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假如長孫皇后能走得更遠一點,那麼千古一帝的形象一定會更加完美

假如長孫皇后能走得更遠一點,那麼千古一帝的形象一定會更加完美

李世民揚言要殺魏徵的那次,我們就已經領略了長孫皇后的聰明和善巧,下面這則故事同樣可以表明這一點。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了一匹駿馬,喜歡得不得了,就命宮人好生飼養。沒想到剛養了幾天,這匹馬突然無病而暴死。李世民勃然大怒,立刻下令要殺了這個宮人。為了區區一匹馬而殺人,這顯然有損李世民的明君形象。於是長孫皇后當即站出來勸諫。這一次,她還是用了一個巧妙的手段,並不直接進諫,而是給李世民講了一個故事。

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齊景公也因喜愛的馬死了,要殺養馬人,當時的三朝老臣晏子就指著那個養馬人的鼻子破口大罵:你犯了三宗罪你知不知道?第一宗罪,好好的馬被你養死了;第二宗罪,害得我們的國君為馬而殺人,百姓聽說了,一定會罵我們的國君不仁;第三宗罪,四方諸侯知道這事,也一定會輕視我國。等晏子罵完這些話,旁邊的齊景公很自覺,一句話也沒說就把那個養馬人放了。假如長孫皇后能走得更遠一點,那麼千古一帝的形象一定會更加完美。

說完這個故事,長孫皇后對李世民說:陛下肯定從史書中讀到過這個故事,莫非是把它忘了?李世民聽完後,反應和齊景公如出一轍,馬上就赦免了那個宮人。類似這樣的勸諫還有很多。比如李世民有時候一生氣,難免會遷怒宮人,往往因為一些小事就要治她們死罪。而長孫皇后總是裝出一副比皇帝更生氣的樣子,讓皇帝把這些犯了錯的宮人交給她,由她處置。然後皇后便將她們暫時拘押,事實上是把這些宮人暗中保護了起來。等過了一些日子,李世民的氣消了,長孫皇后才慢慢分析個中道理給他聽,證明那些宮人其實是無罪的,從而多次避免了濫殺無辜,由是宮壺之中,刑無枉濫。

正是因為有長孫氏這樣的賢內助屢屢幫李世民矯正錯誤,彌補缺失,所以李世民才會頗為感慨地對房玄齡說:皇后庶事相啟沃,極有利益爾。很顯然,有長孫皇后和魏徵這一內一外兩大良工的斧鑿和敲打,李世民這塊礦石中的金子想不發光都難。長孫氏在後人的心目中之所以能成為皇后的楷模,李世民夫婦之所以能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模範夫妻,其主要原因不僅是長孫氏能在政治上儘力輔佐李世民,更是因為在生活上,他們的伉儷情深也足以讓後人感動。大約在貞觀七年,李世民患上了氣疾,將近一年都沒有痊癒,長孫皇后一直守候在李世民身邊,日夜悉心照料。

由於擔心李世民的病情不能好轉,所以此時的長孫氏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她把一包毒藥藏在衣帶中,對親近的侍女說:皇上若是有什麼三長兩短,我絕不獨自求生!而更讓人感動的是,長孫氏自己其實是抱病照顧李世民的,因為她本人恰恰也是從小就患有氣疾。貞觀八年,長孫氏陪李世民一起上九成宮避暑養病。有一天下半夜,柴紹等人突然上山,向李世民報告了一起突發事件。李世民大為震驚,當即全副武裝,到前殿詢問事件的詳情。長孫皇后意識到事態嚴重,立即帶病跟隨,左右極力勸阻,長孫皇后卻說:皇上如此震驚,我豈能心安!

或許是因為這次半夜出宮感染了風寒,再加上緊張和焦慮,長孫皇后的病情突然加重,從此一病不起。太子李承乾向母親建議:所有該服的藥物都服過了,您的身體還是沒有好起來,不如奏請父皇大赦囚犯,同時度化一些人出家,也許可以得到冥福的庇佑。長孫皇后不以為然地說:生死有命,不是人力所能改變。若行善一定有福,那我從沒做過壞事,又何必擔心?若行善無效,何福可求?大赦是國家大事,而佛法是異國之教,對政治不見得有什麼助益,何況皇上從來也不信這個,豈能以我區區一介婦人而亂了天下之法?假如一定要照你的話做,我還不如速死!

可李承乾沒有聽從他母親的話,還是認為自己的辦法肯定有效,可又不敢上奏皇帝,只好私下去找房玄齡。房玄齡轉而上奏李世民。李世民也覺得未嘗不可一世,於是準備大赦。長孫皇后得知後極力反對,李世民最後只好作罷。貞觀十年六月,長孫皇后病重不治。彌留之際,她給李世民留下了這樣一些遺言。第一,要求起用房玄齡:玄齡事陛下久。苟無大故,願勿棄之。第二,再次強調不要讓自己的親族掌權:慎勿處之權要,但以外戚奉朝請足矣。第三,要求薄葬:願勿以丘壟勞費天下,但因山為墳,器用瓦木而已。第四,最後的諫言:願陛下親君子,遠小人,納忠諫,屏讒慝,省作役,止游畋,妾雖沒於九泉,誠無所恨!

講完這些,長孫皇后取出一直藏在衣帶中的毒藥,最後說了一句:臣妾在陛下卧病的那些日子,發誓以死跟隨陛下,絕不像呂后那樣!六月二十一日,長孫皇后崩於立政殿,年僅三十六歲。長孫皇后生前曾經編纂了一本有關古代婦女言行得失的書,共三十卷,名為女則。但她只是將其作為自己立身處世的準則,並不是想以此博取聲譽,所以一直叮囑宮人不要告訴李世民。直到她去世後,宮人才把這本書交給李世民。

李世民睹物思人,泫然淚下,悲慟不已,對近臣說:皇后此書,足以垂範百世!朕非不知天命而為無益之悲,但入宮不復聞規諫之言,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懷耳!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長孫皇后的早逝對李世民而言都是一個莫大的損失。晚年的李世民之所以在政治上和生活中都犯下許多錯誤,未能做到慎終如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外無魏徵的犯言直諫,內無長孫皇后的拾遺補闕。假如長孫皇后能伴隨李世民走得更遠一點,乃至共同走完人生歲月,那麼,我們似乎有理由相信,李世民千古一帝的形象一定會更加完美,而貞觀的歷史也無疑會更加璀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雨珠說健康 的精彩文章:

最經典的六部清宮劇,《甄嬛》第二,看過第一部的說明你已經老了
謝依霖深夜更博宣布喜訊,賈玲微博下邊的評論亮了!

TAG:雨珠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