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筆投資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筆投資

3月22日,騰訊第一大股東Naspers以405港元/股出售2%騰訊股份,套現769億港元,持股量降至31.17%,較昨日騰訊收盤價439.4港幣,折讓7.8%。而這是Naspers投資騰訊十七年以來第一次減持騰訊股票,令市場震驚。

從2001年,網大為帶領MIH (Naspers子公司)3400萬美金投資騰訊,最高時一度持股50%,隨後因IPO等稀釋到33.17%,減持後持股31.17%,截至周四收盤,騰訊總市值3.99萬億港幣,摺合美元5084億,MIH所持股份市值約1584.6億美元,加上已套現98.1億美元,收益增長4950倍。年複合增長率64.94%。

這絕對是人類投資史上最偉大的一筆投資,沒有之一,打敗了所有的專業股權投資機構。能與之媲美的,只有投資了阿里巴巴的孫正義。

巴菲特執掌伯克希爾哈薩韋公司53年來,股價從11美元漲至29.7萬美元每股,漲2.7萬倍,年複合增長率21.23%。

孫正義2000年以2000萬美金入股巴里巴巴,占股32%,2016年6月拋售79億美元阿里股份,減持後,占股降至28%,截至今日盤中,阿里巴巴總市值4736.9億美元,孫正義的軟銀持股1326億美元,加上之前拋售的79億美元,合計按1405億美元,18年增長7千多倍,年複合增長率63.6%。

Naspers 的騰訊往事

每個創業公司都面臨過危機,騰訊也是。OICQ(qq的前身)就像一個「餓死鬼投胎」的精靈,隨著用戶不斷增長,對伺服器和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燒錢越來越多,讓初創期的騰訊陷於缺少資金、山窮水盡的困窘之中。最絕望的時候,騰訊賬上只剩1萬元現金。

開源無望的情況下,馬化騰及其團隊動了把騰訊賣掉的念頭。他們開價300萬元,四處尋找買主。然而,對於這個看上去增長很快的項目,「全世界沒有一個人知道它怎麼掙錢」。跑遍深圳、廣州、北京的馬化騰,沒有找到願意出錢的人。

現金幾乎斷絕的情況下,幾個創始人不得不腆著臉四處借錢,「深圳城裡稍稍認識的人都被他們借了一個遍」。有朋友願意借錢,當馬化騰提出能否用騰訊的股票來還債時,他們都婉轉表示了拒絕,有一位甚至慷慨地說,「你真的沒錢了,不還也可以。不過我不要你的股票」。

絕望中的騰訊,終於輾轉找到了一家風險投資公司。

2000年4月,騰訊與IDG及盈科敲定了救命的220萬美元天使投資。而那時,騰訊賬上已經是彈盡糧絕,甚至已經等不及漫長的手續,而找中間人墊資450萬元救急。這才讓瀕臨倒閉的騰訊,起死回生。

不過好景不長,融資剛剛結束,互聯網泡沫破滅席捲全球股市。

或許再晚幾周,騰訊就徹底失去了融到錢的機會。從現在來看,如果不是IDG的冒險,如果不是恰好抓住了資本大門關閉錢的一線生機,騰訊可能就像大多數公司一樣,倒在了成立後的前兩年里。在所有的商業故事裡,甚至所有的故事裡,可能運氣是最神秘的那一部分。一半的創業者「死」在這件事上,另一半可能就活了下去,甚至活得很好。

然而,騰訊的危機並沒有過去,商業模式不被看好,快速盈利無望,燒錢太快,及全世界互聯網泡沫的陰影,投資人對騰訊漸漸失去了信心。2000年底,騰訊再次出現財務危機,IDG與盈科不願再追加投資。為了生存下去,馬化騰及其團隊敲遍了當時互聯網大佬們的門,新浪、搜狐、雅虎中國、金蝶、聯想、TOM……,卻無一願意接手。直到MIH的出現。

關於這段經歷,吳曉波在《騰訊傳》中有詳細描述:

首先萌生退意的是IDG……

在IDG 看來,騰訊的商業模式並不受主流的資本市場青睞,而且, 它實在太燒錢了。

馬化騰將融資所得的資金幾乎全數用於伺服器的添置,可是,在用戶急劇增加的同時,盈利仍然遙遙無期。到2000年年底,騰訊再次出現資金危機,曾李青不斷地約王樹見面,希望能夠追加投資。磋商幾次陷入僵局,馬化騰堅持創業團隊必須保持控制權,而 IDG 和盈科不認為在當前的形勢下,騰訊還有溢價增發的空間。

於是,王樹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兩家股東對騰訊提供200萬美元的貸款,以可轉換債券的方式執行。不過誰的心裡都清楚,如果這筆錢也花完了,就再也不會追加投資了。IDG 開始張羅著幫忙尋找新的買家。

