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殲10飛了20年的改進

殲10飛了20年的改進

原標題:殲10飛了20年的改進


殲10 ,是成飛集團的傑作,國內空軍的驕傲,是一款輕型、單發、單雙座、超聲速、多功能、全天侯的第3代戰鬥機,國內先於殲20上鴨式氣動布局的戰鬥機。


轉眼間,殲10原型機自首飛成功,到大量裝備空軍,再從原型機演變出多種高性能的衍生型號,殲10終成氣候,成了空軍國土防空作戰的主戰機型。

進氣道位於機腹下的殲10為鴨式布局,採用了翼身融合技術,既增加了機內容積,也有效利用了空氣動力增升效果,高大的垂直尾翼保證了飛行的穩定性。



原型機機長16.43米,翼展9.75米,高度5.43米,空重9.75噸,19.27噸,機內燃油3.6噸,機身下設計了11個掛架,可掛載空空、空地導彈,精確制導炸彈,標準配置下載彈7噸,2.2馬赫的最大飛行速度,實用升限1萬7千米,無副油箱時作戰半徑1250公里。


20年來,殲10不但推陳出新,有許多重大的改進,譬如原來裝備90年代成熟的雷達系統,雖然能實現超視距鎖定和中遠程導彈引導,但畢竟距離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所以從當初原型機上的平面多普諾雷達,到現在最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殲10在雷達性能上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近年來,國內工業能力的提升,殲10在電戰、被動搜索等航電系統方面拉近了和世界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



雖然航空發動機一直是國內的短板,但國內從俄羅斯引進的99M3-2發動機已經達到15200-15500公斤推力,維護水平達到F119初期階段,也算是尚可了。


從梟龍04開始,成飛嘗試在垂尾上加裝電子探測干擾等電子吊艙,在獲得市場認可的前提下,成飛把此項成熟的技術發揚廣大,應用到新殲10B的改進中.


近幾年,國內在飛機翼型和電子技術的進步,在新殲10上整合電子探測干擾艙,同時加掛翼尖近程導彈掛架,進一步擴充殲10的武器掛架。


空軍在使用蘇27時,逐步適應了紅外被動探測,多重複合探測技術的使用,大大增強了戰鬥機的作戰能力,所以紅外被動探測設備,已成了新殲10的標配。


由於殲10進氣口還是採用較為保守的設計,成飛在成功的將DSI技術用於梟龍上後,已將此項技術運用在新殲10上,並且為新殲10減重。


以前,殲10座艙已落後於出口型了,但新座艙採用一平三下布局,彩色顯示儀都擺上去了。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布,2018年3月24日於杭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平軍史 的精彩文章:

短小精幹的PM84衝鋒槍
PF98式120毫米單兵反坦克火箭筒

TAG:國平軍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