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葉自成:中國提升塑造國際格局能力

葉自成:中國提升塑造國際格局能力

文 | 葉自成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什麼是偉大?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文明之所以「偉大」,至少要包括五個要素:政治宏大、經濟發達、軍隊強大、文化博大和影響廣大。這五個「大」合起來才算得上偉大。

什麼是復興?「復」什麼樣的「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然是「復」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偉大之處,有此「復」,才有此「興」。

資料圖片:2018年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並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這是會議結束後,習近平出席中國向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贈禮儀式。新華社記者 張鐸 攝

回望中華民族偉大歷史

就「偉大」的某一個方面來說,中國文化之博大要數春秋戰國時期,那一時期思想文化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齊國稷下學宮是當時世界上最早的大學,倡導學術自由,自由遊學講學;這一時期湧現了一大批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教育家,有老子、孔子、孫子、商子、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如群星璀璨閃耀夜空;產生了一大批偉大的經典,有《春秋》《詩經》《老子》《論語》《孟子》《莊子》……如明燈閃爍永照千秋。華夏文化在當時是最先進的文化,影響深遠且長久。

軍隊強大當數秦國,秦軍不僅戰鬥力特強,善戰、敢戰、勝戰,而且在軍事裝備、戰略戰術、軍事制度、軍事人才等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秦軍不僅完勝中原六國,而且將當時的強敵匈奴驅趕到長城之外,可謂當時最強大的軍隊。

資料圖片:觀眾在美國紐約參觀展出的中國秦朝兵馬俑。

經濟發達當數宋朝,宋朝在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等一大批先進科技的推動下,經濟發展迅速,是當時世界上唯一和最早從小農經濟進入商品經濟的經濟發達國家。有專家估計,宋朝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佔世界總量的50%以上,宋朝有1億人口,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東京(今開封)有100多萬人,是當時的特大城市,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還有幾十個,而當時的巴黎、倫敦、威尼斯不過有數萬人口。

從綜合角度稱得上「偉大」的,大體上有春秋前期的齊國、漢朝前中期的中國、唐朝前中期的中國,而尤以唐為最:唐朝前中期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政治相對清明、經濟繁榮、軍事強大、文化先進,並且國際影響力很大的時期。

唐朝完善科舉制,知人善用,虛懷納諫,任用魏徵、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德才兼備的官吏,完善三省六部制度,許多政治制度、政治措施都非常先進。唐朝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大詩人杜甫曾極譽,「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雖有誇張,但也從側面反映了唐朝的經濟繁榮。唐軍隊強大,任用李靖等著名將帥,能征善戰,多次擊退突厥、吐蕃等外族對中原的進攻和侵犯;但唐朝軍隊的作戰又很有節制,能戰善戰但不好戰。軍隊的強大保持了唐前中期百年的和平格局。

西安大明宮上演3D光影秀。

唐朝文化博大,整個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也位於頂峰;從帝王到貧民,從權貴到歌伎甚至乞丐都能做詩,全唐詩收錄了約2300多人的近5萬首詩。唐朝還達到了中國歷史上對外開放的高峰。唐與世界各國廣泛交往,來自國外的僑民在唐朝時多達數萬人。唐朝有泱泱大國之風,對外國僑民既不歧視也不逢迎,具有不卑不亢的大國氣度和王者風範。唐朝可謂當時世界上強而不霸的頭號大國。

正是這些中華民族歷史中的「偉大」,值得當今中國人為之努力,為之奮鬥。

穩紮穩打推進民族復興

中國的復興要走的路還很漫長,任務還很艱巨。如何進一步推進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第一是穩定國內,第二是發展國內,第三是繁榮國內,第四是處理好國際事務。

第一,政治上以百姓之心為心,促進黨民共治。政治是實現偉大復興的核心動力。中國領導人強調「以百姓之心為心」,並以此為核心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政策方針。未來的30年,應當落實和完善「以百姓之心為心」的政治制度,走出一條以百姓之心為心的黨民共治的新道路,把黨的領導與社會創新、民眾自治結合起來。公權力落實應當做、必須做、能夠做、能做好的事,不應該做、不必要做、做不好的事就放手讓社會和民眾去做。現在的中國應當多一些依法治國,多一些唯才是用,多一些官員廉潔,要讓公平的陽光照亮社會的每個角落,讓自由的空氣滲進每個人的肺腑,讓仁愛的雨露滋潤每個人的心房;這樣的國家將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會產生強大的吸引力。

第二,經濟上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中國經濟發展與經濟財富分配要平衡,做蛋糕和分蛋糕要協調。在做蛋糕方面,當前中國的經濟當然需要進一步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這就要求國家和大企業在新材料、新能源、新模式方面集中力量抓關鍵、找突破,同時激發民間就業、模式創新、產品創新的積極性。在分蛋糕時,要實行老子倡導的「損補抑舉」措施,對少數人掌握太多財富而另一部分人極度貧困的現象進行調節。

2016年中國500個最富的人的財富達到近8萬億人民幣,接近1.3億人口的國內生產總值。僅有強力扶貧政策,不足以抑制財富兩極分化的現象。而未來科技創新的大趨勢,一定會大大加劇貧富兩極分化的現象。貧富差距不是問題,但貧富懸殊過大是引發政治動亂的隱性炸彈。未來30年,應把避免財富日益集中於小部分人群作為重要任務。一個經濟健康發展且全民富裕的國家才是偉大的經濟體,比經濟繁榮但貧富兩極分化的國家更能產生國際影響力。

