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要在頭條學健康,這些醫生大V怎能錯過

要在頭條學健康,這些醫生大V怎能錯過

在頭條中流量最高的原來是微頭條!

微頭條是今日頭條2017年4月才開發推廣的產品,與頭條問答、文章、視頻等相比是小弟了,但它的流量確實最大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1、自己實踐的結果:

我入住頭條快一年了,從學習規則到發文實踐,目前主要做了問答600多篇,文章200多篇,微頭條1500百多篇。

從效果看文章閱讀量超過百萬的在1篇,而悟空問答過百萬有20多篇,微頭條過百萬的有30多篇。數據並不漂亮,但能說明問題。

(1)從文章質量看我最用心的是圖文文章,其次是問答,最後是微頭條。

(2)從花費時間看我也是每篇文章大多花費2小時以上,要是加上構思和收集材料時間就更多了,問答多數在半個小時左右做一篇,微頭條一般在10分鐘編輯推送,有的會更短。

(3)我是認真寫文章10個月左右,認真做問答6個月左右,3個月前開始認真對待微頭條的,大家看看效果和文章的閱讀量就知道那個效果好了。

至於視頻我沒做,但研究了一點,今後細說。我一直是原來的那個我,思想文筆沒變,爆款文章數擺在那裡,流量那個高?

2、向其他號的學習:

由於原來沒接觸過頭條,認真學習頭條規則和大V們的經驗。先後關注和研究了頭條號300多吧,特別是健康領域5萬粉絲以上的我基本都關注了,每人的動態基本從頭看到尾,現在頭部大號都是以微頭條為主的。

(1)在微頭條出來之前2017年4月,整的平台過百萬的號就幾個,我知道的有「局座張紹忠,大唐雷音寺,陳翔六點半」幾個號,健康領域沒有。

但微頭條推出後,加上明星們的入住,百萬大號井噴式的出現。目前健康百萬大號有:@耳科趙醫生,@陳慶華大夫。五十萬以上的還有五六人吧。其中「@耳科趙醫生」是奇葩(一直專註掏耳朵),其他號都是以微頭條為主的。

(2)目前大號,尤其是健康大號,無一不是依靠微頭條吸粉的。我研究的健康號在10萬以上的不少,入住時間也都在一年以上,其中保健中醫類居多。內容也多單一,比如有的只發文章,有的只發視頻,有的只做問答。這種號多數是入住早,堅持發文,每天有的還量產,更新在10篇以上,就不提名字了。但30萬以上的大號多數是微頭條後出現發力的,迅速漲粉。

(3)只做微頭條2個月漲60萬粉絲@章蓉婭醫生大家都熟悉了,每天微頭條發的不多,但每個都很有份量,偏偏過百萬閱讀量。除了兩個百萬大號,目前頭部號還有「@#兒科醫生鮑秀蘭」「@淼哥故事會」,這些都是認真對待微投條的人,再看他們後台的文章,問答,視頻的數據基本都很一般,甚至比不上一些是10萬粉絲左右的號,有好奇心的可以自己去看。

3、平台的目的。

(1)官方說法微頭條是一個互動社交平台,用以增加讀者間的互動黏性,讓普通人發聲,帶來更多粉絲。

(2)這個目的已經達到了,並且名人紛紛入住,達到迅速吸引人,固定人群,把它建立成像微博一樣的社交互動平台。可以說這裡是人最多最活躍的地方,同時比微博綠色的多,嚴格的多。

(3)微頭條是整個頭條產品中有流量,不需要平台給創作者付費的地方,這個就是為啥平台把流量傾斜到微頭條的相當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他產品如問答,文章,視頻對於創作者都會有有收入,而微頭條沒有,這麼一個不用付費的固定粉絲,帶來流量的地方,頭條能不傾斜嗎?

做自媒體的人都知道,流量為王,再好的內容沒有流量就沒有粉絲,效益更談不上,微頭條是流量最高的地方,推出還不到一年,目前的大V們都是在這個地盤上成長起來的,你不會傻到不重視吧?

