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為故宮博物院題名,被誤認為是顏真卿集字

他為故宮博物院題名,被誤認為是顏真卿集字

他為故宮博物院題名,被誤認為是顏真卿集字

國家級協會水平書家投稿與合作加微信shufayi02諮詢

他為故宮博物院題名,被誤認為是顏真卿集字

李煜瀛題「故宮博物院」匾額

進入民國,北京的機關單位一定要懸匾額於門口,以示進入了嶄新的時代。

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初,亦需重新書寫匾額昭示國人,故將清室的舊門(神武門)改為故宮博物院的大門。

他為故宮博物院題名,被誤認為是顏真卿集字

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成立當日,神武門外搭起了花牌樓,門洞上鑲嵌「故宮博物院」青石匾額,此匾額出自李煜瀛之手。

他為故宮博物院題名,被誤認為是顏真卿集字

李煜瀛像

李煜瀛(1881—1973),字石曾,晚號擴武。河北高陽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父為清末名臣李鴻藻,自幼熟讀經史,光緒二十八年(1902)隨駐法公使孫寶琦赴法留學,三十二年(1906)加入同盟會。1911年歸國,1917年任北京大學生物學及社會學教授。1920創辦中法大學,任董事長。後歷任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政治委員、北平臨時政治分會主席,國立北平大學校長,師範大學校長、大學委員會委員、國立北平研究院院長等。抗戰勝利後,主持北平研究院學術會議大會並督導復原。後聘為總統府資政。1949年赴瑞士。1952年中國國民黨在台北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中央評議委員。後來往海內外從事文化活動,1956年返台定居。1973年病卒於台北。

據單士元先生回憶,在故宮博物院成立前幾日,李煜瀛在故宮文書科內粘連丈余黃毛邊紙鋪於地上,半跪以大抓筆所書,字體為顏體,氣勢恢宏磅礴,每字足有普通圓桌大小。「故宮博物院」匾額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由於書體過於雄渾博大,故坊間一些人誤以為此匾集顏真卿《顏家廟碑》而成。

他為故宮博物院題名,被誤認為是顏真卿集字

事後李煜瀛曾回憶起「吾邑王氏父子,曉雲、弼臣兩先生,收藏顏字帖,既富且精,此冊為冠。吾從弼臣先生學書,稍具外表,學力不能及其什百,雖然弼臣書三殿門匾額,若干年後,吾為顏體楷書故宮博物院匾額,先後相提並論。當時社會日報且誤認吾字為勾自顏家廟碑,益增吾愧,亦見後人於書法,較前人忽略多多矣。」可見,故宮三殿門額為王法良先生所書(王法良,字弼臣,河北高陽人,晚清著名書法家。曾書清宮太和、昭德、貞度三門匾額),而李煜瀛也算王先生的弟子,故其書「故宮博物院」匾額堪稱得前輩題匾名家真傳。雖然李煜瀛後來並不以書法名世,但他所書「故宮博物院」匾額至今仍被見證者追憶和讚譽。

他為故宮博物院題名,被誤認為是顏真卿集字

李煜瀛書法作品

1949年後,此匾為郭沫若所題者替代,李煜瀛書匾額的面貌只能留存在歷史的圖像中。

他為故宮博物院題名,被誤認為是顏真卿集字

郭沫若所書「故宮博物院」

1971年6月27日,在周總理的批示下,準備重新開放故宮,郭沫若和王冶秋主持開會……當時文化界總共有十幾人參與會議,只是為編寫《故宮簡介》而努力,此時還沒人提寫牌匾的事兒。

當時的故宮博物院外牆上,牌匾的位置還被紙包著,上有熱血民眾寫的「血淚宮」幾個字。

所有的籌備準備好之後,1971年7月5日,故宮博物院正式重新開放。

回憶當時的情景時,徐啟憲說:相關負責人一致要求郭老題匾,他也不推辭,直接拿起筆,飽蘸濃墨,在列印過材料的紙張背面信手游書,幾分鐘就寫好了!那幾個小字經過技術方大,再由相關工作人員安裝上去……

他為故宮博物院題名,被誤認為是顏真卿集字

他為故宮博物院題名,被誤認為是顏真卿集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王羲之的寫字習慣
聰明的孩子,都在寒假學書法!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