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內在的小孩,你可曾迷失方向

內在的小孩,你可曾迷失方向

曾經的你

 每一刻都是嶄新的

許巍 

00:00/04:21

文 / 王傑忠

小時候,人人都心懷夢想,志向遠大。長大後,現實生活的磨難、坎坷,令很多人困惑、沉淪,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因而,我們逐漸迷失了自己,迷失了當初的夢想,隨波逐流,渾渾噩噩。如何改變這種境況,讓我們的一生更有意義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要知道、合道和行道,要認知、踐行人間大道。有人不禁要問,這大道之學是不是很深奧、很難懂、很難掌握呀?其實不然,大道至簡,大道之學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就在你我的身邊。就此,從以下幾個方面,與您共同探討一下。

1

認清自己,要知道

每個人的成長曆程,就是自身對客觀世界的感知過程。對客觀事物的認知,往往取決於自己的感性判斷。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事物的真相,與自己以往的認知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這是為啥呢?因為我們看待事物,往往帶有自己的私慾,而忽略了事物本身的、內在的規律和原理。這樣,得出的結論與事實有所出入、產生迷惑,也就不難理解了。如何去規避這種情況呢?很簡單,就是要放下「自我喜好」這樣的觀點和出發點,也就是要做到「止欲」,從多角度、多維度去觀察、分析,找出事物內在的、恆久不變的客觀規律,理解、接受「道」的存在。

那麼,道為何物?《道德經》中講,「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這就是對道的描述,道就是自然之理,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貫穿於任何事物發展的始終,統領著事物發展變化的總方向。如何學習、知曉「道」呢?聖人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具體地說,就是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效法自然,自然而然。把握了「道」這個原則和標尺,反觀自身,加以印證,我們就會對自己有新的認識,就會查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與道相一致,哪些地方有所違背,從而,愈發認清自己的現狀,確立今後改進的方向和目標。

2

改善境遇,要合道

道,是自然萬物存在和發展的核心規律。作為客觀世界和人類社會的一份子,每個人都不可能脫離自然和社會,而獨立存在。人的一切行為要與道相合,才能得以生存和實現自身價值。知曉了這一點,對於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坎坷,我們也就查明了原因。如何改善現狀呢?那就需要調整我們原有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模式,要符合道的要求和標準。 「順道者昌,逆道者亡」,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人是有思想、有思維的高級生物,人的行為是受思想意識支配的,也就是易學裡講的陰決定陽的原理。所以,要改變現狀,就要改變自身;要改變自身,就要從改變思想開始,就要從內心深處樹立起「一切認知、行為都要合道」這種理念,正如《陰符經》開篇所講,「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自覺地、主動地服從道的要求,並在生活中按照合道的標準,去看待問題、處理問題。大家都知道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認知越貼近道,我們的目標也就越容易實現;相反,背道而馳,我們往往就會到處碰壁。那麼,怎麼才算合道了呢?《周易》中有講,「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一句話,就是與自然相合。如果我們內外合一,合道而為,改善境遇還是難題嗎?

3

提升自身,要行道

世間萬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這也是事物存在的意義和必要性。人,亦是如此。明了了自身情況,知道、合道,修善自身,就做到了「明明德」,我們就成了「明白人」,這是人生存的基本意義。但我們不能僅止於此,還要在實際中去驗證、踐行道的內涵,不斷提升我們原有的認知水準。

行道行道,關鍵在於「行」,要從實際出發,要從小事做起,不能好高騖遠、脫離實際,既不能掉進「只說不行」的空談泥沼,也不能落入蠻幹冒進的誤區,要依道而行。行道,是如何實現的呢?具體來講,就是行德。道是德的內在本體,德是道的外在顯用,二者是統一的整體。德行的積累,就是行道的深化。通俗地講,就是積善累行,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聖人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我們要從自身做起,率先垂範,躬身先行,身教重於言傳,以仁德之心,博愛眾人。以德行感召、影響他人,助其醒悟,進而從善如流,這不也是我們自身價值提升的一大體現嗎?這也就是聖賢所說的親民,由近及遠,堅持不懈,最終止於至善,我們也就從「小人」變成「大人」了。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我們都不是生而知之。從呱呱墜地直至終老,人的一生如海上航行的船舶,偶遇風浪迷失航向,是很正常的。但,我們要及時找到暗夜中的燈塔,回歸到正確的航線上來。人生的燈塔在哪裡?在古聖先賢的智慧里,在於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傳承中。具體而言,就是要知道、合道、行道,學以致用、知行合一。聖人諄諄告誡我們,道於生活中無處不在,「百姓日用而不知」,這裡的「不知」,其實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意思。在這種似懂非懂的情況下,最容易產生迷茫,所以,一定要專心致志,精讀、深研聖賢之學,摒棄其他流言雜說,正所謂,少則得,多則惑。等到對聖人之學有了一定的理解,困擾我們眼前的迷霧,自然就煙消雲散了。

佛說,人身難得。既然生而為人,我們就應觀天法地,儘早覺悟,才不至於虛度一生。人生無處不道場,只要靜下心來,敞開胸懷,做到「格物致知」,放下功利心和急躁情緒,相信您就能擁有一雙慧眼,破除迷霧。

在生命的大海里,我們常常容易迷失方向,容易找不到那個當初的自己。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純真無暇的小孩,他無憂無慮,天真爛漫,顯得那樣的自然。然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啊!這顆慾望深重的人心,讓內心那個真實的自己忍受了百般苦惱,讓那個可憐的小孩,無家可歸。。。

人生,只有不忘初心,砥礪而行,才能順利達到人生的彼岸,願與君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之學官網 的精彩文章:

中醫用祝由,為啥不靈?
宇宙的秘密調頻

TAG:大道之學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