老葉的空間審美也頗值得一提,改天找幾篇研究工作環境與工作效率的論文為依據,專門吹捧一下(笑)

順帶一提,老葉積累開發的黑科技,足以顛覆整個國內危廢處理行業,而且目前也已經初步建立了和政府的合作發展平台。在此祝老葉早日找到適合自身企業的繼續擴張路徑。

言歸正傳,我們繼續參觀。上面這個展呈作品,採用懸掛的構件,卻呈現出打破重力,輕盈向上的感覺。另外,用工業材料栩栩如生的表達自然意境,也是一種感覺創新。

這個彩點陶罐沒有看到介紹,應該是成都本土藝術家殷九龍的作品。九龍憑著自身對藝術的熱情和追求,在平面設計領域取得優異成績和影響之後,又從15年開始專攻彩色陶藝。將波普藝術與傳統陶藝相結合,也是對傳統工藝藝術的顛覆和創新。

這個掛飾用材構圖非常簡單,卻用材料疏密節奏變化,在平面上營造了空間深度的三維井深。

品牌Endless Form用計算機程序一口氣跑出來了100把形式各異的椅子,我卻心存疑慮:這些椅子除了展示參數化工業設計的潛力,和行為藝術展示之外,是否用人體工學一一進行過實際坐感測試?當然,這也是對「椅子」這個概念功能部分的一種突破和偏離。

總結優秀作品的底層規律,相當于歸納藝術創作思考過程的抽象函數。以此為出發點,便可以舉一反三,湧現出更多的創作靈感。

4

在分析不同概念的集合元素時應當注意,按照傳統集合論的樹狀結構,並不能對其彼此之間關係進行準確描述。

1975年,認知心理學家Rosch提出原型範疇理論。認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實例表徵出來,人們是從能最好的理解一個概念的實例來理解概念的。此外,對概念的理解不僅包含原型,而且包含範疇成員代表性程度。

原型理論在認知科學中,是一種分級歸類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在同一個範疇中,某些項目會比其他項目更為核心。例如,當我們想到傢俱這個概念的時候,椅子會比起板凳更常常被提起。

我們將一個概念集合的所有元素之間的關係,視為一種彼此連接程度不同的語義網路。以這些核心元素屬性為目標進行創作,更能夠引起觀眾更多的共鳴。

另外在學習丁健老師推薦的Creativity: Shifting Across Ontological Categories Flexibly一文時,作者提出了本體樹概念,將所有本體按照不同性質進行分類劃分。

這給了我們一個形象的參照。跨越本體樹分類程度越大的,可以理解為創新程度越高。

這樣的設計創新,讓「物」在各個維度上產生變形,從而改變了人與物的傳統關係。從而讓我們面臨愈發豐富的空間(物)可供性,不斷的發現驚喜,從而拓寬我們自身的感知邊界。

從前的「物」,與我們的關係可能只是兩三種。但通過設計創新,可以在不同時空、不同情境、不同目的的輸入條件下,不斷湧現出新的關係。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新的理解,也隨之不斷發生。

我們最後再來看一個設計上海展的例子。ZENS哲品的妙物村莊展區。

走進展區時,面前是一片一人半高的白色小房子。一扇扇大小不一的窗口,散出溫暖的光線。行走其中,猶如走入了白色的童話世界。又因為空間尺度的改變,好像笨拙的巨人,闖進了傳說中的小人國。

展品別出心裁陳列在小屋的窗口裡,激發好奇,吸引人探身一看究竟。

小屋裡的展品也是各有奇趣。看似冰冷堅硬的物品,摸起來卻是綿軟適手。這種視覺與觸感的矛盾感覺,突破生活常識。不僅帶來新的感覺,而且啟發新的意義。

優秀設計帶給我們的,不光是驚喜與感動,還有進行再創作的靈感源泉。

設計改變生活。設計改變生命。

與各位設計者共勉。

end

公眾號介紹

【林翼然空間探奇】結合房地產開發行業現狀,探討一切空間話題,以及相關藝術文化。

回復「目錄」,可以瀏覽往期文章;回復「商場」,可以閱讀商場空間系列文章共7篇;回復「迪拜」,可以閱讀迪拜空間遊記系列文章共9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翼然空間探奇 的精彩文章:

未來商業的可能

TAG:林翼然空間探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