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咳嗽半月一查成肺癌晚期,疾病面前沒有虛驚一場

咳嗽半月一查成肺癌晚期,疾病面前沒有虛驚一場

最近,有位醫學文字工作者連著寫了三篇看病實錄,記錄自己的母親「如何從一場咳嗽變成了肺癌晚期」,看哭很多人。

母親說的話,從「就是乾咳,痰都沒有,去醫院幹啥?」,到「回家之後,房子、錢,都給你」,只有大半個月的時間。

活生生的例子,在用每一個細節,詮釋生命的無常與脆弱。

小病「瞬間」變絕症

很多習以為常的不舒服,背後都有著大隱患,有些甚至危及生命。

今年二月中旬,看病實錄作者的母親堅持認為自己只是感冒,除了嗓子不舒服沒有別的癥狀。

來源:醫學界

民營診所的大夫說,沒有大問題,就是感冒。

後來,老人咳得實在睡不著,才答應女兒去做了檢查。因為三甲醫院人太多,又認為自己病的不重,她自己做主去了街道醫院。

第一次檢查,醫生結合血液指標胸片結果診斷為肺炎,開了一些輸液的藥劑。當天咳得也確實少了些。

四天後再去複查,醫生全程都沒有打開病曆本,只是說還有炎症,要繼續輸液。

一直不見好轉,母親咳得難受,才去了三甲醫院。

這一次,醫生給出的答案是:惡性腫瘤屬於晚期,已經沒有手術機會

早在2017年12月,作者的母親在體檢時就曾被查出「右肺下炎性病變,建議進一步複查。

可當時,作者和她的媽媽都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來源:醫學界

平平常常的咳嗽,看起來「一夜之間」變成了肺癌晚期,卻是長久積累下的定時爆發。

作者接受採訪時說,母親「不抽煙不喝酒,每天規律運動,飲食健康,不熬夜」,唯一能想到的致病原因就是父親的二手煙

主治醫生說,「從體檢看,可能那時就出了問題。

很多時候,人們對自己身體的信任就是這樣限制了對惡疾的想像力。心存僥倖,總覺得沒那麼嚴重。

天津有個陳先生,每天生活壓力大,作息時間不規律。他是家裡的頂樑柱,新婚不久,兒子才滿一歲,身體一向很好。

他的舌頭反覆長潰瘍,一開始以為是自己上火,可用了很長時間葯也不見好轉。無奈之下才去口腔醫院檢查,被確診為舌癌。

陳先生朋友圈截圖,已獲授權

因為舌頭的一部分被切除,醫生只能把他手臂上的皮膚組織移植到舌頭。

2017年8月4日,江蘇年僅29歲的醫生高蘇麟突然離世。

一周前,他只是說過有點牙疼。結果牙齦感染,迅速發展成了敗血症。

在重症監護室搶救了一周,他還是沒能敵過多器官衰竭。

2012年,還是實習生的高蘇麟曾在街頭搶救突發心臟病的老人,被媒體報道,他也因此成了「感動南京」2012年度人物 / 新華社

……

人,就是這樣脆弱。

疾病來了,不曾想到它是用那樣平常的癥狀來做提醒;而發現惡疾之後,又只剩束手無策。

治病全靠運氣

生病住院天經地義,誰都不希望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而開頭的故事中,作者是一個有著14年醫學科普工作經驗的文字工作者,醫學常識已遠遠高於普通人,卻還是像只「無頭蒼蠅」一樣

去了A醫院(三甲),檢查結果是疑似癌症,醫生建議住院,這個結果與街道醫院的相差甚遠。

但考慮到A醫院短板,作者考慮轉B院。覺得即使確診了癌症,聯合專家會診,跑到國外尋求最先進的醫療技術總還是有希望的……

多次權衡之後的結果,是A醫院的病理結果B醫院不認;

C醫院做了前期治療,D醫院未必肯接手;

E醫院建議的手術,F醫院表示做不了。

不同醫院的醫生有不同的看法,處理方式也有差別。

疾病診療的車輪一旦啟動,如同走上單車道,不容中途中轉」,作者這樣說。

2015年,合肥某病房,一個人對著觀音畫像禱告,希望女朋友快點好起來 / 視覺中國

一次次的抉擇,就是在一次次地賭博,因為從患病那一刻起,患者就是處於深深的被動之中。

所有的希望都寄託於醫生身上,然而,沒有一種治療方案是完美的。

對醫學知識的迷茫,病痛的折磨,加上經濟上的打擊,足以擊垮一個普通家庭。

多少人不敢生大病

作者說,媽媽的晚期肺癌,是一場贏不了的賭局。但她還是重新在腦海中規划過治療的路徑。

「比如,得知肺癌待查時就帶著媽媽去腫瘤專科醫院……」

「比如,提前多拜託醫生弄點病理標本,進行全範圍基因檢測……」

「比如,一開始就選擇一個溝通無障礙的醫師,不轉院,不換方案……」

……

想出了五個」比如「之後,她說,」這些是我腦洞出來的,肯定不適合絕大多數人,因為它基於一定的前提:我家能抗住一定程度的經濟打擊。生活、教育、規劃,不會『一夜回到解放前』。」

