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伎」的由來與發展

「藝伎」的由來與發展

古代社會一般分為四個階層:士、農、工、商。讀書人——士是最高貴的階層,其次是農民階級,因為古代以農耕社會為主,再次是工匠階級,如鐵匠、補鍋匠、瓦匠、木匠這些,商人是社會底層階級,但現在的商人憑藉聰明的頭腦和辛勤的汗水,成了社會的主要精英階層。

到了唐朝,李世民創造了一種新的職業,從業者僅限女性,後來成為女人的噩夢,這個職業就是藝伎。後來也稱戲子,到如今,叫演員。

藝伎的前身叫伶人,也叫優伶,指有才藝的演藝人員,在春秋戰國就已經出現,比如宣太后的伶人魏丑夫。古代伶人地位極低,主要為主人吹拉彈唱的助興。而且只在極少數皇室里才有,並沒有成為一種社會性的職業。

到了唐朝,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唐太宗李世民極力推廣這一娛樂項目,還專門設立管理這一職業的部門——教坊,安排宦官負責管理。藝伎最早的從業人員都是宮女,要求有音樂、舞蹈等方面的天賦,教坊專門負責對她們進行培訓。朝廷有祭祀活動或大型宴會,就會召來教坊里的宮女出來表演才藝,烘托現場氣氛,後來時間長了,就形形成了一種制度。

這種制度流傳到明朝,名字也被改成了教司坊,中間多了個司字。後來教司坊的市場越來越大,達官貴族都愛享受這種節目表演,到了明成祖朱棣當政的時候,教司坊的從業人員迅速膨脹,再後來甚至有些有錢人自己家裡都開始養藝伎。

但是畢竟宮女的數量還是有限的,於是教司坊就開始從宮外擴招女子來做藝伎,這些女子多是窮苦人家因為養活不起而賣進宮的,也有少數是罪臣家中的女眷,由於前身就已經有良好的學習基礎了,所以這些女子更容易出彩。

但是古代藝伎的地位還是底下的,許多人都只是達官貴人一時興起玩弄的玩具,大都晚景凄涼。

而發展到今天,這些「藝伎」的地位就不一般了,也就是現在的明星和演員,受到了許多人的追捧,並且也成為好多人擠破頭都想成為分職業。

時代永遠在發展。

我是小貓,關注我,為你帶來更多更有趣的歷史小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眼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那些鮮有人知的冷知識

TAG:貓眼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