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臨夏市民族建築藝術精華—八坊民居

臨夏市民族建築藝術精華—八坊民居

八坊民居

臨夏古稱河州,知道河州的人,還會知道臨夏市內的回民又稱「 八坊人」。「八坊」和「河州」同時成為了臨夏的別稱。八坊這個名稱的起源和臨夏民族建築是孿生兄弟。它源於伊斯蘭教的八座清真寺及其教坊,最早的八坊具體地點在臨夏市廣場附近的紅水河段以南,三道橋以北,東自上二社以西,西至西巷以東的這片回民聚居區。以後的八坊擴大到小西關一帶,南關、前河沿、大小西關等。據史載,從元朝至元十年(1273年)建起了第一座清真寺——南關清真大寺。到清初,在南關內外,先後建立了八個清真寺,便有了「八坊」之說,清朝後期雖然清真寺增多至十幾座,但是習慣上人們將這片地方還以八坊相稱,八坊這一名稱的確有了幾百年歷史。

八坊民居多以四面合圍、對稱封閉式的小型四合院為特徵。這種四合院有大有小,依據主人家的經濟實力而定,而且大都講究中國傳統的建房方位--坐北朝南,修有三間堂屋(上房、正房),兩側各修有耳房,院子的東西兩側分別建有廂房三間,實際上是一明兩暗,中為陽,兩旁為陰,也有修南房的。在房屋建築中講究對稱、均衡格局。一般百姓居民多居住小獨院,有四合、三合、二合式的,只有少數富裕人家還建有偏院、車馬院或一進數院式的,猶如一幅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在人們眼中漸次展開,置身其中,細細欣賞,方能領略其中清雅韻致。

房屋建築講究對稱、均衡格局。式樣有「一挑檐」、「兩溜水」、「卷棚」等。木架多為五架檁,前檐放飛椽,梁頭雕「鵓鴿頭」。正門多用青磚瓦、仿古典木牌坊門頭,門頭側垂頭上飾以磚雕花卉。大門多開在東南或西南角,門扇大多用木質,油漆漆成黑或赭色,上釘銅環門。進門正面則是一面立式影壁,多用磚砌成磚雕的山水字畫鑲嵌其中。大門、里門、房眉、垂頭等處施以深淺浮雕、鏤空木雕。2009年,八坊民居列為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而結合了石橋巷、王寺街、大旮巷等十三條街巷,形成了現如今的八坊十三巷,依舊保留了原始的風貌,尤其是始於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完整留存了八坊民間的自然風貌和生活習俗,精美絕倫的磚雕,古樸生動的銅雕,錯落有致的園林,老衚衕和四合院融為一體的中國傳統建築藝術,讓遊客充分感受到各種文化相互融合的魅力。

來源:臨夏市文廣局

THEEND

徵稿啟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臨夏市旅遊 的精彩文章:

TAG:臨夏市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