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許昌文廟與圖書館的時代交集

許昌文廟與圖書館的時代交集

文廟,作為紀念和祭祀我國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建築,承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然而,很多許昌人卻不一定知道,舊時許昌人的圖書館就曾經設在這裡。

昔日許昌圖書館,飛檐挑角古色古香

七名年輕女孩拾級而下,背後的「圖書館」飛檐挑角,充滿古韻。現藏於許昌市檔案局館的一張黑板老照片記錄下了1978年人們從許昌圖書館走出的一個場景。由於時間久遠,已經難以找到當初的拍攝者了。

40年,放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須臾之間,然而之於一個人或一個行業而言,已經足夠漫長了。40年後的今天,這張老照片中的場景還是當初的模樣嗎?

走進環境清幽的許昌文廟,眼前呈現的古建築群布局嚴整,它的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是大門、照壁、泮池、戟門、東西廊、大成殿。建築軸線南北長120米,總佔地5000多平方米。站在文廟大成殿前,記者看到這裡的場景如今已經和照片中的大不相同了。照片中的重檐歇山式建築如今已成單檐歇山式建築。照片中行人所走的中間台階部分已成了「雙龍戲珠丹墀」的所在地,被人用護欄隔離、保護了起來。

大成殿,因孔子被封為「大成至聖先師」而得名,並非許昌獨有。許昌文廟的大成殿面闊七間,進深三間,建於高1.7米的月台上,十分壯觀。主間內供奉著高約4.5米的孔子坐像。慈眉善目,雙手合十。

在其左右兩側分別是曾參、顏回、子思、孟軻四位人物立像。據景區工作人員介紹,在封建科舉時代,無論哪州哪縣只有轄區內出了狀元,才能打開文廟的正門。許昌歷史上始終未能在科舉考試中出過狀元,所以許昌文廟大門就始終未能正式打開過。

早期為私辦公助,文廟內增築圖書館藏書數千冊

家住東城區南海街、今年80歲高齡的岳新生曾擔任許昌市圖書館館長,在許昌市圖書館工作了20多年。早在20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他就系統地梳理了許昌市圖書館的發展變遷,如今這份資料被保存在許昌市圖書館。

根據檔案資料顯示:1934年5月,地方紳士朱又廉、賀昇平、王恆年等人倡議,在聖廟(文廟)增築圖書館,其性質是私辦公助,王恆年被推選為館長。

「王恆年,字松圃,許昌市北大街人。」據《許昌縣文史資料》第二輯記載,生於1902年的王恆年天資聰慧,博學多藝,能賦詩、填詞,善圍棋、書法。1934年,他看到許昌文化落後,文風衰退,就積極提倡讀書,創建了許昌圖書館並被人們推選為館長。內藏買來的圖書數千冊,以及一些私人捐獻的書籍,於6月1日正式開館。據岳新生介紹,同年8月,該館更名為「許昌縣圖書館」。1938年秋,其併入民眾教育館。

「人文之興,首由讀書……許昌素鮮藏書,方予少時,欲求《史記》、《漢書》不可得。後值歲試,始得以考試獎金購閱史漢、《三國志》等書。」在許昌春秋樓景區,有一落成於1934年8月的《聖廟增築圖書館記》石碑。該碑文由賀昇平所撰,王恆年所書,記載了增築圖書館的來龍去脈。「五月動工,八月落成,大輅椎輪,規模具矣!」後因經費沒有來源被迫停辦。隨後,王恆年又在附近捐款創辦了聚星小學,後被國民黨政府接管。1949年,王恆年因病辭世。

20世紀80年代,許昌縣圖書館落戶大成殿

隨著時代發展,許昌縣圖書館幾易其址,也曾與許昌市圖書館發生過合、分之事。據「老許昌」回憶,20世紀80年代,文廟、關聖殿、春秋樓為許昌縣招待所所在地,內院前側為許昌縣法院,後側為許昌縣公安局。

1995,許昌春秋樓一帶。(史福嶺供圖)

20世紀80年代中期,許昌縣文化局、許昌縣圖書館等四家單位進駐這裡。1985年,許昌縣圖書館在文廟大成殿建立。據1993年出版的《許昌縣誌》記載:「當時有閱覽室2個、書庫1個、工作人員10人。縣圖書館下設館辦圖書室7個、閱覽室4個、鄉圖書室26個、村圖書室245個,共藏書133067冊。」在求知及娛樂方式尚且不十分豐富的年代,拿著紙質讀書正走進讀書館借書、看書,10多萬藏書給人們帶去了無窮的知識和溫馨的時代回憶。

一座有魅力的城市,應是散發著書香的城市。回頭看40年前的許昌圖書館老照片,令人感慨萬分。人們應珍惜當下閱讀環境,多讀書、讀好書,為書香許昌建設作出一份自己的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許昌史館 的精彩文章:

TAG:許昌史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