如何寫好微頭條?

微頭條在頭條圖文的幾款產品中(文章,問答,微頭條),特點就體現在「微」中,這個微的含義體現在小兒精,可文字、可圖片、可文字圖片一同發,好的微頭條多數是圖片加文字:

一、微頭條有那些好的形式:

1、 「@淼哥故事會」的淼哥的簡單直接型:

微頭條內容盡量簡單,不要表達更多的含義,只說一件事兒,如果含義太多,那和文章還有什麼區別?一般說一件事兒要配一個有趣相關的圖片,這方面絕頂高手是「淼哥故事會」的淼哥,他的文字不多,事件說的清楚,圖片往往能給你一個驚喜。

2、 「@兒科醫生鮑秀蘭」的鮑老師的圖片為主型:

如果是圖片為主的,不要只發圖片,也不要長篇大論,把圖片的含義說全,要點到為止,作為一個引子,一切盡在圖片中。如果沒有簡單的文字,很難引發討論和回復。這方面「兒科醫生鮑秀蘭」是超一流高手,鮑老師往往把要說的內容做成圖片,文字簡單,大家主要看圖片。

3、 「@陳慶華大夫」的陳院長的圖片文字配合天衣無縫型:

21世紀微頭條最珍貴的是什麼?互相支撐。圖片和文字配合,文字主要用來解釋圖片的內容和故事,說清圖片故事的來龍去脈,同時把要表達的知識說清楚。這個方式「陳慶華大夫」絕對是宇宙流的。

4、 「@章蓉婭醫生」的章氏上天入地組合拳型:

這個微頭條其實設置的並不「微」,不像微博的最多140字,微頭條的上限是2000字,很少有人發那麼長。凡是都有意外,任何武功練到極致都可以成為絕頂高手,這個人就是「章蓉婭醫生」,她的每篇微頭條都在500字以上,甚至到了1000多字以上。內容娓娓道來,語言輕鬆幽默,有故事,有情懷,有機智,有科普。這個要求很高,人家可是中國最好醫院中最好科室的文藝青年,一般人是學不來!

二、微頭條的語言文字要求:

有料,有趣,有共鳴,圖片很重要。

具體要求:

有深度但不晦澀難懂

有知識但不高高在上

有情懷但不聖人脫俗

有溫度但不使人肉麻

有分寸但不拒人千里

有回答但不一錘定音

有熱情但不盲目投入

有生活但不玩物喪志

有幽默但不嬉皮笑臉

這方面大家看一看「@耳科趙醫生」的視頻,他一個「掏耳朵」的反覆發差別不大的視頻,卻能把粉絲做到135以上萬,和他的視頻配音是分不開的。成為目前健康頭條中絕對的天下第一。

微頭條發什麼?怎麼發?

一、頭條發什麼?

1、定位很重要

在頭條這個平台,只要你不想做匆匆過客,要發表自己的觀點,要有自己的粉絲的話,你就要首先考慮這問題。你的這個號主要想做哪個領域:娛樂、情感,還是飲食,或是旅遊……

當然我的是健康,因為我是醫生,每天都在疾病和生死之中徘徊。

選擇這個很重要,要不你發出的文章會很少推送的,因為頭條很難給你和你的受眾畫像,它會蒙的:這大哥到底是幹啥地呢?

2、一般選擇什麼樣的領域呢?

選擇要因人而異,一般有幾個原則:

(1) 自己的專業:

這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因為這個領域是自己最熟悉的,自己手中的素材也最多,看問題的角度更全面,觀點更深刻犀利。加上是專業的東西,基本還不佔用工作時間。

(2)自己的愛好:

一部分有情懷的人,對一樣東西研究的很深入,甚至成為骨灰級愛好。因為是自己喜歡的的東西,把自己的業餘時間都用上又如何,要不平時也是做這些。這能使你在網上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3)正在學習和想要學習的領域:

比如媽媽可以做兒童教育方面等。

3、微頭條發哪些內容?