第三,文化上返本開新,以中學為主體。文化自信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基礎。當前中國的文化建設要防止兩個極端,一個是晚清以來的文化自卑、文化虛無的極端,對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對本土文化全盤否定;另一個是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以來產生的文化自負和文化中心主義,對西方文化一概貶斥。因此,中國必須激活文化基因,創新文化的自主發展。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文化自信的標誌,是恢復中華民族在文化思想上的主體性、創新性和自主性。

文化建設的兩大任務,一是綜合歷史上的道儒法三家融其精華為一體;二是綜合本土文化、外來文化、現時的社會主義文化精華融為一體,創造成一種新興的文化。

資料圖片:2017年12月20日,在浙江省東陽市實驗小學操場上,學生們參加書法比賽。

要突破中體西用或西體中用兩個極端,只要符合中國國情和世界發展的潮流,中學西學都可以是體,也可以是用;但既然中學是基礎、命脈,是基因,所以應當是中體為主體,西學為輔體;在不同領域可有不同表現,比如,在科學體制上,西學是體,中學是用;在醫學健康上,西學中學可以並舉為體;而在國家統一還是地方民族自決、是實質民主還是選票民主、是黨的領導還是多黨競爭等問題上,應當是中學為主體,西學為用。中學為主體,就是恢復中華民族的主體性,當然這個中學必須返本開新,進行創造性繼承、創新性發展,道儒法精華多合一。恢復歷史上中國文化曾經有過的主體性、開放性、包容性和創新性,中華民族的文化就能重新成為一種偉大的文化,在國際上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第四,在國際影響方面,提高中國塑造國際秩序和國際格局的能力。中國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等新概念,通過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但在國際影響力方面,存在兩大問題:一是中國周邊形勢空前複雜,周邊國家得益於中國經濟發展,但在政治外交上提防中國的現象普遍存在;中國在東海、南海問題上與日、菲、越等國分歧較大,美澳日印試圖在東亞建立海洋國家聯盟有遏制中國之嫌;二是中國與美國的關係有停滯甚至倒退趨勢,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國情咨文中明確指責中國挑戰美國利益、經濟和價值觀。

構建命運共同體有兩大關鍵

推動互利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立和發展,這是中國復興期間的對外大戰略。對中國來說,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推進有兩個關鍵。

第一,優先處理好中美命運共同體的建設。

中美兩國的關係,不僅是崛起國家與守成大國的關係,同時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國面臨的許多共同問題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面對的問題,它們在中美兩國關係中有所體現並成為兩國合作的基點,這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突破口。反過來,如果中美兩國針鋒相對,人類命運共同體也就多半成了空話。同時,中美兩國的合作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向前發展的重要推力,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需要中美兩個大國的共同努力與協調推進。

處理中美關係,以前美國是主動方,現在中國應當作為主動方,而不要跟隨美國起舞。特朗普政府將中國確立為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這是錯誤決策。但美國短視,中國不能跟著短視;美國犯錯誤,中國不能跟著犯錯誤;美國拖著中國要往「修昔底德陷阱」里跳,中國不能跟著跳。中國要避免中美戰略對決的災難性後果,就要在做好多個預案的基礎上,想辦法繞過這個坑,採取迂迴的柔性策略,消解、緩和西部牛仔的衝動。如果中國也與美國對抗,就是在主動應驗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但如果中國採取以柔克剛、剛柔並濟、不卑不亢、靈活應對的策略,就有可能避免悲劇發生。

當前的中國還處於復興過程中挑戰很多的階段,既不可能重唱韜光養晦的老調,更要少唱華而不實的高調,少唱很快超越美國、美國即將衰落等高調,多談談中國問題、中國局限。當年的大唐沒有去爭主導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更沒有到國際上宣傳自己的優越性,但當時的天下社會都承認唐朝的影響力。因為唐朝的綜合實力在那裡放著,別人想爭也爭不去。

第二,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從中國與周邊國家共同體開始。

周邊區域是中國最有可能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區域,對中國也是最關鍵、最重要的區域。中國長期把周邊作為外交重點,中國在歷史上長期佔據大國地位也是以中國對周邊國家影響力為支撐。現在中國的大周邊區域,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區域,也是矛盾重重、情況最複雜的區域,但也是最有條件建立共同體的區域。

中國周邊區域有歷史共同體的基礎,共同遭受西方列強和日本的侵略和壓迫;有共同抵禦應對印度洋海嘯、亞洲和國際金融危機的經歷;面臨相同的經濟發展區域環境,具備中國-東盟戰略的長期合作基礎,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最有條件也最便捷。如果周邊共同體都不能順利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更難討論。

資料圖片:2017年8月7日,在柬埔寨暹粒市,中國-東盟協會會長顧秀蓮在中國-東盟民間友好大會開幕式上致辭。

因此,穩定周邊,發展周邊,繁榮周邊,可以為中國的偉大復興提供堅實基礎。周邊經營好了,周邊事務擺平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就基本形成了。

中國經過40年的快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國所處的環境,比任何時候都更複雜,挑戰都更大。因此,中國必須增強戰略定力,不為各種忽悠所干擾,不為「頭號大國」的虛名所誘惑,繼續砥礪前行,建設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明發達、軍事強大的中國,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那時,世界上將再現一個偉大中國。

圖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從黨的十九大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新華社記者 周大慶 編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美國政府提名哈里斯為下任駐澳大使 中方回應
《日美核能協定》將自動延長 日本47噸鈈可造6000枚核彈引不安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