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統婚姻習俗你知道多少

傳統婚姻習俗你知道多少

結婚的習俗在文化上的定義,從古至今都是很模糊的,到底應不應該把婚俗也納入文化的一部分呢?因為結婚是家庭的組建是社會國家的個體單元,是連接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紐帶。

不論是在古代是今天,婚姻都有著不同的體現形式,同樣也有著一些禁忌。在古代封建思想的影響下,女子身體潔凈是社交的一個基本要求,無論是參加重大的祭祀活動,社會交往,還是在日常生活中照顧自己的親人,都必須要保證身體的潔凈。在遠古的時代參加重大的祭祀活動都有女性巫師的出現.

傳統的婚俗文化

《禮記?昏義》中曰:「昏禮者,禮之本也。婚禮在古時候被稱為「昏禮」根據古人的觀念,古人認為黃昏是吉祥的時刻,因為在這個時候古人通常是關門閉戶待在自己的家裡,家對於當時的族群部落環境來說無疑是最安全的地方。所以在娶親的時候都會選擇在黃昏的時候,還有一種說法是:在遠古的部落時代部落為了發展壯大增加人口,時常有部落男性到其他部落搶劫女性成婚,為此不惜發動戰爭,為什麼在黃昏時候去搶劫其他部落的女性呢,據說是因為人們白天忙碌了一天,到晚上都大多沒有什麼精力了,這個時候攻入部落是比較容易的,還有一種說法是防止搶劫來的女性逃跑。。對於後面一種說法,我抱有懷疑的態度!從這裡可以看出,在古代人還是非常重視婚姻制度的,把婚姻看成是社會組成的基礎。

在古代封建思想的影響下出現了很多不同的婚姻形式,如:表親婚、交換婚、轉房婚、招養婚、童養婚、指腹婚、冥婚等。表親婚是指兄弟姐妹的子女之間聯姻,但「同姓相婚,容易產生畸形」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後代,因此在現代近親結婚是受到嚴格限制的。由於篇幅太長,後面一片文章我具體講一下不同的婚姻形式。

在通訊不發達的古代,想要娶媳婦媒婆是不能少的,自古以來媒妁之言的婚姻才是被看成合乎道德的婚姻,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合法婚姻。媒妁之言與父母之命都是封建倫理道德思想森嚴的古代中國所必須遵從的,媒妁便成了婚姻中極為重要的一個角色,有「無媒不成婚姻」一說!

迎書

按照傳統的婚禮習俗,婚禮舉行前,是需要定製三書的,分別是:聘書,禮書,迎書。「聘書」是指訂親之書,在訂婚的時候交換;「禮書」是指禮物的清單,詳細記錄了禮物的種類和數量,過大禮時交換;「迎書」是指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接新娘過門時所用。

聘書

當然現在不同的地域結婚習俗大不一樣,但是類似三書這樣的還是沒有變過,比如三金,三斤等等!我覺得結婚是應該有彩禮的,這可以看出對方家庭的財力以及婚後的生活是否有提升,子女的教育是否能得到提高。人總不能越過越差對吧!我們都需要一代比一代強,這樣我們自己才進步國家才繁榮嘛!

古代婚禮的過程分六個階段: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首先,男方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如果女方家同意此門婚事,男方則需要攜活雁到女方家正式求婚,男方家會請媒人詢問女方的生辰八字,看二人是否匹配。若二人八字相合,男方就開始為女方準備聘禮,過大禮的時候多以鳥獸為禮,上古時聘禮必須為全鹿,後世流傳用鹿皮代之。男方家擇好結婚的日子,攜帶聘禮去女方家,請求女方家同意結婚日期。結婚的日期多選為雙日子,寓意好事成雙,大吉大利。最後,結婚當日,男方家吹著喇叭抬著花轎去女方家迎娶新娘。

不論是在古代還是現在對於結婚都會有一些禁忌,在古代狐臭就是一種禁忌,狐臭被認為是一種遺傳疾病,對後代會造成不利影響,不利於保持血統純凈,因此避免與有狐臭的家族通婚。

另外,在結婚當日,新娘的月經也是一種禁忌,古人認為迎親是大喜的日子,月經會帶來晦氣,會使得婚禮不吉利。在選擇婚期的時候,要特別避開女方的經期,並且經期的婦女不能前來參加婚禮,否則會使婚禮不吉利。民間認為經期的婦女是魔鬼附身,會帶來災難。實際上這些傳統的婚俗禁忌是古代人愚昧迷信的表現,毫無科學依據可談,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這些禁忌隨之消失。

但是在現在科學技術發展的今天,我們還是應該做婚前檢查,這樣可以避免在婚後出現過多的矛盾,如果有疾病也可以在婚前接受治療,不至於遺傳後代。

「相傳最早的婚姻關係和婚禮儀式從伏羲氏制嫁娶、女媧立媒約開始。《通鑒外紀》載:「上古男女無別, 太昊始設嫁娶,以儷皮為禮。」從此,儷皮(成雙的鹿皮)就成了經典的婚禮聘禮之一。之後,除了「儷皮之禮」之外,還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現了「 親迎於庭」「親迎於堂」的儀節。周代是禮儀的集大成時代,彼時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禮儀,《儀禮》中有詳細規制,整套儀式合為「六禮」。六禮婚製作從此 為華夏傳統婚禮的模板,流傳至今。」

當然現在的婚姻就簡單很多了,並且中式的婚姻也簡單了很多,現在時尚的年輕人都追求西式的婚姻!在以前拜天地都是有文書的,稟明天地並立下誓言,這在宗教神學方面是極其重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氣的牛牛 的精彩文章:

TAG:牛氣的牛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