有了定位,80%以上微頭條內容就要和定位的領域有關,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你的粉絲的穩定,要不掉粉的情況就會此起彼伏的,甚至會出現負增長的現象。發領域內的那些知識:

(1) 該領域內專業的內容,但你面對的廣大人民群眾基本都是這方面的小白,所以主要發基礎知識,深奧的,甚至你都不懂的就敬而遠之吧。

(2) 要求是基礎知識普及化,常見問題專業化,專業問問題說人話,業外謠言糾正它,常常聽說圖片化。這個大家可以看「@張召忠」。

4、適當發點新鮮事兒,專業擦邊有流量

和自己專業相關的內容發點,比如做旅遊的發點驢友失蹤新聞,做婦兒的發點家暴新聞,做教育的發點神童啥的……多數要有圖片,有來源,引來流量。這個「@小紅姐的產房故事」做的非常好。

5、 適當呈現生活和工作

偶爾發點自己的生活中的小成績和小幽默,能明顯提高粉絲的親和性。大家可以參照「@兒科醫生雨滴」

6、 以上是能發的內容,以下卻是不能發的內容。

(1)平台規則禁止的內容比如色情、暴力、反社會的內容……(參照平台規則)。

(2)負能量的信息不要發,很容易被平台警告。

(3)圖片要求比較嚴格,大家發圖片的時候最好是原創的,不要發色情和血腥暴力的。

我說的不能發的一定要遵守,因為如果犯規,你的流量就就會被剝奪,要回到原來的流量至少10天左右,嚴重的會封號又!

二、頭條怎麼發?

1、 堅持第一

沒有堅持就不要做號了,我們不是明星能有自來粉,我們也不是是章蓉婭那樣的美女,人家幾個月不更新還能長10萬粉絲。所以初期每天起碼發10條左右的頭條,等號有10萬粉絲後要保證每天5條左右,到百萬你就自由了,發啥都能會是爆款,到時候捧你臭腳的就多了。

2、 總結是關鍵

低頭走路,同時也要抬頭看天。邊發邊總結,你的流量會穩固上升,出現爆款後就要事後諸葛亮一下,第二天再去實踐。多研究大號的微頭條,推薦「@小紅姐的產房故事」,語言輕鬆,寓教於聊天中,親切接受性強。開始的時候學習他人的方式發幾條試一試。對自己的微頭條也要多總結,不斷改進分析。

3、 排版其實很重要

微頭條簡單,但好的排版讓人賞心悅目,增加印象分。

如果是文字撲面而來,再加上標點符號用的不好,讓人沒有讀下去的慾望。

基本原則:微頭條超過6行以上最好有個題目,因為6行以上微頭條就會有摺疊,題目一般用【題目】標出,每句話頂格寫不用縮進,分段要空一行等。書寫排版可以參考「@付虹醫生」

4、 引導關注不可少

一般微頭條結尾都要有一個提醒語引導關注,如果觀眾喜歡你的內容就關注了。

如何寫好健康微頭條

這個是專門為健康類的頭條號總結的,因為我是醫生,也是健康類的頭條作者,雖然其他類號我也關注一些,但我關注的80%的號都是健康號,整個頭條中10萬以上健康號應該都研究過。業內的大V們@付虹醫生@小紅姐的產房故事@兒科醫生雨滴@陳慶華大夫@章蓉婭醫生@耳科趙醫生@淼哥故事會@兒科醫生鮑秀蘭@寶寶輔食微課堂@實用心理學@生殖專家李媛@兒科醫生袁紹華@邱醫生說@邱醫幫你瘦@急救醫生賈大成@整形醫生修志夫@胡洋@皮膚科徐宏俊醫生@張之瀛大夫@整形醫生修志夫@小梅醫生養生堂@湖南醫聊@丁香醫生@頭條健康@微頭條健康聯盟@微頭條@頭條學院,你可知道一直有一個小兄弟在背後默默的關注你嗎?看著你們一路狂奔。下面我就研究這些大咖們的結果分享一下。

