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湖帆大師的「吳裝荷花」

湖帆大師的「吳裝荷花」

作為20世紀中國畫壇一位重要的畫家,吳湖帆(1894—1968)是名符其實的現代繪畫大師和書畫鑒賞家。他的繪畫深受傳統文人繪畫的浸淫,而他的花鳥畫則吸收了「清初六家」之一的惲壽平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中尤以荷花為其所特別鍾愛描繪的題材之一。他的荷花雍容艷麗,自創新格,被世人尊稱為「吳裝荷花」。

縱觀百年來的現代中國畫壇,吳湖帆應該是最好的熟紙畫荷花名家,尤其是其筆下以所謂「粉筆帶脂」為特點的「沒骨荷花」。他不靠線、靠烘托和點染的荷花,和齊白石不是一個路數。他善用胭脂和白粉, 畫荷只需一點點胭脂,便能讓每一朵荷花幾乎都像是要發出光來,可謂風姿卓卓,蔚為大觀。他的荷花既具有豐肥之美,又兼得雍容之態,如同富麗、高雅、華貴的唐代美人。

1935年作《出水芙蕖 ·行書吳仲圭傳》成扇,紙本,18.5×49厘米,著錄於《虛懷齋藏中國書畫精品集》。

吳湖帆常於筆閑之際取唐宋名家詩詞覽讀,使得他那婉約清新的作品畫中有詞、詩中有畫。有如此扇,其畫荷中那種縝密秀麗、風流自賞之風格的形成,與他對婉約派詞意的刻意追求,應該有著十分重要的、必然的聯繫。吳湖帆畫風秀麗豐腴、清雋雅逸,設色深具煙雲縹緲,這件成扇為1935年吳湖帆42歲時作,扇面構圖簡潔、明秀,整張作品顯得靜穆、輕靈。

《出水芙蕖》還有一段與芙蕖色彩同樣精彩的故事:扇畫最初為好友陳巨來所畫,後因戰事,扇畫輾轉復歸,吳湖帆病起補書。扇面咫尺,情誼萬千。

1936年作《紅裳翠蓋》立軸,設色紙本,93.5×32.5厘米。2011年上海天衡拍品。

這件荷花作品《紅裳翠蓋》,為吳湖帆1936年其43歲時所作。吳湖帆的花鳥畫極富特色,獨具一格。他為了使色與色融為一體,時常運用撞水、撞色法,令荷花中白色與紅色的花瓣,在統一中又有變化,使得傳統繪畫色彩表現上的局限性,完全實現了突破創新。此作中他在借鑒海派前輩大家的色彩觀念和某些技法的基礎上,充分運用了色彩表現的多樣性,其設色思想與早期正統文人畫觀已有相當大的變化,強調了「雅俗共賞」的審美趣味。由於吳湖帆在繪畫上拆除了畫派之間的門牆,打破了傳統與創新之間的隔閡,同時兼收並蓄、廣采博取,才使得清逸明麗、雅腴靈秀的《紅裳翠蓋》,最終能夠以嶄新的面貌獨樹一幟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1937年作《水珮風裳》鏡心,紙本,32×43厘米。2013年北京匡時拍品。

此幅《水珮風裳》,以氤氳彌蒙的氣韻、秀麗豐腴的賦色,將一塵不染、婀娜綽約的雨後荷花,描繪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作品為1937年吳湖帆44歲時所作。上款人王世傑是民國的政界要人、大收藏家,曾擔任過外交部長、教育部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吳湖帆除畫家身份外,又是當時著名的書畫鑒藏家,兩人交往甚深,此畫可謂見證了二人深厚的君子之誼。

這件荷花佳作構圖簡潔、飽滿、明秀,花、葉、枝條穿插疏密有致,位於高處的荷葉亭亭凈植,掩映著下面的荷花,一枝含苞待放、一枝已清華初綻,畫面意境是那樣的溫婉、含蓄、清美。吳湖帆以惲壽平的沒骨設色融合了八大山人的大寫意筆法寫出了亭亭玉立的荷葉、荷花。荷花作為純潔的象徵,寓意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行,整張作品清雋雅逸,深具煙雲縹緲、泉石洗盪之致。《水珮風裳》荷瓣紅中撞粉、控制得宜、用筆濕潤、韻秀天成,這種荷花的繪畫技法完整地體現了「吳裝荷花」的格調。

