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代理學大家王陽明的家族後代緣何從餘姚神秘「消失」?有答案!

明代理學大家王陽明的家族後代緣何從餘姚神秘「消失」?有答案!

王守仁是明朝弘治年間的進士,祖籍浙江餘姚人。因被貶貴州龍場驛時居住於陽明洞,世稱王陽明。他可是弘治、正德、嘉靖年間的知名紅人、大v,因其成功悟道創立的「心學」,圈了無數的粉絲,影響力杠杠的,連大名鼎鼎的首輔徐階斗是他忠實的崇拜者。正德16年9月,他從南京部尚書任上回到家鄉浙江餘姚,在龍泉山召集74弟子門徒300人大會……王陽明曾兩次奉命鎮壓過農民起義軍。一次是正德14年,率部彈壓福建農民起義,順手牽羊多管閑事,於豐城途中收拾了造反的寧王朱宸濠,惹得正德皇帝滿臉不高興,因為他破壞了朱壽大將軍親自把玩的「貓捉鼠」的遊戲!第二次是嘉靖六年5月,王陽明受命鎮壓瑤族僮族叛亂,之後由於肺病劇發,病逝於大余青龍赤江古碼頭的一條船上。可就在王陽明兩次奉旨南巡、鎮壓義軍前後,他們王氏宗族、後代近親屬五百多人卻突然從餘姚神秘地「消失」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是人禍被仇家滅族了?還是天災全部遇難了?答案都不是。其實他們是悄悄地被迫舉族遷徙了!遷到哪兒了?西遷,再北遷,然後又西遷,最後選擇了西北地區的金城地區(蘭州),從此定居下來。

明代理學大家 王陽明

一,王陽陽的家族後代為何突然外遷?

王陽明的家族為何整體外遷?目前從非常有限的資料中可以查閱,大致有兩種版本。其一是躲避官府壓迫說。這個說法似有站不住腳,因為王陽明的父親王華,曾在弘治朝是大明朝的高級幹部——吏部尚書,即使王華致仕告老還鄉,人脈餘威仍在,量他中央或地方上的皂吏也不敢過分為難其家族後人。其二是躲避戰禍說。我查閱了許多有關明朝與王陽明有關的史料,包括網上瀏覽餘姚地方史志等。猛然發現,是倭寇,對,就是倭寇!從嘉靖二年開始的30多年間,倭寇在浙江、福建等沿海大肆燒殺擄劫,並向縱深地帶滲透,江逝一帶民眾被殺者達數十萬人。許多地方(包括餘姚)的百姓擔驚受怕舉家外逃避難。餘姚當然受到波及乃或者衝擊。許多人舉族舉家外遷避禍保命也在情理之中。

王陽明創立的心學對後世影響較大

二,王陽明的後代定居金城。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初,為改變戰爭瘡痍均衡地區發展,開始了大規模移民政策,比如經山西洪洞縣大槐樹處遷往全國各地的移民曾達百萬人之多。明初年,蒙古勢力不斷侵擾西北地區,蘭州(金城)處於禦敵前沿。為了抵禦殘敵鞏固新興政權,朱元璋在西北地區釆取了招集流亡屯田移民的政策。從明太祖洪武年到嘉靖15年的150年間,蘭州有大量移民墾荒屯田,主要有民屯商屯和軍屯。除了屯田,還有大量移民因為其他原因來到蘭州。比如王陽明的家族與後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響應政府移民號召、在政府的政策允許下(引導下)舉遷蘭州墾田的,如果當年有西部大開發的話,王陽明家族後人也是積極的實踐者與開拓者。王陽明的家族後人舉家外遷,其艱辛程度超乎想像,也經歷了「s」形路線的九九八十一難,先過江蘇,再到山西,又到陝西,最後才定居金城。他們最終落腳的地方在金城的孔家崖(今蘭州市安寧區孔家崖街道王家莊),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枝繁葉茂,「枝極繁盛」,這裡成了王姓大族,成為蘭州大族之一。他們的後人當中人才輩出(雖沒王陽明的知名度),有知名的桃園詩人、布衣醫學家王三祝,他淡泊名利,造福地方,醫德高尚,扶危濟困,至今仍受當地百姓的敬仰與懷念。與王陽明家族同一時期從江南遷徙到蘭州的,還有南京魏姓一族,魏姓一族定居皋蘭,現分布居住在魏家台、柏木溝、魏家小岔、官川一帶,有四五萬人之多,是皋蘭縣第一大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圓夢人w 的精彩文章:

「三顧茅廬」是劉備的原創嗎?錯!他是仿效400年前一牛人的做法

TAG:圓夢人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