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艾炷,扶正治面癱

用艾炷,扶正治面癱

用艾炷,扶正治面癱

本期精選

中華精髓經絡疏通養生壽百歲

養生修性平衡陰陽盡在學學艾灸

2009年8月的一天,我這裡來了一位求治者。此人男性,50多歲,戴著一副墨鏡和口罩。其自述:一個多月前乘坐長途公共汽車,正好坐在窗戶旁,由於天氣炎熱,打開窗想吹一吹涼風,路途遠,不知不覺就在車上就打了一個盹兒。回家後在吃飯喝湯時,湯往外漏,家人說我「嘴歪了」。我對著鏡子一看,不單嘴歪,分明是口眼歪斜了。我連忙去醫院就診,醫生說我得了「面癱」,需要吃藥打吊針。後來聽別人說,在患處塗抹鱔魚血見效快,我又每晚殺鱔魚塗血。但是,一個多月下來,吃藥、打針、塗血,這些方法效果不大;這要長時間治不好,可怎麼辦?這時正好聽人說,艾灸能治療這個病,今天特意跑來請您幫忙。

經檢查:右眼閉合不全,眼裂0.5厘米,抬眉、聳鼻、鼓腮均不能。鼻唇溝消失,人中溝偏向左側。診斷為右側面癱。此症為風寒襲絡,故治療以散風通絡為主。

取穴:下關、太陽、顴髎、頰車、合谷(對側)。採用艾炷隔姜灸,每穴灸5~7壯;根據其病程已長的情況,《黃帝內經》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其發病應以虛為主,又考慮其年齡已大,故治療還應注意扶正,正如清代醫家吳謙說:「凡病久虛不愈,諸葯不效者,惟有益胃補腎兩途。」故再採用溫灸盒灸中脘和關元二穴以扶正補虛。每穴灸20~30分鐘。隔日治療一次,每治療十次為一療程。並囑他面部應避免吹風扇或空調,要注意保暖。此患者在治療中,日漸好轉,共治療不到兩個療程而痊癒。

治療中,取穴下關、頰車二穴皆為足陽明胃經俞穴,足陽明多氣、多血,可調氣活血,疏風通絡;太陽為經外奇穴可改善面部氣血運行,散風通絡;顴髎為手太陽經穴,太陽經多血少氣,其又為手太陽、少陽、任脈交會穴,可通暢氣血;合谷專門治療面部疾患,「面口合谷收」;諸穴共同作用,則通調陰陽,暢通氣血,搜風牽正。

穴 位 定 位

下關:顴弓下緣,下頜骨髁狀突之前方,切跡之間凹陷中。

太陽:眉梢與目外眥連線的中點,向後1寸凹陷處。

顴髎: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

頰車:下頜角前上方一橫指凹陷處,咬肌隆起最高點處。

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

面癱是中醫病名,被稱為「口眼斜」「僻」「口」等。西醫則稱為面神經麻痹。主要表現為患側(多為單側)表情肌癱瘓,抬頭紋消失,眼裂擴大,眼閉合不全,鼻唇溝消失,口角下垂,患病側面部被拉向健側。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春、秋兩季發病率較高。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機體正氣不足,經絡空虛,衛外不固,風寒襲絡,以致氣血痹阻,筋脈失養造成。治療則應祛風通絡,養血熄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面癱 的精彩文章:

人氣超越主角動漫面癱男角TOP10,不只女人連男人都好愛!
盛一倫Dior加身帥氣依舊 網友道:就是有些面癱

TAG:面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