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讀《青玉案·元夕》

再讀《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決定依託《青玉案》寫些文字的時候,心是恍恍然的,恐寫不出那份炙熱、瀟洒及期盼之心,遲遲不願著手去寫,仍忍不住想畫幾筆出來。

夜微深,好友發來信息:看最新一期的《經典永流傳》,好友是一位滿懷真摯至情,如薔薇花般的妙人兒。聽之後,我便放下手邊的事,端坐在電腦前翻開最新這期。

整期看完有些太多的情緒,不知如何表達,當即便很想寫點文字以敘當時之情,卻又感覺把握不準,雖現在依舊覺得自己的文字不夠深沉,不足以表達那份情懷,可仍是想一寫為快。

那首《苔》給予堅韌之情,《將近酒》給予豪邁洒脫之情,而這首《青玉案·元夕》,不知該表述為家國天下之情還是相念不忘的故土之情。一位年逾七旬的傳奇音樂人,用他真摯而純粹的唱腔,滿懷熱情的歌聲為《青玉案·元夕》賦予了新的靈魂,直擊人心。

早先,一度把《青玉案·元夕》誤讀為一首情詩,把「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歸結為愛情最美好的結局,是一首真摯的愛情詩。而今,聽陳老先生以這激情熱血的腔調和赤子之心的愛國情懷唱《青玉案·元夕》,方知自己當初所理解的兒女情長,是多麼的淺薄及無知,豪放細膩的詞風,家國天下的詞人,下怎會念什麼女兒情長呢,想來,更顯自己的無地自容來。

再次通篇讀來,翻看歷史,恍然發覺這確不是一首兒女情長之作。《青玉案·元夕》寫於南宋衰敗之時。他,一位滿懷愛國激情,慷慨激昂的豪傑之士,始終以家國興亡為己任,詞作多豪邁、熾熱又不乏清麗細膩之風。這雖元燈時節,賞花遇情人,這裡遇的卻不是情人。故此,雖有上元妙曼之情之景,卻怎會談及無兒女私情。他只是想以上元節熱鬧絢麗景象加贈他報國無門的悲涼罷了。那句「驀然回首,靜待燈火闌珊」的不是情人,而是那個豪情萬丈,以求挽狂瀾報國志的他自己。當時的南宋偏安江北,粉飾太平,這年的上元節,他於臨安城內的一處亭台里,望著滿城極盡繁華絢麗景色,想起強敵壓境,朝廷卻依舊歌舞昇平,他那滿懷激情的惆悵和壯志未酬的苦悶以及渴求盛世的願景,化作了這首暗含哀傷的《青玉案·元夕》。

800年後的今天,陳老先生通過他熱情四溢的歌聲,在告訴著那個豪情萬丈的詞人,他所希望的夢想於千辛萬苦後終是實現。如今,中國已然繁榮昌盛,華夏之光已然光芒萬丈。《青玉案·元夕》中所謂的火樹銀花、踏歌盛世的境況正在真真正正的被我們親證著,而我們會更加深愛著這片土地。

陳老先生隨後以深情的嗓音朗誦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時真摯、熱烈的愛國赤子心,讓所有人為之動容。我這種不常感動的人,在聽完的瞬間也留下了幾點眼淚,心中萬分感慨無以言表,只想著,我確實是深愛著這土地。所謂的我愛這土地,愛的深沉,也足以彰顯著根植於這片共同土地上我們,無論身在何方,都有著生為華夏人的驕傲。正如,中華文化之根,不管身在何處,都被中華兒女以共同的心愿,飽滿的熱情澆灌,促使她越來越葉繁枝茂、根深蒂固,永久的被傳承開繼。

大多數時候,還總感覺家國天下事,豪情萬丈離的很遙遠,而近些年來總被大中華之手筆以感動萬千,無論何時何地,她總在告訴你,你的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在保護著你。無論敘利亞撤僑亦或是遼寧航母,或是「一帶一路」,或是《憲法》修改,都在告訴著我們盛世中國給了華夏子孫最堅實的後盾,他仍在砥礪前行,催生更為耀眼的未來,創造更為長久的奇蹟中華。

陳老先生的三問「你們聽到這呼喚了嗎?」及他說他要通過歌聲告訴辛棄疾,他的夢想實現了,如今已是強大的中國了。他還說:「傷感不能解決問題!因為感到傷感,所以更要努力向上,越是苦悶迷茫,越要咆哮大笑,越是幽暗哽咽,越要燦亮吶喊。」他為之聲淚俱下的深情,大氣磅礴情懷和赤子愛國心,似乎無形中讓我們順應這透著悲切的遠古呼喚,找到了留在血液里的那顆共同的根基靈魂,融入到彼此骨髓里,生根發了芽,被永久的傳承和熱愛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浮生若年 的精彩文章:

許我慢慢的生活

TAG:浮生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