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座古橋連兩地!浙滬這兩個同名村聯手打造特色小鎮

一座古橋連兩地!浙滬這兩個同名村聯手打造特色小鎮

古橋改造前

浙江在線3月2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羅瑞斌 通訊員姚秀平)河的南面是嘉興平湖廣陳鎮的山塘村,北面是上海廊下的山塘村,連接兩個同名村的是一座始建於清嘉慶庚辰年(1820年)的古石橋——山塘橋。

古橋改造後

近兩百年的歲月,浙江人和上海人就通過這座橋互相來往。跨省買菜、逛街,那是「咫尺之間」的事。甚至橋這頭的人愛上了橋那頭的人也很平常,所以橋兩頭總有老人會說,橋那頭是自己的娘家。

如今,兩個山塘村聯繫更加緊密。一同發力,共同謀劃區域發展,打造「臨滬山塘」特色小城鎮,振興鄉村經濟。他們用新的思路傳承不變的相依,用新的舉措創造日新月異的發展,用新的眼光看待浙滬相鄰的機遇。

老街展新顏

白牆黑瓦,木門紅柱,或是二層小樓,或是寬敞平房。徜徉於這條老街之中,彷彿穿越舊時光,總是給人無限的遐想。臨街的店鋪彷彿都在述說屬於自己的那段故事。

老街也是南北山塘橋相連的紐帶,大段屬於南山塘村,小段屬於北山塘村,如今全長208米。以前老街可不是這般光鮮亮麗,臨街有的房舍甚至坍塌了。去年兩村對老街進行了統一規劃、統一改造,圍繞老街改造、民居整治、道路河流提升三大工程全面提升山塘古鎮形象。

「目前,山塘老街建築風貌提升、半畝方塘公園、村民廣場等項目已經基本完工,前後總投入2237萬元。」廣陳鎮山塘村村主任陳雪康說,比如對沿街店鋪進行仿古改造,以便後期招引特色小吃、民間工藝等商業主體入駐,「目前有5家門面已經簽好租賃協議,不久就有商家入駐。」

這些變化在一年之間陸續完成。因此這段時間裡,北山塘的人到南山塘總會看到不一樣的驚喜。

今年66歲的沈勤根是平湖南山塘村人,30年前娶了上海北山塘村的邱水英後一直住在北山塘村,戶口也就落戶在上海。1992年開始,孫勤根一直在屬於北山塘村的老街上經營著一家出售蔬菜的店鋪,這些年也見證了山塘老街的變化。

「以前老街很熱鬧的,像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南北老街人氣很旺,南山塘這邊老街上光肉店就有7家。」孫勤根說,自家店以前的生意也非常好,南北兩村的人都來光顧。

隨著經濟、交通的發展,老街的繁華逐漸式微,後來有人問起孫勤根家的生意,他總是淡淡地說:「也就那樣了。」他甚至想過關門不幹了。

去年老街的變化,徹底打消了孫勤根關門歇業的想法。「因為老母親住在南山塘,我經常要去探望的,好像每一次過來都發現老街不斷在變美,房子美了,道路美了,周圍的環境也美了。」孫勤根知道南北山塘一起發力,改造老街,吸引遊客來此旅遊消費後,於是他想著改造好後,繼續堅守陣地。「以後我不賣菜了,準備出售特色小商品,沾一下家鄉接軌上海的光。」

山塘老街改造前

多領域提升

老街美了,僅僅是「臨滬山塘」改造的一部分,讓當地村民切切實實提高經濟水平才是當地政府的一項重要使命。

「除了旅遊帶動商品經濟之外,民宿、農家樂可以說是村民致富的利器。」陳雪康說,老街改造好後,村裡走訪了老街輻射圈內的群眾,統計願意開辦民宿或者農家樂的村民。「今年準備開培訓班,對有需求的村民開展培訓,然後分批、有針對性地開出來。」

山塘老街改造後

「鄉村振興,南北山塘村不僅僅在於經濟,我們還關注文化、生態環境等多方面的提升。」陳雪康說,南北山塘在謀發展之初,就採取了融合式、差異化、互補型發展,以此增強小鎮浙滬融合特色。

在體育場地建設領域,兩地正在共同規劃跨省區的國際鄉村馬拉松賽道,廊下正在原有的半程田園馬拉松的基礎上規劃提升賽道等級,廣陳鎮正在規劃對接廊下「半馬」,使兩地的「半馬」有機融合成「全馬」。

另外,南山塘村是平湖非遺文化鈸子書的發源地,其設計建造了融戲劇觀演、鈸子書聽唱、民居藝術表演於一體的民俗文化館。「等老街正式面向大眾後,每周鈸子書的傳承人都會來文化館表演,一來傳承地方特色文化,二來為遊客增添樂趣。」陳雪康說,而廊下是蓮湘文化之鄉,北山塘準備建造廊下民俗苑,並且打造體驗式的郊野公園等等。

「以前,南北山塘因為互相通婚關係變得緊密,都說愛情是緣定三生,如今兩地同心同力發展,那麼這樣的緊密合作也將是緣定三生,相依相偎。」陳雪康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給詩詞插上「翅膀」
感受鍍金時代的底色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