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耳朵又疼又癢又響,還聽不清?陳平:小心是黴菌性外耳道炎!

耳朵又疼又癢又響,還聽不清?陳平:小心是黴菌性外耳道炎!

「大夫,我的耳朵又疼又癢又響,還聽不清,趕緊給我看看,我的耳朵是咋了?」

近日,28歲的小夥子李冬(化名)慌慌張張來到鄭州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門診。

經過大夫細緻的檢查,發現李冬得了黴菌性外耳道炎

「我的耳朵發霉了?耳朵也會發霉,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李冬吃驚地說。

據了解,黴菌性外耳道炎又稱真菌性外耳道炎,是由真菌感染性引起的亞急性或慢性外耳道炎症,常見致病菌有麴菌(黑麴菌、黃麴菌等)、黴菌(青黴菌、毛黴菌)及念珠菌等。

溫暖潮濕的環境

易誘發真菌性外耳道炎

誘因:

人的耳朵還會發霉?小編不禁好奇。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陳平表示,真菌性外耳道炎有以下誘發因素:

第一:真菌易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生長繁殖,當外耳道進水或者積存分泌物時,對真菌的生長繁殖有利;

第二:外耳道耵聹有抑制真菌生長的作用,耵聹缺乏,有利於真菌繁殖。

第三:挖耳損傷外耳道上皮,失去保護作用。

第四: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長期滴用抗生素滴耳液易合併真菌感染。

第五:早期或輕症病例,患者可無任何癥狀或有耳癢;

第六:外耳道脫落上皮和菌絲形成痂皮堵塞外耳道,可出現耳悶脹感、耳鳴和聽力減退;

第七:合併細菌感染,可出現耳癢、耳痛、耳溢液。

外耳道深處

會有粉末狀或顆粒狀堆積物

檢查:

陳平表示,患了真菌性外耳道炎,有以下癥狀:

第一:外耳道深處可見白色、黃色或褐色粉末狀或顆粒狀物堆積;

第二:外耳道可見灰黃色或褐色痂皮,表面附著菌絲體,清理後可見外耳道充血、腫脹或糜爛;

第三:慢性感染,可表現為濕疹樣變或苔蘚化,嚴重的可引起外耳道狹窄,甚至病變波及耳廓。

及時塗藥,

保持耳道乾燥

治療:

對於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療,陳平表示:

第一:清除外耳道真菌團塊及痂皮,局部塗達克寧霜或克霉唑軟膏等抗真菌藥物。

第二:重症者全身應用抗真菌藥物。

第三:保持外耳道乾燥,避免挖耳。

經過一周的治療,李冬的耳朵完全康復。

溫馨提示

陳平還提醒大家,真菌性外耳道炎易反覆發作,所以平時應做到:

1

管住手,戒除挖耳習慣,避免采耳。

2

保持耳道乾燥,避免污水入耳。

3

出現耳部不適癥狀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陳平,鄭州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

從事耳鼻喉科臨床工作十多年,能熟練掌握耳鼻咽喉科常見疾病的診斷治療及手術,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耳鼻咽喉科常見病、多發病。主持和參與市級科研成果多項,並獲得多個獎項,發表專業論文十餘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原健康網 的精彩文章:

春節回家前VS回家後,所有人看完都笑翻了!是我是我……
阿膠只是「水煮驢皮」?近7成網友表示不會再買

TAG:中原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