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連卻強秦,戰國將星——李牧下篇

連卻強秦,戰國將星——李牧下篇

公元前232年,秦王政十五年。秦軍再次犯趙,兵分兩路,南路秦軍由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北上,渡漳水向邯鄲進迫,襲擾趙都邯鄲。北路秦軍由上黨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意欲侵入邯鄲之北,將趙國攔腰截斷,合圍邯鄲。

趙國一招鮮吃遍天,也別無他選,派李牧再次率軍出擊。

秦軍南北兩路而來,意在肢解趙國為南北兩部,同時迅速完成對邯鄲的合圍。李牧審時度勢看破敵方套路,立即做出反應,採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

首先調遣司馬尚領部分趙軍在邯鄲南側,依託漳水及趙長城以據南路秦軍。然後自己則親率趙軍主力北上,迎擊北路秦軍。秦趙兩軍在番吾(現河北省平山縣南)相遇,李牧旋即督軍猛攻,北路秦軍大敗,退出趙境。李牧隨即馬不停蹄,率領新勝趙軍主力南下同司馬尚部會合,共擊南路秦軍。南路秦軍,自知大勢已去,稍與趙軍一接觸,便撤軍退走。至此,李牧再卻強秦,證明自己「武安君」的封號(國之能安邦勝敵者,均號「武安」)實至名歸。

戰國七雄長城分布

秦國兩次攻趙,均鎩羽而歸,秦王政終於意識到滅趙時機尚不成熟,於是把矛頭轉向韓國。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秦國順利滅韓。

有道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在秦滅韓前一年(公元前231年),趙國北部發生大地震,從樂徐(今河北滿城西北)以西,北至平陰(今山西陽高東南),房屋倒塌無數,人口損失無算,有的地面裂開的口子東西足有一百三十步長。第二年,也就是秦滅韓同一年(公元前230年),趙國又遭受旱災,糧食絕收,餓殍盈野。連年的戰爭,加上無情的天災,彷彿連上天都已經拋棄趙國。這一切秦王政全看在眼裡,趙國人心浮動,全國已在奔潰的邊緣,就像一個病入膏肓又無藥可救的病人,整日里唯一能做的就是躺在床上呻吟。趁你病,要你命!就讓秦國的利劍來送你一個痛快吧!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秦將王翦率上地(今陝西北部)兵,羌瘣(huì)率羌兵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楊端和率河內(今河南新鄉一帶)兵,分由南北夾擊邯鄲。趙王遷別無他選,命李牧為大將軍,司馬尚為副將,傾全國兵力以據秦軍。秦強趙弱,李牧依舊築壘固守,避免與秦軍決戰。王翦幾次攻擊,均未能討到便宜,秦軍難以速勝,一時間形成相持之勢。

戰鬥

王翦清楚,李牧不除,趙國難滅,他兩卻秦軍,又治軍有方,深得趙國軍心民心,絕非泛泛之輩,一個拖字訣,更是拖的自己毫無辦法,如今從正面戰場強攻難以取勝,倒不如......

趙王宮 ,在得到趙王遷的同意後,郭開屏退左右。

「大王,小臣有密事稟告。」

「噢?難道是秦軍準備撤軍了?」

「大王神威,天佑趙國。賊秦敗退只是早晚!」

「那是自然。」

「只是眼下有件更緊要之事,小臣收到密保,武安君欲以邯鄲為禮,反趙降秦!」

「武安君實乃國之忠良。必不負趙。」

「臣請王命,假令一良將代武安君督軍,如其順王從命,移交兵權,確乃趙國忠良,小臣甘領誣陷之罪。若其抗命不遵,便坐實反趙之意,願大王速除之!」

當宗室趙蔥和齊人顏聚領趙王令來替換李牧與司馬尚時,李牧果然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由拒絕

「陣中換將,兵家大忌,秦軍王翦當世名將,有幾人能擋之?君不見三十年前長平之戰中,趙括代廉頗,結果趙人幾近國滅,願二位轉告大王。待李牧擊退秦軍,定當向大王領罪。」

這一刻,郭開笑了,奸計得逞。趙王遷笑了,果真反趙。王翦笑了,邯鄲必破。秦王政笑了,趙國已滅。


三個月後,秦滅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業餘歷史愛好者小魚 的精彩文章:

每日一樂,博君一笑

TAG:業餘歷史愛好者小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