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哈繼銘:中美貿易戰,是什麼讓美國人坐不住了

哈繼銘:中美貿易戰,是什麼讓美國人坐不住了

雖然今年只過不到四分之一,中美貿易戰堪稱是2018年最重大的國際經濟事件。美國採取強硬手段,對中國大量產品徵收高關稅;中國也表明態度,還以顏色。美國為何對兩國貿易貿易狀態如此不滿,貿易戰將帶來何種影響,中國還將採取何種反制措施,這些都是引人關注的重大話題。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今天推出哈繼銘教授的新文章,著重分析兩國的貿易現狀和出路。

繼美國政府當地時間周四宣布對至少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稅,並將針對對華技術轉移和收購施加限制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又向歐盟、澳大利亞、韓國、巴西、加拿大、墨西哥和阿根廷發布了關稅豁免。

這也恰恰證實了此前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馬丁·菲爾德斯坦所言:「美國根本不想將貿易戰擴大,因此歐盟、日本、韓國等都可能被免除鋼鋁關稅。美國感覺威脅最大的不是鋼鋁進口,而是中國對美國技術的『竊取』,貿易戰的終極目標是中國。」

哈繼銘:中美貿易戰,是什麼讓美國人坐不住了

3月22日,在美國華盛頓白宮,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錄。

美國商會對於過去十幾年中國市場的變化曾給予正面評價,其中也包括中國在知識產權方面所取得的進步,為什麼現下知識產權卻成美國對華經貿的衝突焦點?

從貨物貿易的角度來看,2001年中國進口的高技術產品中,美國產品佔16.7%,而2016年這一比例則降到了8.2%。美國認為這是中方的貿易保護行為等一系列不公平措施所導致的,但實際上,美國產品佔比下降,並非輸給了中國企業,而是輸給了其他發達經濟體,如日本歐洲等。

在3月11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就 「中美貿易衝突風險與應對」召開的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認為,中國企業競爭力和技術的提高,對美國企業構成越來越強有力的直接競爭,因此這些受到衝擊的企業不會再在美國國會進行遊說或奉行友好的對華政策立場。此外,中國正在力推製造業轉型升級,如果這一策略獲得成功,全球製造鏈條將會被重新洗牌。

今年1月,CF40專家團拜訪了美國商務部貿易談判代表辦公室,對方認為《中國製造2025》所推動的每一個領域都是美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領域。當地時間本周四,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參議院作證時,列出了對中國徵收關稅可能覆蓋的十大高科技產業,稱它們是中國在《中國製造2025》中計劃主要發展的產業,中國表示要運用科技、投入幾千億元,達到國際領先,如果讓中國如願以償,就對美國不利。

很顯然,美國這次擂響對華貿易的戰鼓,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出於對正在崛起的中國技術的擔憂。眾所周知,中美貿易關係曾經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兩國在國際市場以及雙邊貿易之間沒有非常激烈的直接的競爭。但現在,隨著雙邊關係直接競爭性越來越強,以及在全球第三方市場上和對方市場上的激烈競爭,中美經貿關係的對抗性日益凸顯,美國也因此將焦點從自由貿易轉向了所謂的公平貿易。

今天上午,中國商務部發布了針對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並徵求公眾意見,這份清單目前包含了7大類、128個稅項產品。CF40高級研究員哈繼銘認為,中國更多的反擊應該還在後面,包括對大豆、飛機、汽車等商品的反制措施。哈繼銘表示,上述產業都是對中國出口依存度比較高的產業,比如汽車和飛機行業對美國的就業影響很大,而大豆等農產品儘管對就業影響不大,但是對中國出口農產品的州,很多是特朗普勝選的票倉,還有一些是搖擺州。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對於美國政府發動的本輪貿易戰的看法則是:「按特朗普的套路,應該是先掄幾下再說,邊走邊看,最終還是要坐下來談。」在高善文看來,中國繼續在市場准入和擴大採購上讓步,或不足以解決問題。而圍繞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政府補貼等話題達成雙邊框架協議以及後續談判的架構,也許是最終的解決方向。

對於貿易衝突後外貿順差減少可能對我國貨幣供應造成的影響,哈繼銘表示,目前我國貨幣增長對於外匯儲備的依賴並不那麼強。並且在防控金融風險的大背景下,長遠來看,國內貨幣擴張的速度減慢一些不一定是壞事。

下面這篇文章,是哈繼銘在3月17日第二屆浦山基金會年會上所作的主題演講。文章探討了中美貿易失衡的現狀及產生失衡的真正原因,並對貿易衝突繼續發展可能對兩國經濟帶來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哈繼銘:中美貿易戰,是什麼讓美國人坐不住了

