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克·坦西《自然之猿》:我們無法挽回地與自然分離

馬克·坦西《自然之猿》:我們無法挽回地與自然分離

巴塞爾藝術展2018香港展會

Lévy Gorvy 展位 1C14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灣仔港灣道1號

貴賓預展:2018年3月27日至28日

公眾開放:2018年3月29日至31日

馬克·坦西《自然之猿》

我們無法挽回地與自然分離

我在作品中尋找形象化的功能,這些功能建基於畫作知道自己屬於比喻性、修飾性、轉換性和虛構性的概念。我不會繪畫現實世界中存在的東西……我的作品探索不同的現實如何互動和磨擦,而並非確定一種現實。據我理解,磨擦始於媒介本身。

—— 馬克·坦西 (Mark Tansey)

馬克?坦西,《自然之猿》,1984 年作,油彩 畫布,195.6 x 167.6厘米(77 × 66 英寸) ? 2018年馬克?坦西 照片由Elisabeth Bernstein 提供

馬克·坦西運用大量西方視覺文化歷史中流行的圖像創作,不但反映他對圖像符號學應用的深厚認識,也提出一套仔細分析的主張,剖析人類創作和研究圖像的衝動。他筆下的畫面往往超乎現實或天馬行空,體現他對雅克·德里達 (Jacques Derrida) 等藝評家和哲學家提出的藝術理論的理解。如阿瑟·丹托 (Arthur C. Danto) 所言,坦西的畫作類似二十世紀初和中期歷史和文學著作里的凹印圖畫,展示與所描繪的虛構世界相反的考證。坦西的作品冷漠而漫不經心,中性的風格使內容細節成為焦點所在,並以機械複製圖像和法庭素描師的事實性手法道出作品的概念命題。他坦率的圖像,加上單一的紅褐色、藍綠色和灰色,營造一份古舊感,令人想起1930年代大量散布的攝影材料。這些圖像刻意營造的老舊感覺,反映作品並非旨在傳達真實的事件,而是要讓觀賞者解讀特定視覺語言中的複雜含義。

馬克?坦西,《自然之猿》, 局部

在坦西藝術生涯的成熟期里,他只創作單色作品,並採用他稱為「在空間中對抗時間」的創作技巧:開始創作時,他會先塗上一層石膏底料,而底料約需要六小時才能幹透。坦西運用增減和壓印手法,以所選顏色的中間色調開始創作,然後抹走部分顏料以突出輪廓,或是塗上多層顏料營造陰影效果。他十分留意畫作表層的物質性,並以各種工具在顏料壓上獨特的紋理,確保質感與所描繪事物互相呼應 (例如以一塊鉤織布料模仿樹皮的質感) 。由於坦西將畫作視為色調與材質價值之間的關係 (而非典型畫作所用的色彩) ,因此畫作的質感部分用作美學特質的標記。獨特的質感為每幅畫作增添另一重意義,亦即個人對時間和空間的體驗。藝術家更提出一套理論,認為有別於顏色直接產生的光學效果,觀察質感的變化會喚起對觸感的記憶。因此,畫作就像索引一樣,記錄藝術家行動 (這些事件本身受到材料性質決定的既定構圖而約束) 的痕迹。另外,坦西明白他對單色的堅持,使畫作成為繪畫、插畫和攝影的縫隙之間的空間延伸,並以色調變化作為「模仿對立概念的形式」。

馬克?坦西,《自然之猿》,局部

《自然之猿》 (Nature』s Ape) 描繪蒼翠的山林和鮮明的浪漫派崇高之感。類似泰山的人物高速盪過急流,而一隻類人猿生物則走過河上的人造木橋。坦西的作品經常出現人與動物的比較,並以此揭示人類視野的界限。我們不知道作品標題所指的是人還是猿,因為人類以較不文明的方法過河,反而猿猴卻取道木橋。標題也引發更深層次的解讀,牽涉到藝術史中如實重現大自然面貌的恆久衝動。雖然《自然之猿》有許多現實的描繪,但最終似乎想暗示此舉反而使我們無法挽回地與大自然分離。另外,畫作也指出人類傾向以矯揉感性的方式觀察動物世界,令人想起二十世紀藝評家深入探討的原始主義與高度文明討論,而這個對立的觀點正是建基於錯誤和過時的意識形態。丹托認為坦西的畫作「展示出一個真相,即使是現實風格的畫作也不僅描繪眼前所見的事物,因此對於我們是否理解一幅畫的檢測準則,與我們所謂自然的『動物』本能反應無關,而是關乎我們重構畫作意義的能力。」

馬克·坦西:相關博物館館藏

《羅伯-格里耶清理視線內每一件物品》,1981年作,油彩 畫布,美國 紐約 現代藝術博物館館藏

《紐約畫派的勝利》,1984年作,油彩 畫布,美國 紐約 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館藏

《阿基里斯與龜》,1986年作,油彩 畫布,美國 洛杉磯 布洛德美術館館藏

《佔領》,1984年作,油彩 畫布,美國 舊金山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館藏

《白上之白》,1986年作,油彩 畫布,美國 明尼亞波利斯 沃克藝術中心館藏

《無辜之眼測試》,1981年作,油彩 畫布,美國 紐約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藏

關於Lévy Gorvy

由多明尼克?李維 (Dominique Lévy) 和布賴特?格文 (Brett Gorvy) 創立的Lévy Gorvy精心策劃有關現代、戰後和當代藝術的項目,展現創新思維和專業慧眼。李維是備受尊崇的畫廊家,在2012年開設同名畫廊。而格文是前佳士得戰後及當代藝術部主席暨全球主管,更是二十世紀藝壇舉足輕重的人物和先驅。二人在2017年1月攜手合作成立Lévy Gorvy。

Lévy Gorvy 代表眾多關鍵戰後及當代藝術家,包括恩里科?卡斯泰拉尼 (Enrico Castellani)、Gego、森戛·能古蒂 (Senga Nengudi)、卡羅爾·拉馬 (Carol Rama)、卡琳·施耐德 (Karin Schneider)、皮埃·蘇拉吉 (Pierre Soulages)、帕特·斯蒂爾 (Pat Steir)、弗蘭克·斯特拉 (Frank Stella)、昆瑟·烏克 (Gunther Uecker)、鄭相和 (Chung Sang-Hwa),以及伊夫?克萊因 (Yves Klein)、羅曼?歐帕卡 (Roman Opalka)、舍梅恩·里希埃 (Germaine Richier) 等藝術家在內的遺產經營單位。Lévy Gorvy 擅長二級市場私人拍賣,聚焦於阿爾貝托·布里 (Alberto Burri)、亞歷山大?考爾德 (Alexander Calder)、威廉?德·庫寧 (Willem de Kooning)、盧齊奧?豐塔納 (Lucio Fontana)、阿爾佩托?賈科梅蒂 (Alberto Giacometti)、巴布羅?畢卡索 (Pablo Picasso)、羅伯特?雷曼 (Robert Ryman)、賽?托姆布雷 (Cy Twombly) 和趙無極 (Zao Wou-Ki) 等藝術家的作品。自2017年5月起,畫廊將四位藝術家新增至早已星光熠熠的代表行列:丹·科倫 (Dan Colen)、馬歇爾·雷斯 (Martial Raysse),以及特里·阿德金斯 (Terry Adkins) 和弗朗索瓦·莫爾萊 (Fran?ois Morellet) 的遺產管理機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evyGorvy 的精彩文章:

馬歇爾·雷斯:他的肖像畫有毒!

TAG:LevyGorv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