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季精神疾病進入危險期 管好情緒不要慌

春季精神疾病進入危險期 管好情緒不要慌

(圖片來源於網路)

東風送暖,萬象更新,約上三五好友踏青賞春的時節即將到來。不過,與萬物一起復甦的還有各種春天病,其中精神類疾病也容易在此季節發生,正如人們常說的「菜花黃,痴子忙」。

春季易「精神感冒」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陳致宇副院長告訴記者,雖然目前離菜花黃還有一段時間,但近期醫院精神科、心理科門診就診人數明顯上升,每天都有不少新入院的病人。

我們都知道,陰雨天容易讓人情緒低落,產生抑鬱情緒,而日照時間變化、氣溫回暖同樣會對人們的情緒產生影響。陳致宇副院長表示,春季的季節變化容易導致個人情緒波動,引起衝動、暴躁等不良情緒,尤其是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情感障礙這兩種精神疾病的發生、複發率較高。「當然,這個季節多發精神疾病,也與新年伊始,人們要面臨新的學習、工作壓力等有關,如果本身心理素質較差,抗壓能力弱,自然也更容易發病」。

此外,中醫認為「肝主情志」,春天是肝臟主令的時節,這一時節如果肝臟有問題,則更容易發病。

提高警惕 避免病情反覆

大量臨床數據也表明,春季的確是精神疾病發作或複發的高發期。精神疾病患者家屬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患者病情反覆或加重,一旦發病,要及時送院治療。

我們來看幾個典型病例。

病例一:想去遠方的女孩

高中女生小櫻最近總是莫名其妙地哭,睡眠也不好,跟父母說想要離開家去遠方,不想再跟這裡的任何人聯繫了。

由於小櫻兩年前曾經入院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初期,經治療好轉出院,恢復良好,逐漸減葯至停葯。父母見狀,心裡有數,猜到是舊病複發了,詢問孩子後,此次情形果然與兩年前類似,小櫻總覺得同學、鄰居在背後議論她,時刻感到不安全。無奈之下,父母又將小櫻送到了醫院。

病例二:「總被對面樓同學謾罵」的男孩

即將面臨中考的初中男生小楓最近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小楓學習一直很認真,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可最近上課總是走神,脾氣也變得很沖。開始父母認為他只是學習壓力大,沒有太注意,可近幾天發現他經常在房內自言自語,好像在罵人。

詢問之下,小楓說有幾個同學經常在背後議論他,說他雖然成績好,但人品不好,而且總聽到住在對面樓里的同學在罵他。這讓父母感到吃驚:對面樓根本沒有小楓的同學居住,怎麼會罵他呢?父母感到不對,先是找了心理諮詢師進行了解,心理諮詢師認為這是出現了明顯的幻聽、妄想癥狀,建議直接到醫院精神科就診。在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小楓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風險綜合征。

病例三:暴躁的購物狂

女大學生露露是台州人,前幾日,再次到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精神科來就診。說「再次」,是因為兩年前,露露總是對父母發脾氣,有時用「暴跳如雷」來形容也不為過,而且總是瘋狂購物。當時到醫院就診時,醫生就發現她特別興奮,精神充沛,誰都講不過她,而且脾氣差,睡眠需求量小,考慮其為躁狂症,雙向情感障礙躁狂發作。好在當時發現得早,治療效果很好,好轉後寒暑假還去參加社會活動,父母也為之高興不已。

可是最近,這個暴脾氣又出現了。露露母親說,春節拜年時倒還好,可最近要開學了,露露脾氣越來越差,睡眠也不好。這次到醫院就診時,還跟原來治療的醫生發生了爭吵。到陳致宇院長門診看病時,陳院長也發現其思維活躍,講話語氣特別快,但情緒很不穩定。陳院長表示,現在及時控制,可以很快好轉,目前給露露加了葯,可以待開學後慢慢觀察情況。

陳院長特別提醒,在精神疾病高發的這段時間內,原來有過相關癥狀且醫生給予用藥的患者一定不能隨便減葯、停葯,一旦出現睡眠不好、情緒不良等情況,要考慮到藥物劑量是否需要調整等問題,哪怕病情穩定,也要定期檢查。「現在評估手段很多,比如影像檢查、血葯濃度檢測等,可以對藥物代謝情況等進行全面的評估。」

於患者家屬而言,應該給患者創造寬鬆、愉快的生活環境,督促其飲食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勞累和娛樂過度,消除複發的心理誘因。最好不要讓其獨居家中,如病情較穩定可參加一些簡單的勞作和社交活動,並多帶患者去室外活動,如散步、慢跑、郊遊等。

同時,陳院長表示,由於青年人群是精神疾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是經常煩躁、抑鬱、焦慮的青年人,而二十上下的高發人群主要集中在學校,因此學校老師、輔導員等相關負責人應格外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況。此外,青年員工較多的企業單位,也要對員工心理健康問題引起重視。

掌握方法 發現早期徵兆

及時識別相關癥狀的提示信號,對於預防精神疾病發生和複發非常關鍵。

1

出現睡眠障礙,比如經常入睡困難,或早醒、易醒,或是噩夢頻繁、睡眠時間減少;

2

情緒發生異常,情緒不穩定,時常感覺壓抑,或是情緒異常高漲;

3

注意力不集中,經常無端走神,時常忘記重要事情;

4

出現行為障礙或異常行為,比如原來愛乾淨的變得不講衛生,或者過度愛清潔,甚至「潔癖」,再如社交能力下降,不愛交際,日常飲食也變得混亂無節制;

5

出現明顯的幻覺、幻聽、妄想等,人也變得多疑,總擔心別人在背後議論他(她)甚至害他(她),認為別人都對他(她)不好,甚至憤世嫉俗等等。

(孔青青 李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與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做好這幾點 排出體內垃圾
預知疾病?基因檢測讓你了解身體的秘密!

TAG:生活與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