1940年作《菡萏》立軸,設色紙本,105.5×49.5厘米。2010年天津文物拍品。

借鑒惲壽平之「沒骨設色法」繪製的《菡萏》,吳湖帆還結合了其「沖粉沖水法」繪成。作品構圖飽滿,花、葉、枝條穿插疏密有致。而顯得秀麗不俗的作品畫面,在賦色方面也極好地控制了濕度。大片的闊大荷葉映襯下,或一枝獨處、或兩兩相依的每朵粉荷,有的吐蕊含珠,有的含苞待放,全都是那樣的清潤雅緻,全都是那般的丰神綽約、姿態萬千,著實令人愛不釋手。

款識中「清真」即宋代婉約派詞人周邦彥,「詞」就是周邦彥的《浣溪沙》兩首,前者詠的是荷,後者詠的是伊人。此圖作於吳湖帆夫人潘靜淑逝去一周年之際,即庚辰(1940)年。作品中畫家將荷花比擬成自己溫婉、含蓄、清美的妻子,彷彿低眉螓首、舉手投足之潘靜淑就在畫家的眼前。可以這樣說,畫家借《浣溪沙》及荷花表達了對逝去伊人的深深懷念之情。

1948年作《玉露清華》鏡心,設色紙本,100.5×34厘米。著錄於世界圖書出版公司《亦孚藏品》。

此件《玉露清華》創作於1948年,是吳湖帆「沒骨荷花」的代表之作。以大寫意手法繪製的此幅畫作,完美描繪了荷花盛開的景象。由畫中可見,其畫荷之荷葉不僅清麗雅腴、設色清秀,而且色調明快,與惲壽平淵源極深。實際上,他所新創的荷花是採用惲壽平的沒骨設色筆法,以淡墨加青綠畫荷葉,襯托花瓣重疊,丹紅的並蒂雙蓮,艷而不俗,燦爛異常,荷葉的繁與花朵的簡相得益彰,在賦色上由於很好地控制了濕度,使畫面顯得美麗而和諧。

齊白石也是畫荷花的大師,齊白石筆下的荷花線條錯落氣象萬千,重在筆墨的表現;而吳湖帆的荷花不靠線,靠烘托和點染,具有一種豐肥之美、雍容之態。自古以來,人們都為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所折服,畫家更是以荷花寄託他們與世無爭、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文人情懷。吳湖帆筆下的荷花也是這樣一種情懷,且從題名「玉露清華」也能看出他對荷花有著一種更高的崇敬之情。

1949年作《紅裳翠珮》立軸,設色紙本,77.5×16厘米。著錄於上海書畫出版社《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吳湖帆》。

這幅《紅裳翠珮》取直幅構圖,描繪水中盛開的荷花。荷花向來以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為世人所憐愛,畫家運用了沒骨的手法進行處理,畫面中花瓣的描繪是通過白粉與曙紅、胭脂色在水的調和碰撞下互相交融,色粉交錯,在紙上留下了奇特而絢麗的效果。再看畫中荷葉的布局與構圖,參差錯落,將豎條形的構圖有機地進行了分割,荷葉以汁綠揮寫出大致形象與輪廓,同時通過色彩的深淺來突出葉片的前後起伏,畫面底部又用飄逸而又挺健的線條表現蘆葦,縱觀整幅畫作,給人以清新自然、婉約淡雅之感。

看到畫中景象,人們彷彿能想像出在池塘邊恰有一陣微風拂過水麵,一朵已然盛開的荷花映入眼帘,正被畫家敏銳地捕捉進畫面之中。此幅畫作觀賞再三而意猶未絕,實為吳湖帆不可多得的佳作。

