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代十國:趙匡胤出兵伐漢,南唐後主李煜勸降劉鋹,劉鋹拒絕通和

五代十國:趙匡胤出兵伐漢,南唐後主李煜勸降劉鋹,劉鋹拒絕通和

後周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代周自立之後,便開始削逐群雄、統一海內的宏圖大業。克荊湘後,南漢則成為進取的必然目標。劉的臣下有一個叫邵廷者,此人足智多謀,審時度勢,料定宋師必將南向。因此,向劉鋹提出兩條建議:一是修治戰具,以圖自保;二是遣使通問,納貢稱臣。劉鋹懵然無慮,夜郎自大,認為邵廷是懼敵自卑,危言聳聽,不僅當即痛責一頓,且懷恨在心。北宋乾德二年(964年)正月,劉鋹自不量力,派兵攻打潭州今湖南長沙),被宋將潘美擊敗。

九月,潘美率師直取郴州(今(湖南郴縣),劉鋹的守將暨彥贇與刺史陸光圖均死於兵鋒,殘卒退保韶州(今廣東留關)。劉聞知敗訊,驚悸之餘,始悟當初不用邵廷琄之言。於是,立即召見邵廷娟,委以招討使之職,令其率水軍趨口(今廣東英德縣境內)抵禦宋師。其實,潘美攻克郴州後並沒有繼續深入。邵廷屯駐洸口,四處招徠亡叛之徒充軍,整修戰具,操練士卒,民心漸安。豈料有人投了匿名信,誣告邵廷琄日夜練兵,有謀反之意。劉不辨是非真偽即使持毒酒赴洸口。

邵廷琄有口難辯,仰天長嘯,飲恨而死。士卒見狀,相抱涕泣,軍心離散,不戰已潰。延至北宋開寶三年(970年),劉又貿然派兵侵擾道州(今湖南道縣)道州刺史王繼熏上書趙匡胤,歷陳劉肆為暴虐,屢次盜邊,請師南伐。宋太祖趙匡胤欲舉兵征討,又慮嶺南山水險阻兵行,於是,想通過南唐李煜勸降。致書李煜說劉鋹無道,屢犯我邊。望速與之絕盟,勸其納土奉貢事以臣禮。否則,舉師南伐,後悔莫及。李煜懼宋朝之威,閱過來書,即令知制誥潘佑給劉寫信。

說:我與足下哇鄰,繼父祖之盟,情若弟兄,義同交契。榮辱與共,休戚相關。前時入重宋朝,宋皇輸我告足下,莫再肇兵釁。若能播然圖,華車之使造廷,則百萬之師不復出矣。不然,將有不。我分析宋朝之意非在貪地,而是怨彼未事臣禮。劉見信,認為這是趙匡胤在誘降,所云百萬之師南伐,不過是恐嚇而已,我一南漢國君,豈能被一信壓服,折節事人。於是,回書李煜,表示不向宋廷稱臣納禮。李煜得書,即遣使回稟趙匡胤。趙匡胤仍致書李煜,希望再婉言規勸劉鋹。

若劉鋹以事大之禮事我,則無須勞師遠征。不然以今秋為期,兵南下,克城之日,不以臣禮相待。李煜明白,這是給劉鋹的最後通牒,所以,再致書劉銥:宋朝皇帝讓我再告足下,今日禮為未遲。如不改悟,今秋將兵薄城下,後果不堪想。宋朝許以通好之便,當以不戰而和為上策,何必膠柱鼓瑟,雄而後已。勸足下三思,謹從事。劉鋹收到李煜的第二封來信,召集幾個官臣商討對策。在這國勢傾危如履薄冰之際,一群庸才們仍自恃有如下優勢:第一,疆土雖不如宋廣袤。

但有五嶺之險,山高水深,易守難攻。第二,兵將雖不及宋眾勇,但地勢險要,輜重不能並行,士卒不能列伍,無法展開大規模的決戰。而我方可以堅壁清野,絕其糧道。第三,宋軍所長是速戰,今舍長就短,雖舉百萬之師亦無奈我何。第四,戰勝則繼守霸業,戰敗浮海遠遊,亦可全身,何必拱手稱臣。劉銀頭腦發脹,盲目樂觀。復書李煜,辭語甚為不遜,並將南唐使者龔慎儀囚禁。李煜見劉銀執迷不悟,一面遣使入宋彙報,一面又修書一封致劉。

批評其所抱僥倖心理,對通和仍寄希望於萬一。可謂苦口婆心,仁至義盡。書中雲:今湖湘以南庸蜀之地,皆是便山水,習險阻之民,不動中國(指宋朝)之兵,精已逾十萬矣。況足下與大朝封疆接畛,永陸同途。殆雞犬之相,豈馬牛之不及。一旦緣邊悉舉道進攻,豈可俱絕其運,盡保其城壁。宋朝扼有吳越之地,若自泉州泛海以趨國都,則不數日至城下尖。以小事大,自古已然。既無霸業,又無損宗廟社稷。玉帛朝聘之禮才出於境,而天下之兵巳意矣。

豈不易如反掌,固如太(泰)山哉。何必扼腕盱衡,履滔蹀血,然後為勇也。趙匡胤再見南唐來使,悉知劉銀不聽誘勸,遂決意用兵。開寶三年九月,命潘美為賀州(今廣西賀縣東南)道行營兵馬都部署,尹崇珂副之。簽發諸州宋兵,會師賀州城下。潘美率師西向,進屯白霞(今廣西鐘山縣境內)。南漢境內,忠勇之將多死於讒言,掌兵者僅為數輩宦官。平日里劉沉醉聲色,城壁壕隍大半被拆去修築宮館池詔,軍隊艦船桅杆折毀不修,兵器至朽不可執。

賀州刺史劉守忠聞宋軍進至白,遣使告急,內外驚恐。劉忙遣龔澄樞去守賀州。龔澄素昧用兵之道,馳至賀州,僅宣諭詔旨而已。守卒多衣衫不整,貧不能自給,期望龔澄樞在戰前重加賞賜,豈料他銖錢不發。士卒失望,殊無鬥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代十國 的精彩文章:

五代人物十一:他戰場如開掛,稱帝則衰敗,是驗證了物極必反嗎?
後唐的建立與滅亡

TAG:五代十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