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藏之 讀書方法漫話

楊藏之 讀書方法漫話

我們從小到大,常聽人說,「讀書要精讀,不要泛讀,人是消化不了的」。

也正如此,吾昔年便有了不讀書的正大理由,甚至由此而接受了一些宗教所說多知者患有「所知障」的說法,成了一個標準的反智者。

孰不知,醫者葯人,常常是救其偏的,過者損之,虧者補之,讀書不是如此嗎?今人不是讀書太多,而是太少,所以多讀泛讀正是仁者之言,不是害人的。

那讀書是不是要規定讀什麼呢?比如說給我們推薦些書目什麼的?龔鵬程先生說,人讀書就像進糖果屋,進了糖果屋不是想著都嘗一嘗,難到還要問問店員嗎?店員的口味你就一定喜歡嗎?書就是要自己找,喜歡什麼吃什麼,討厭吃蒜,強吃反倒會吃出病來,今天厭學的人那麼多,未嘗沒有這個原因在裡面。

恐怕有人擔心了,喜歡的書有漫畫小說,難道由著小孩兒去讀嗎?喜歡看漫畫,將來做個漫畫家不也挺好的嗎?喜歡看小說,總不免要試著寫一寫的,喜歡打架都有可能打出一代宗師,被強迫學習那些不感興趣科目的孩子,又會有什麼好結果呢?我看過一個書法班的桌子,上面刻著稚嫩的字:「王羲之何許人也?真王八蛋也。」對書法如此仇視的孩子,將來只會是個書法黑,不知有多少熏陶的作用的。若為衣食計,學不好到哪兒去就業呢?學好了又何愁無法就業?

還有人問,說:孩子今天喜歡干一件事,明天就換成另一件事了,凡事三分鐘熱度,堅持不下去可怎麼辦呀?

我提議反思教育方法,一些朋友看到上文,於是發現孩子的興趣之後便趕緊獎勵喜歡寫字的孩子以零花錢(口頭、物質獎勵同效)。與我們平常所知不同,獎勵會損害孩子的積極性,即獎勵給予的動力是外在的,是不穩定不長久的,只有內在的動力才是穩定的。獎勵有時不僅沒有好處,反倒有壞處。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群頑童常喜歡在老人的門口撒尿,老人無奈,想了一個辦法,他對頑童們說:如果你們明天在這裡撒尿,我給你們一人十塊錢。頑童們一聽樂壞了,還有這種好事,於是第二天他們相約準時到老人門口撒尿。第二天老人承諾給每人五塊錢,第三天老人說:從今天起就沒有錢給你們了。頑童們大感無趣,再也沒去過老人門口撒尿。父母獎勵愛讀書的小朋友金錢,小朋友反倒會以為這是一件乏味無趣的事情,要不他們怎麼會賄賂我呢?這就是獎勵的惡果。喜歡讀書他自然會獲得獎勵,那就是讀書本身。

當然不止這一個原因,還有就是眼界的狹窄,治這個病,最經濟的方法就是我們前文開出的藥房,泛讀也,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想試著做什麼就能做什麼的。小朋友八歲,看了賽車的動畫便想做賽車手,看了圍棋的動畫便想做棋手,愛好多變,有條件學學亦無不可。成年前最好多學一些娛樂的方法,今天這個物質豐盈的時代,人們獲得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不會一些高級的娛樂項目,日後無聊而開始從一些不太需要技巧的地方找樂趣(毒品、肥皂劇等),才是家長之咎。

參考書目:

鄭也夫《吾國教育病理》

艾爾菲·科恩《獎勵的惡果》

鄭也夫《後物慾時代來臨》

龔鵬程《為什麼大家都沒有常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藏之的書房 的精彩文章:

TAG:藏之的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