哈繼銘:貿易衝突對中美經濟的影響

我談一下中美貿易衝突對兩國經濟的影響,尤其是對中國的影響。大家觀察到最近這幾個月,中美在商貿方面,出現了一系列的變化,不僅是中國企業去美國兼并收購受到美國當局的阻撓,美國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對洗衣機、太陽能、鋼鐵和鋁徵收關稅。我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可能只是剛剛拉開序幕,是中美關係變化體現在商貿層面上的一個現象。具體的背景我不多說,這裡主要是從量化的角度談一下,一旦美國對中國採取更有針對性的關稅,甚至糾集包括歐洲在內的其他的一些國家,形成貿易聯盟,來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對中國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另外,如果中國進行反制,哪些領域對美國的影響會比較大一些。

接下來,我從三個方面來談:第一,中國所謂外貿失衡的現狀,第二,中美外貿失衡的原因。第三,貿易衝突對兩國的影響以及中國如何應對。

中國貿易失衡現狀

如果看經常賬戶順差,當前中國外貿基本比較平衡,經常賬戶順差佔GDP比例不到1.5%,貨物貿易順差也從2007年佔GDP超過兩位數,降到現在3%左右。但是特朗普,或者說他的某些經濟顧問可能不這麼認為。從美國的統計口徑來看,美國對中國的貨物外貿逆差達到3752億美元。而從中國的統計口徑,數據為2758億美元,兩者相差約1000億美元,一些分析姑且採用美國統計口徑。

3752億佔美國整個外貿逆差的46%,而排第二到第九位的八個國家的總和也只佔44%。所以美國覺得美中之間逆差太大,需要糾正。雖然評判一個國家外貿是否平衡不能只看單邊,要看總體的外貿情況,但現在美國不跟你講這個道理,是真的不懂,還是裝作不懂?也許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中國對美國的單邊貿易順差這麼大,或者美國總體的貿易逆差么大?我覺得原因很多,以下其中列舉幾個。

第一,美元與黃金脫鉤但保持國際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當美元盯住黃金時,美國經常賬戶失衡會有自我糾正的機制:逆差增大導致貨幣收縮,從而降低總需求和物價,進而增強美國出口競爭力,減少進口需求,逆差隨之減小。但是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之後,這種自我糾正的機制不復存在。即使出現外貿赤字,貨幣政策不再受到美元黃金價格的牽制。而美國的資本市場又很發達,順差國可以源源不斷地購買美國的債券、股票。美聯儲可以發行貨幣,其他國家持有的美元迴流,使得美國需求不斷增長,出現外貿失衡的現象。從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不久開始,從1975年開始美國外貿持續逆差,這並不是一個巧合。

第二,全球化背景下包括美國在內許多國家向中國產業轉移,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中國以加工組裝生產方式向全球輸出低端消費品,許多產品其實並沒有在中國產生像統計數據顯示那麼大的附加值,但是外貿統計上全數算作中國外貿順差。

但是應該看到,最近幾年出現了一定的變化,用附加值方法計算中國對美國外貿順差,不再是46%,而僅佔美國外貿逆差的三分之一(圖1)。中間的差額實際上就是非附加值產生的外貿逆差。比如apple在中國組裝出口,其實中國人沒有賺多少錢,很大一部分都是版權或者是中間產品生產商賺到的。

哈繼銘:中美貿易戰,是什麼讓美國人坐不住了

圖1 中國在美國貨物貿易逆差中的佔比

做了一些調整之後,順差並沒有像表觀數據顯示的那麼大。更重要的是,用附加值計算的外貿順差與傳統方法計算的外貿順差的比例這幾年在大幅上升,說明中國產業鏈在不斷的健全,出口產品的附加值在提高。這也可以從當前中國傳統貿易佔比在上升,而加工貿易佔比出現明顯下降這一現象上得到印證。

第三,美國限制高新科技行業出口。農業、能源和高新科技行業是美國最具有出口競爭力的行業。但是在高新科技領域,美國是限制出口的,尤其限制對中國出口。這也是導致中美之間外貿順差失衡嚴重的一個原因。

第四,與兩國的儲蓄率有關。給定一定的投資水平,儲蓄率高的國家,經常賬戶的順差會比較大。我們看到,拿世界上許多國家來算,儲蓄率高的國家往往外貿順差會比較大,反之儲蓄率低的國家順差就比較低(圖2)。中國2011年國民儲蓄率達到51%,之後以每年以1%左右的速度在下降(圖3)。動態向前看,老齡化導致儲蓄率加速下降,中國的外貿順差將來可能繼續下降。我相信中國投資也不會戛然而止,畢竟還有6.5%左右的GDP增長要實現。

