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文物介紹——西周利簋

文物介紹——西周利簋

原標題:文物介紹——西周利簋


大家知道,我國有明確紀年的歷史開始於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此前的歷史大都無明確的紀年,很多歷史事件的年代眾說紛紜。比如著名的武王伐紂「牧野之戰」,史書記載有其事,可是戰爭發生的具體時間,卻不得而知。為此,二千多年來,為搞清楚這一重要事件發生的時間,各家均在考證推測,據不完全統計,結果竟有44個之多,早晚相差一百多年。


1976年在陝西臨潼縣零口鎮出土一件利簋,該簋腹內底部所鑄4行33字銘文,雖很簡略,卻記錄了一次重大歷史事件,即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戰」,因此,也有人稱其為「武王征商簋」。利簋內壁銘文明確記載「武王征商」之役發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歲」星正當中天。在「夏商周斷代工程」實施過程中,碳14測年專家用西周初年遺存中出土的炭樣作了測年,給出武王伐紂之役發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的年代範圍;天文學家依據銘中所記「甲子」日「歲」(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參照《國語·周語下》記載的天象記錄,計算出武王伐紂的時間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由此,古代史上這一著名的戰役有了一個絕對年代;它為商周兩代的劃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據。而現在我們可以明確的說出那場戰爭發生的時間―――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而這個日期的確定,要歸功於利簋銘文記載。利簋銘文雖然簡略,卻是有關武王伐紂史實的唯一文物遺存,價值、意義非凡,譽之為價值連城都似嫌太輕。之前,由於缺乏實物資料,關於牧野之戰的具體日期,千百年來,史學界多有紛爭,歷代學者根據有關記載推算出的年代就有數十種之多。利簋的發現,除澄清了以往關於武王伐紂具體日期疑惑意外,還證實了古籍中所載的「戰一日而破紂之國」的正確記載。


1976年3月上旬,陝西省臨潼縣零口公社西段大隊(今臨潼零口鄉西段村)的農民在搞水利建設時,於地下掘出了一個銅器窖藏和一批銅器。臨潼縣文化館(臨潼博物館前身)聞訊後立即趕赴現場進行調查,發現銅器的出土地點是一處周代遺址,面積約2萬平方米。



該遺址位於原零口公社駐地西北1公里的南羅村南、西段村東,在東距零河半公里的二層台地上。從農民們已挖掘的現場看,遺址耕土層下即為周代文化層,灰土堆積不厚,內含西周及春秋時期的陶尊、陶盆、陶鬲等殘片。臨潼縣文化館的文物幹部趙康民(後任臨潼博物館館長)等人從斷崖上殘存的坑壁觀察,出土地應為一個深2米、寬70厘米的窖藏。就在這個窖藏里,共出土了壺簋、盉等禮器5件,甬鍾13件,斧、鑿、鏟、削、角刀、鏟刀等工具23件,戈、鏃等兵器7件,車轄、帶扣、扣飾、馬絡飾等車馬器105件,銅餅、銅器座各1件,青銅器利簋就在其中。



簋是一種古代食器,用來盛裝煮熟的稻、粱等食物,猶如現在的飯盆,飲宴時使用。它又是一種重要的禮器,盛行於商、周時期,使用者一般為王侯貴族。是由當時稱作「金」的青銅鑄成。簋與老百姓無緣,那時窮苦百姓使用的大多是陶器。簋和鼎配套使用,盛裝上食物、犧牲等供奉在神壇上祭祀天地祖先。周代禮制中對鼎用簋的使用有嚴格規定: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九鼎八簋」是最高禮儀,只有周天子才能享用,越級使用違反禮制,且有「問鼎之嫌」。


利簋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深腹,雙耳有珥,作獸首口銜鳥頭狀,圈足下有方座,重7.9千克。利簋的腹部和方座座壁的紋飾是以饕餮紋為主題;兩側加飾倒夔紋;圈足飾夔紋帶;方座面四隅加飾蟬紋;都用雲雷紋為底來襯托主題。方座上的獸面造型與利簋腹部的主體獸紋相仿,獸面巨目凝視,森嚴恐怖。仔細觀察,在利簋的圈足部位還裝飾有夔龍紋,呈二方連續圖案繞利簋一周,方座四隅飾以蟬紋。獸面紋、夔龍紋和雲雷紋三種紋飾共同裝飾在青銅利簋上,線條流暢清晰,給這隻肅穆莊嚴的西周銅簋平添了幾分凝重和神秘。



利簋的主要部位腹上用饕餮紋來裝飾。饕餮紋與夔紋、龍紋、鳳紋等一樣,都屬於幻想的神話動物。從藝術的角度來看,饕餮紋的形象被刻劃為以鼻樑為中心,眉、眼、耳、角分別以對稱形式排列在左右兩側。饕餮紋所呈現出的猙獰恐怖具有一種神秘的威嚴感,體現了奴隸主上升階段時的歷史必然力量,是一種「獰厲之美」;但也體現了獸性的殘忍,即美中有丑。饕餮紋一方面是統治階級為了張揚其威嚴的權利,以之鎮懾邪魔和愚弄平民;另一方面是為了告誡自己的子孫臣僕們不可過於貪暴。


夔紋的形象是頭大嘴長,張口,身細尾尖作捲曲狀,均為一足,一角。夔紋和饕餮紋具有同樣的裝飾作用,所以夔紋也常被飾於器物上。雲雷紋是青銅器上的一種最常見的典型紋飾。基本特徵是以連續的迴旋形線條構成的幾何圖形。有的作圓形的連續構圖,也單稱為雲紋;有的作方形的連續構圖,也單稱雷紋。



雲雷紋常裝飾在青銅器紋飾的空白處作為底紋,用以烘托主題紋飾,如利簋上的雲雷紋被用來烘托饕餮紋。利簋器身所飾的花紋,具備了特有的歷史面貌和時代風格,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周時期的工藝美術特徵。這些裝飾花紋是和盛行青銅器的商周時代的社會生產、生活、思想意識緊密聯繫的,是奴隸制社會上層建築領域中的組成部分之一。


利簋是目前確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銅器,也是有關武王伐紂史實的唯一文物遺存。它在夏商周斷代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價值與意義非凡。因而,利簋同「晉侯蘇鍾」、「虢季子白盤」、「馬王堆帛畫」等64件文物被定為「國家寶藏」,為確保安全穩妥,禁止出國展覽。作為一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出土的價值連城的國寶級文物多如繁星,被點名專列出來禁止出國,其令人刮目相看,這六十四件文物便成為國寶中的國寶,為「絕世珍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文物介紹——唐代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歷史故事——孫武練兵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