而且雖然用了一些自費葯,鑒於所在地醫保還比較健全,在不追求頂級醫療的條件下,家庭負擔尚可。

但不知還有多少家庭,拼了命努力,因為疾病過於兇險,也只能受限於經濟條件,痛不欲生地接受現實。

重慶一女子為救患癌女兒,10元一次出售擁抱 / 視覺中國

在中國,每年與癌症相關的死亡人數都在以令人吃驚的速度攀升。

據中國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7中國癌症報告》,國癌症患者總數佔全球四成,每天確診的新癌症患者高達1萬人。

罹患癌症早已不是小概率事件。重大疾病帶來的折磨不光是一個人身體上的病痛,更是對整個家庭的經濟負擔。

世界衛生組織對「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的定義是:一個家庭醫療支出占家庭可支付能力的比重大於等於40%。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說,中國人八成的健康投資,都用在了臨死前一個月的治療。

2017年12月3日,福建惠安,22歲的哥哥在家照顧17歲的妹妹,他們媽媽在照顧肺癌的爸爸 / 視覺中國

《財經》雜誌報道過西安的一個工程師,他月薪8500元左右,女兒罹患黏多糖症,耗盡了家裡所有的存款。

35歲的他,每次面對醫院的催款,他有些不堪命運的嘲弄,說「死亡並不可怕,生不如死,才最讓人絕望。

那些曾經對未來的美好願景,如今只剩下對妻女身體健康的奢望。

雪上加霜的是,他在女兒兩歲時就為她購買了每年5000元的重疾商業保險,卻因為黏多糖症是先天性疾病,而遭到保險公司的拒絕理賠。

當大多數人還在為財務自由疲於奔命時,一場大病就足夠讓他們頂著房貸掏空家底。

黑龍江的一個女孩得了白血病,媽媽離她而去,心疼爸爸太艱難,吵著要回家,寫下一封遺書,大批網友被感動,一晚上就為她募集到了60萬元的治療費用 / 視覺中國

中國某公益眾籌平台的數據顯示,自2014年上線至2017年,其註冊人數1.767億人,總項目數233萬個,支持人數4.3億次。

在這裡求助的用戶沒有門檻,疾病已經將所有的差距都碾壓得乾乾淨淨。

疾病面前沒有僥倖

這大概會是一個人最絕望的時候。

即便做了一輩子的醫療文字工作者,即便當了一輩子醫生,即便家裡還有點經濟能力,面對疾病,還是什麼都做不了。

如果真的逃不開,也就只能盡一切可能,讓它來得慢一點。

有患癌家族史的,一定要重視體檢。

實錄的作者說,「現在大家體檢的現狀是,中老年人要麼不做,要麼是走個過場,或者做瞭然而沒有選對項目。

比如作者母親體檢時,是通過胸片查出了肺部有問題,而普通的檢查是不能發現肺癌的。

「拍胸片對肺癌的提示意義很小,常規肺癌篩查的話,應該用低劑量螺旋CT去做。

2011南7月8日,重慶醫科大學某醫院新添640層螺旋CT、雙射頻源3.0T MR設備 / 視覺中國

但如果厄運真的來臨,能支撐人的,就只有心態。

無法逾越的「命運」面前,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讓每個人尊嚴的呈現方式不同。

在被問到「是否有跟醫生討論過生存期限」時,作者說,「這個數字對我們家庭來說,意義不大。我把那個數據放在面前,難道還要在日曆上畫小叉叉?

我現在有一些夢想還沒有實現,然後我希望能夠去實現,我用我的節奏去實現它。我每一天都過得很開心,每一天都在一個很好的滿足當中。人走的時候,難免會有遺憾的。

「嘿,小傢伙,反正我跟你說,病已經生了,那就治病唄」,母親也這樣回答。

從這句話里,能讓人讀出來的潛台詞卻是,「沒有任何人,比一個癌症病人更想活下去。」

疾病面前,沒人能幸免於難。「虛驚一場」,真的太少見。

如果有能力,要儘可能地多做篩查,感覺不舒服,不要相信自己就能挨過去,該看醫生,就及時去。

在與病魔絕對的力量差距面前,脆弱的人類,沒有任何僥倖可言。

參考資料:

[1] Humanitarian Aid:UN agency envoy Cate Blanchett warns of 『race against time』 as Rohingya refugee camps brace for monsoon rains.UN News,21 March 201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7年第四季度居民收支基本情況.國家數據

[3] 張倩,尹岳:直面大病致貧:如何避免小康家庭被一場疾病掏空?.財經[J],2017.9.28

[4] 李俊:「健康保險+管理」能對症下藥.新聞晨報[N],2017.4.2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肺癌 的精彩文章:

死亡率第一的癌症——肺癌,必須了解並且遠離它!
肺癌化療失敗了如何治療呢?

TAG: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