哈繼銘:中美貿易戰,是什麼讓美國人坐不住了

圖2 2007-2016平均國民儲蓄率和貿易差額佔GDP比例

哈繼銘:中美貿易戰,是什麼讓美國人坐不住了

圖3 中國勞動人口佔比與儲蓄率

此外,還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原因——補貼和匯率低估。我們這次去華盛頓跟美國有關方面交流,他們提到這兩個原因。事實上,觀察不同所有制企業對中國外貿順差的貢獻佔比,民企和外企分別佔46.5%和43.2%,國企和其他所有制企業加起來才佔10.3%。所以補貼造成外貿順差的結論根本不成立,中國怎麼可能給外企和民企補貼?另外,說匯率人為低估是造成外貿順差的原因。這個結論也不成立。人民幣從2005年至今對美元升值明顯。而這段時期,美國對中國的逆差是在擴大的,同時中國出口在全球的佔比也出現明顯的上升趨勢。而2015到2016年這段時間內,人民幣貶值,出口佔比卻出現下降。(圖4)這些事實說明人民幣匯率並非中國對美國外貿順差的重要因素。

哈繼銘:中美貿易戰,是什麼讓美國人坐不住了

圖4 中國出口佔世界出口比例與人民幣匯率

向前看,中美貿易衝突山雨欲來。首先,我們看到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定位出現了改變,無論是《美國國家安全戰略》,還是《美國國防戰略報告》,都把中國列為戰略上的競爭對手。美國不滿 「中國製造2025」計劃,覺得這是一種不對等的貿易保護措施,所以它要反擊。接下來,「301調查之後」,美國很有可能會出台專門針對中國的一些貿易制裁。

貿易衝突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到目前為止已經出台的關稅政策,對中國的影響似乎不大。例如美國對鋼鐵和鋁徵收25%和10%的高額關稅,而中國對美國鋼鐵和鋁的出口佔中國總出口的比重只有0.2%和0.5%,關稅影響幾乎微不足道,但是我認為美國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釋放了一個危險的信號,接下來的政策對中國的影響會更加明顯。首先,如果美國要求中國對美國的外貿順差降1000億美元,對中國有多大影響?3752億美元對美順差相當於中國GDP的3%,1000億美元順差的削減對中國GDP的表觀影響約0.8個百分點,但考慮到中國相當一部分是加工貿易,出口降低使得中國對中間商品的進口也會相應減少,因此,1000億對GDP的實際影響在0.5個百分點左右。當然,這個估算是比較偏高的,因為以上分析假定中國只通過削減貨物出口來降低順差,是對經濟影響比較大的情形。但是中國還有其他的方法來降低順差,例如擴大對美國的進口。實際上在服務行業,中國對美國有很大的逆差,如果服務行業進一步開放,既有利於提高這些領域的服務質量,又可以避免出口大幅削減對經濟造成不利影響。總體來說,對中國的影響還是可控的。

貿易衝突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首先,宏觀層面而言,我認為美國的這些貿易保護措施,對宏觀經濟本身影響不大,因為接下來美國還要減稅,很可能還要加大基建投資,所以美國的經濟增長依然會比較強勁。但是在微觀層面上,貿易保護措施反而會影響一些下游企業的就業。這種情況2002年小布希對鋼鐵徵收30%的關稅後也曾發生過,徵稅導致流失的工作機會比增加的更多。

其次,美國現在也面臨著通貨膨脹逐漸上行的壓力,在這個結骨眼上,貿易戰一旦引發,美聯儲可能會加快加息步伐,這將對美國資本市場帶來比較大的影響。我們看到美國股市從2009年3月份到現在漲了9年多,雖然美國人認為「Bull markets do not die of old age」,但是從統計上來看牛市往往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很難支撐下去。貿易戰是否會成為壓倒美國「長牛」的最後一根稻草?

中國應當如何應對?

如果美國接下來對中國進行進一步的關稅或其他形式的貿易制裁,對美國出口量比較大、依存度比較高的行業,可能就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這裡我們做了一些分析,電氣設備、機械、服裝、傢具、玩具,這些行業更可能首當其衝受到影響。

如果中國進行反制,可以選擇對中國的出口依存度比較高的一些行業,如農產品、飛機和汽車。其中,汽車和飛機行業對美國的就業影響很大,而農產品儘管對就業影響不大,但是對中國出口農產品的州,很多是特朗普勝選的票倉,還有一些是搖擺州。中國如何應對貿易戰的策略可以因州而異,因為有些產品中國確實需要從美國進口,民主黨勢力比較大的地方,可以增加進口,共和黨勢力大的或者搖擺州可以減少進口,這樣在中期選舉的時候,民主黨有可能重新奪回眾議院。這樣特朗普將來再想一意孤行做事,就會受到比較大的牽制。這些是需要我們深入研究的。


來源: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亞財經 的精彩文章:

紐西蘭秘密測試「空中計程車」,出門打飛的時代正在到來
美元風波後歐洲亮劍:如果美國弱美元,歐元將比美元更弱

TAG:東亞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