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飯後犯困是大腦供血不足?其實是這3要「素」在作怪!

飯後犯困是大腦供血不足?其實是這3要「素」在作怪!

相信大多數人與小圈一樣都會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每次吃完飯後就變成特「困」生了?沒精神,提不起勁,昏昏欲睡,只想立即進入夢鄉~~醫生,這是病嗎?

咳咳……這個不是早就有人科普過了嘛:因為飯後胃需要消化,體內大量的血液跑到胃腸去工作了,腦部的血液少了,供氧不足,所以容易睏倦。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個傳統的說法,卻可能是錯的,食困並不與大腦供血有關,而是和激素有關!

飯後犯困或與體內激素有關!

首先,到目前為止,暫時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飯後大腦的血流量會減少,其次,大腦為了消化而減少大腦的血流量這種科學研究也並沒有過,而事實上,飯後犯困已證實的科學說法有以下3個:

1、膽囊收縮素——聖馬泰奧醫學中心及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人在飯後特別是進食過多時會大量分泌一種叫膽囊收縮素的東西(簡稱CCK),CCK的含量越高人就越容易睏倦,而且進食高脂肪的人,CKK水平會更高,餐後睡意更濃。

2、食慾素——也有研究發現,餐後血糖會升高,會抑制體內食慾素的分泌,而食慾素的含量也與睡眠有關係,當食慾素含量低下,人就會犯困沒精神,食慾素分泌得多,人就會更有活力。

3、胰島素——在飯後半個小時左右,人體內的血糖會迅速上升,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隨後食物消化又使血糖迅速下降,這樣超負荷的「工作」使身體一下子接受不了,就會使人昏昏欲睡。

飯後犯困怎麼辦?

1、只吃「七分飽」

其實,綜上所述,飯後犯困,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吃!太!多!了!

因此只吃七分飽,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特別是國內大多數主食的碳水化合物比例很高、血糖生成指數也很高,例如米飯。就如上文所說,過多的食物會使血糖升高和刺激種種激素的分泌而增加睏倦感,因此少食確實可以減輕疲勞感!

2、減少高蛋白質、高脂肪食物的攝入

進餐時過多攝入蛋白質和高脂食物, 縮膽囊素的水平會上升得更厲害,且不容易消化,人也更容易睏倦,因此不要吃太多的或只吃如肉類、蛋類等高蛋白質和高脂肪食物,應該搭配多點高纖維的綠色蔬菜,才能減輕縮膽囊素的水平上升,減少飯後睏乏。

此外,也可以嘗試把部分主食換成大麥、燕麥、糙米或豆類和薯類,這些食物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消化,不會讓血糖迅速上升,使血糖保持較平穩的狀態,不容易引起食困,例如一餐之中有多點的蔬菜,有不多量的魚或肉、蛋類,加上適量的主食和粗雜糧薯類作搭配是極好的。

3、出去走一走

飯後要適當活動才能身體興奮起來,在家時可以幫忙洗洗碗或者出去散散步,上班時午飯後時間允許也可以到樓下溜達一下再回來休息,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還能起到釋放壓力的作用。

其實不論是飯後還是日常,整日呆在家裡也不好,畢竟房子的空間有限,空氣循環不佳,二氧化碳濃度提高,也容易讓人犯困。

4、小憩一會

餐後犯困一定要硬撐著不能睡嗎?非也,餐後犯困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時間允許是可以小憩一下的,15-20分鐘就好了,特別是工作時,午飯後進行午休是很有必要的事呢!

除此之外,平常也要養成良好的運動、作息習慣才行喲,通過調節身體健康程度,改善整體睡眠質量,提高身體素質,才能更好地緩解疲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健康生活圈 的精彩文章:

蹲著拉粑粑VS坐著拉粑粑 哪一種更科學?
餓死癌細胞就是斷食?別傻了,快看諾貝爾得主科學家怎麼說

TAG:大健康生活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