「當時覺得,最可能的買家是已經上市的那幾家門戶網站。IDG 去找了搜狐的張朝陽,被拒絕了。我和張志東到北京,去找了新浪的王志東和汪延,也被拒絕了。在互聯網業內的技術人員看來,騰訊的活,他們自己都能做,幹嗎要花幾百萬美元去買呢?而且當時納斯達克的股價『嗖嗖』地跌,大家誰也不敢輕舉妄動。」馬化騰說。

除了新浪和搜狐,IDG 還牽線找了雅虎中國,被拒絕。馬化騰去拜訪了同樣在深圳,也是由IDG 投資的金蝶,被拒絕。曾李青還輾轉找到大名鼎鼎的聯想集團,當時的聯想正與美國在線合力推廣門戶網站 FM365,當然也拒絕購買。

另一家投資人盈科也加入了拯救騰訊的行動中。他們與有國資背景的中公網談判,試圖投資中公網,並由其收購騰訊,實現業務整合,這個方案中途夭折。接著,盈科把騰訊推薦給自己控股的 TOM.com,被管理層拒絕。盈科甚至還找來香港著名導演王晶,想把騰訊的用戶與電影業結合,看看能否有盈利模式的創新,這一超前的構想當然也不了了之。

2000年第四季度在四處碰壁之中一天一天地過去了,騰訊的用戶數仍然在驚人地猛增,註冊用戶很可能在半年內就要突破1億的驚人紀 錄,可是全中國卻沒有一個人願意購買它的股份。

眼看著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就在這個時候,轉機出現了。

2001年1月,一位美國人出現在賽格科技創業園的騰訊辦公室里,他操著一口流利的漢語,自我介紹說叫網大為,是南非 MIH 中國業務部(MIH為)的副總裁。這是馬化騰與曾李青第一次聽到 MIH 這個名字。

MIH是一家總部設在南非的投資集團公司,是南非最大的付費電視運營商,當時是納斯達克和阿姆斯特丹兩地的上市公司。多年來,它持續在新興國家投資新媒體,是「全球前五位的媒體投資集團之一」。1997年,MIH 進入中國,參與投資了《北京青年報》、脈搏網、體壇傳媒等。

網大為是在無意中發現騰訊的。他說,「我每到一個中國的城市,就去當地網吧逛,看看那裡的年輕人在玩什麼遊戲。我驚奇地發現,幾乎所有網吧的桌面上都掛著 OICQ 的程序,我想,這應該是一家偉大的互聯網企業。在2000年年底,我接觸幾家想接受投資的公司總經理,發現他們的名片上都印有自己的OICQ號碼,這更讓我激動,想要看看這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就這樣,網大為找到了賽格科技創業園東棟四層的騰訊公司。

雙方很快進入實質性談判。網大為開出了兩個條件:

第一,對騰訊的估價為6000萬美元,MIH 願意用其在當時投資的世紀互聯的股份來換;

第二,MIH希望成為第一大股東。

對於這兩個條件,騰訊的幾位創始人當即表示不同意。在股份比例上,他們的底線是絕不放棄控制權。不過,讓他們高興的是,「至少第一次有這麼高估值的價格出來了」,MIH認可騰訊,並看好其未來。騰訊的估值比一年前整整高出了11倍。

兩個月後,網大為做出讓步,MIH 的投資將全部以現金支付。IDG聽到 MIH 的報價大喜過望,投資不到一年的項目,竟能得到11倍的退出溢價,這在互聯網大寒冬中是不可思議的戰果。IDG北京總部同意出讓所有20%的股份,深圳的王樹提出異議,在他的堅持下,最終IDG出讓12.8%,保留了7.2%。盈科方面雖猶豫再三,在自身連續兩個季度出現巨額虧損的情況下,最終同意將全數20%股份售予 MIH,套現1260萬美元。

就這樣,突然闖入的南非公司MIH以32.8%的股份成為騰訊的第二大股東。獲得投資的騰訊從此擺脫了資金短缺的困擾,在創業的第20個月,找到了願意為它的未來買單的人。

此後,MIH一路陪伴騰訊走了十七年。在最高峰時,握有騰訊超過45%的股份,是騰訊最大的單一股東。

在公布減持了2%後,仍然持有騰訊31.17%股份,仍然是騰訊控股股東。

投資上帝下注的公司,需要運氣更需要信仰

入局時,就以溢價10倍從數碼盈科和IDG手中接過股權,而且上市後馬化騰尚且時不時減持套現時,緣何MIH能夠巋然不動,近乎違背人性的忍住了套現的衝動,在別人的「後悔」和「心痛」中,成就投資史上的傳奇呢?