既然是分享微頭條的知識,那麼很多依靠發文章類的大號就不在分享之列了,以上就是一些以微頭條為主漲粉絲的,有機會在和大家討論寫文章的問題。

但頭條中頭部的大號幾乎都是依靠微頭條迅速漲粉絲的,那麼怎麼寫好健康微頭條呢?

1、認清當前的醫療環境很重要。

(1)政策重點不能不知道:目前醫療改革如火如荼,政策傾向在那裡,為什麼出台這些政策,下一步的發展重點在哪裡?「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是否有認真研讀,新出台的醫療政策和這個戰略是否一致?有時間大家都是要看一看,研究一下。目前的廣覆蓋,資源的向鄉鎮傾斜的情況下,醫療知識的普及必不可少,其中有許多具體提法和細則如出台的政策都需要研究一下,對於我們理解各個平台的發展動向和禁止的規則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保證我們平時不跑偏,長遠發展產出內容。這個大號能做的都很好。

(2)了解你的受眾群體。整個社會的人們對健康的重視要知道,這是我們做科普的有利條件。同時要了解廣大人們群眾急需哪些醫學健康知識要清楚,經常有大咖說我們科普的時候要說人話就是這個道理。但我同時認為在平時寫作的時候,平時大家常見的醫學詞語可以用,因為經過改革開放三四十年的醫學普及,大家已經有了醫學的底色,科普的內容可以適當的加深了。比如高血壓就可以普及到有6類藥物,每種藥物有什麼,哪些適應症和禁忌症了。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下一步的深入就要靠我們了。@陳慶華大夫。做的到位。

(3)醫生的自身的特點。我們醫生與普通人比有非常專業的醫學知識,但科普不能像看病那樣,有效果治療好就大功告成了。現在要低下身來,看到人民的需要和關注點,把他們引導到醫學的關鍵點。不要不聞不問,也不要一味迎合。@小紅姐的產房故事做很棒,用助產士比一些醫生號做的都棒!

2.健康為頭適合什麼樣的內容

(1)科普類絕對是最大的陣地。這是任何做健康類自媒體的人不能迴避的,但科普最好選擇自己的專業內容,發乾貨,但在不是大V之前,這種內容推薦少,打開率低。@兒科醫生鮑秀蘭做的沒說的。

(2)故事裡的科普最受歡迎。目前頭條中傳播最好的內容還是故事類科普,比如幾個大號也是的,臨床中遇到的病例,把他寫出來,分析是什麼問題,給出解決辦法,寓教於樂,看者輕鬆,傳播廣泛。@章蓉婭醫生要第二,沒人敢說第一了。

(3)曬專業內容和場景。醫生和醫院有很多常人沒法看到的或者平時很難接觸到的地方,病例,場景。比如趙醫生的專業掏耳朵,姚醫生的骨折等,但這些要注意度,不要太血腥。@耳科趙醫生掏耳朵絕對的一絕。@骨科姚大夫號不大,最近進入一流行列。

(4)熱點新聞醫學解釋。這個平時關注一些人點,從新聞中找到專業相關的內容進行普及。淼哥是高手。@整形醫生修志夫沒說的,但@淼哥故事會用的如火純青。

3.不要為了吸引眼球,而失掉底線。

我們做醫療科普目的是其實利國利民利己的好事,但就和我們做醫生一樣,要有自己的操守和底線,不能傳謠,不懂的東西不要發,不要做標題黨,不要什麼都發,不管患者的隱私,不要太血腥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樂的小代夫 的精彩文章:

不吃早餐害處多,全身沒有一定地方不受影響!
你當醫生的初衷是什麼?

TAG:快樂的小代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