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結核病——熟悉的陌生人

舊時代的你被稱作為「癆病」

人們談及「白色瘟疫」,便為之色變

你帶走了多少風華正茂的文學巨匠,音樂天才

——魯迅、蕭紅、肖邦、契科夫……

我想重新認識你,這位熟悉的陌生人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2018年3月24日,我們迎來了第23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世衛組織發布的主題為「發揮領導力,終結結核病」。

我國的宣傳主題為「開展終結結核行動,共建共享健康中國」。那麼,首先就讓睿智小瑞帶你走進防治結核病日,走進結核病,讓它不再陌生~

01

你知道嗎?

Do you know?

恐怖的「白色瘟疫」在歐洲,美洲猖獗流行

讓無數結核病人在痛苦折磨中耗盡生命

1882年

一位德國微生物學家出現了

他就是羅伯特·科霍

在柏林宣布發現結核菌

為可能消除結核病帶來了希望

因而在紀念科霍氏發現結核菌100年之際

將每年3月24日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02

走進結核病

What is the Tuberculosis?

結核病

從林黛玉到魯迅的血饅頭,從流行、基本消滅到死灰復燃,結核病伴隨著我們人類的發展史,想說愛它很難,但是只有了解它才能拒絕它。

結核病俗稱「肺癆」,它是由結核桿菌侵入人體後引起的一種具有強烈傳染性的慢性消耗病。結核菌可能入侵人體全身各種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臟,成為肺結核病。

作為青年人容易發生的一種慢性和緩發的傳染病,其潛伏期為4-8周,其中80%發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頸淋巴、腦膜、腹膜、腸、皮膚、骨骼)也可繼發感染。

03

癥狀及傳播途徑

Symptom & route of transmission

如果疑似患有結核病,會出現咳嗽不斷,甚至是咳痰現象,且此種狀況可能持續在半個月左右。個別疑似患者的痰中可能會帶有血絲。部分疑似患者也會出現胸痛或者是疲倦不適、胃口下降等伴症。

小瑞總結:感覺乏力,咳嗽咳痰,

入睡盜汗,體溫波動,月經不調

■■■■■

傳播途徑

人與人之間呼吸道傳播是本病傳染的主要方式,例如打噴嚏、咳嗽時濺出的飛沫、以及吐痰傳染等。傳染源是接觸排菌的肺結核患者。隨著環境污染和艾滋病的傳播,結核病發病率越發強烈。

04

易發群體&易感人群

Susceptible population

結核病易發病群體多為身體抵抗力較差,工作壓力大者;長期生活不規律,睡眠不足者;患有高血壓、風濕免疫疾病等其他病患者。

此外,居住環境通風不好也是患上結核病的一大誘因。

05

結核病的危害

Damage

結核病對身體的危害非常嚴重,輕者咳嗽不止,身體每況愈下,重者喪失勞動力,甚至是死亡,因此要引起重視。

06

結核病「三防」

Ways of prevention

第一「防」,便是肺結核患者如何減少肺結核在周圍人群的傳播。傳染期的患者去公共場所時應主動佩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要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直接面對他人,要養成不隨地吐痰的衛生習慣。

第二「防」,為患者家庭成員如何防止被傳染。家庭成員應督促患者接受抗結核治療,關愛患者,給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治療環境;房間要經常開窗通風;有條件的患者最好單獨居室,床盡量朝陽放置。

第三「防」,是健康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肺結核。肺結核的預防重在保護和增強人體抵抗力:生活方式合理化和規律化;飲食有節,營養均衡;經常參加體育活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在校學生要合理安排生活和學習,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熬夜,同時盡量少去網吧、KTV等通風狀況不佳的公共場所。

結核病的危害雖大,但現在我們已有各種提前介入預防的方法,在患上結核病後,也有積極地治療對策,但我們仍需對此引起重視!患病後在平時的生活中務必作息規律,合理飲食,這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別人的負責。

2 0 1 8

南 醫 紅 會

圖片 | 網路來源

文字 | 網路來源 陸文靜

編輯 | 陸文靜 梁志鋼

審核 | 朱天欣 馬慧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醫紅會 的精彩文章:

寒假特輯 新春小貼士

TAG:南醫紅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