這也許可以從MIH母公司Naspaer的靈魂人物庫斯·貝克和安東尼·羅克斯上管窺一豹。

很多人不解,為啥騰訊的大股東會是遠在非洲大陸南端的Naspaer,還有人甚至認為這只是Naspaer這般賭徒運氣好抓到了一手好牌。

庫斯·貝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畢業,在1985年進入Naspaer後,主導付費電視業務M-Net的創辦並大獲成功,讓Naspaer走進了付費電視的新天地,一手推動了南非報業的數字化轉型。

羅克斯最初以一個天才少年(技術員)的身份進入南非報業。1982年,他被提拔為南非報業信息技術處處長。與貝克一起推動付費電視業務。然後,羅克斯進入在全球範圍內都十分著名(尤其在中國)的南非報業旗下互聯網投資機構MIH,兼任技術主管。1997年,在貝克出任南非報業CEO的這一年,他領命創辦MWeb(南非第一家互聯網接入服務商),出任CEO。

MWeb推出了即時信息系統(那時世界人民在用ICQ),博客平台(BOLG)、視頻郵件,遊戲平台等等。不用說,這些東西在南非前無古人,在世界範圍內,也不落伍。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項目都成功了,也全失敗了。南非互聯網人口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不過重要的是,羅克斯團隊在這個過程中深刻理解了互聯網,理解了互聯網應用。

而且,有意思的是,羅克斯認死理,認定中國。認定在中國的投資,以及在新興經濟體中的投資會有豐厚的回報。他們不願去美國這樣的成熟市場血拚。在1999年的時候,MIH在北京做了脈搏網,原本想打造門戶網上市,不過遺憾的是速度慢了,新浪,網易,搜狐在納斯達克上市而且表現不佳,於是,MIH 調整策略,將脈搏網壓縮。在這個項目上,MIH損失超過8000萬美元,甚至超過了後來給騰訊的錢。

所以,當2001年5月,因陷入併購泥潭的數碼盈科想要脫手騰訊持股時,HIM接盤真的只是運氣嗎?顯然不是的,畢竟,機會只屬於有準備的人。

這是充分理解互聯網的人的一次理所當然的選擇。此時,QQ在中國的用戶數,已經遠遠超過了整個非洲的互聯網接入人口。即使QQ還沒有找到盈利點,但是他們堅信,在中國廣袤的市場中,QQ的前途是星辰大海。

同樣,也是基於對新興市場的看好,Naspaer大手筆進軍印度、俄羅斯、波蘭、巴西,並在那裡找到了Mail.ru Group(俄羅斯互聯網巨頭)、MakeMyTrip (印度版攜程),Delivery Hero(德國,全球最大外賣公司),OLX(阿根廷,全球最大分類信息網站)……

Naspers的全球布局

MIH進入騰訊後,17年一股未賣。不管騰訊經歷過多少波折和下跌,這簡直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只能說:投資上帝下注的公司,除了眼光和運氣,還需要信仰。比中國人更看好中國,比創始人更堅信公司的前景。

這十七年間,騰訊經歷了移動夢網整頓收入大降、被MSN和各大門戶圍剿、3Q大戰等一系列危機事件,期間股價多次出現大幅回撤。

反思:為何中國的投資圈沒有Naspaer

2018年,中國最火的就是獨角獸公司。尤其是兩會期間,監管層表態希望將下一批「BATJ」留在國內,同時不少中概股巨頭表達了希望回A股的意願,「獨角獸回A股」一時間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

但是由於風投圈的浮躁和急功近利,不少獨角獸被玩壞了,投資者質疑「獨角獸」可能變為「毒角獸」。

2017年12月21日,滴滴出行宣布完成新一輪超40億美元股權融資,以進一步加大對AI交通技術的投入,加速推進國際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車服務在內的創新業務。

據稱該輪融資完成後滴滴估值近600億美元——此前超過這一估值的互聯網企業只有兩家——螞蟻金服的750億美元,以及Uber最高時達到的680億美元。

而就在上半年,滴滴才宣布完成55億美元融資。

根據私募通數據和網路公開信息統計,截至目前滴滴已完成了16輪融資,累計資本超240億美元,擁有100多家投資者。

很難想像一個躋身中國獨角獸排行榜第二梯隊、估值600多億美元的公司,是靠這些融資堆出來的。除了前期進來的投資者和創始團隊賺的盆滿缽滿之外,還能給後來者帶來什麼——除了到二級市場割大媽韭菜?

當然,對於躋身獨角獸行列的公司,是不會缺少投資者錦上添花的。

但是,對於處於困境中的公司,又有多少人能雪中送炭呢。

當初,如果不是Naspaer最終進來,也許,騰訊真有可能熬不過2001年互聯網泡沫的寒冬中。

急功近利的浮躁和短視,也許能偶爾賺點小錢,但是,從來不會與偉大的投資有緣。

【作者簡介】

硃砂梅 | 格隆匯·專欄作者

在這個市場中悲情的活著

【精華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股那點事 的精彩文章:

李寧「悟道」,你是否願意奉陪?

TAG:港股那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