1958年作《東亭並蒂蓮》鏡片,設色紙本,54×79厘米。2015年上海工美拍品。

吳湖帆所繪《東亭並蒂蓮》圖,描繪的是崑山正儀鎮東亭的名勝,崑山隸屬蘇州,所以也是吳先生家鄉的著名景物。東亭並蒂蓮乃是元末古蓮名種,號稱崑山三寶。《崑山縣誌》記載,元末名士顧阿瑛在東亭建有園林稱為「玉山佳處」,園中辟有蓮池,池中蓮荷花開並蒂,產於天竺,有「雙萼並頭」「九品蓮台」「四面拜觀音」等許多名目,其中「雙萼並蒂」為稀世罕見。

顧阿瑛「才情妙麗,廣交天下文友墨客,飲酒賦詩,顧曲品畫,文會之盛,冠絕一時。」當時名流如倪瓚、高則誠等常往顧宅賞蓮,相傳東亭荷池池底俱以石板鋪成,板上鑽孔如蓮房,荷梗從孔中長出,這種措施是要防備被人盜掘蓮種,故奇景唯東亭一地所特有,並能傳存至今。歷時600餘載至民國初年,顧氏「玉山佳處」園林已漸荒蕪凋敝,而蓮種幸得保存。民國二十三年,葉恭綽偶得一方古硯,硯銘即《並蒂蓮》詩,且註明出自東亭,葉恭綽當即來崑山東亭訪蓮,隨後便發起成立「顧氏遺址保存委員會」。整治園林,修葺荷塘。據葉恭綽考證該並蒂蓮「決為天竺種無疑」,並欣然填詞一闋以記其盛,調寄《五彩同心結》。

1959年作《鬧紅一舸》鏡片,設色紙本,29×36.5厘米。著錄於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國名畫家全集——吳湖帆》。

1959年,吳湖帆喜得元代畫家張中所作的《芙蓉鴛鴦圖軸》(現藏於上海博物館),並完成了《荷花翠鳥》《碧海蒼松》等傳世佳作。同年春天,作為以雅腴靈秀享譽畫壇的海上重要名家,他還寫下了此幅《鬧紅一舸》。其原為南宋詩人姜夔的一首詠荷詞,全名為《念奴嬌·鬧紅一舸》。此詞通過對荷塘景色的描繪,將人們帶到一個清幽空靈、光景奇絕的神奇世界。吳湖帆以此托物比興的詠荷詞借寫荷花,並通過此畫作寄託他對超凡脫俗之理想生活的追求。

1961年作《荷香清遠》鏡心,設色紙本,50×113厘米。著錄於上海書畫出版社《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吳湖帆》。

吳湖帆的《荷香清遠》創作於1961年1月,用筆用墨趨於大寫意,彰顯了「貴吳」一向不凡的高品位,是他晚年的巨作。吳湖帆為此類題材的繪畫,還專門鈐刻了一枚題為「荷香清遠」的白文印章,凡是自己滿意的精品,必然鈐蓋。由此,我們已經知悉此畫在吳湖帆先生心目中的地位了。

《荷香清遠》不同於吳湖帆常見的「紅裳翠蓋」式的荷花畫法,更見孤冷高逸,用筆用皴完全順著荷葉葉筋和葉脈的走勢順行,這種行筆法使得畫面的張力更加突出了,而三朵荷花的布局,又打破了這種固有的肌理感。吳湖帆筆下以線條勾勒的三朵荷花,分別取勢「盛開」「初開」和「未開」,將荷花綻放階段的三個狀態都表現了出來,細細玩味,寓意十分深刻,人生行至暮年,再往後去繪製,就是殘荷了。詩人李義山說「留得殘荷聽雨聲」,這是林黛玉最喜歡的詩句,卻不是吳湖帆最心儀的狀態。

吳湖帆的一生喜愛描繪荷花,筆下的荷花數不勝數,僅以荷花為主題的成扇就蔚為壯觀。吳湖帆早年頗具代表性的「紅裳翠蓋」式的荷花畫法,取法於惲南田。但是吳湖帆晚年作品中荷花數量特別少,狂草荷花就更為稀有了。此為他晚年走大寫意風格的罕見代表作,所以解讀該畫,對於解讀吳湖帆的藝術脈絡發展及其繪畫的風格走向,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快報 的精彩文章:

元明窖藏、墓葬出土「官哥」窯器若干問題的探索
西周國寶、網紅「路由器」用途不明?現在有了新考證

TAG:收藏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