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葉小文: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葉小文: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世界呈現新形勢、新世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變化,我國的發展階段和發展任務發生深刻變化。新時代實現中國夢,要求我們思想要有新指導,善於應對新挑戰,著力解決新矛盾,構建戰略新布局,事業實現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對我國發展歷史方位的新判斷,意味著我們面臨的國際經濟政治形勢、社會發展主要矛盾、發展動力、發展目標、實現方式等都產生了深刻的變化。全面辯證地認識這些新變化,對於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要求和深遠影響有著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在深刻認識新時代中肩負起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擔當

回眸2017,黨的十九大最顯著的一個特徵就是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一個「新」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著手解決新矛盾,人民充滿新期待。

新時代,使我們想起開國大典上毛澤東同志的莊嚴宣告,近代以來歷經磨難受盡屈辱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新時代,使我們想起鄧小平同志帶來「春天的故事」,我們開始改革開放搞活,大踏步富強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此面貌煥然一新,充滿勃勃生機。

九死一生、柳暗花明、鳳凰涅槃、幡然出新,才叫新時代。那麼,憑什麼說今天又進入新時代?站在時代的高度審時度勢,就不難作如是觀。中華民族這一百多年來歷經磨難,現在離民族復興越來越近。連美國《時代》周刊的雜誌封面上,也破天荒用中文和英文兩種語言寫上「中國贏了(China Won)」。

可是,正因為越來越近,再進一步發展,每一步都是驚險一跳,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巨大飛躍。歷史上,一步走錯滿盤皆輸、功虧一簣、積重難返的教訓不少。百年之前美國和阿根廷的人均GDP都在4000美元左右,現在的發展水平不可同日而語。世界銀行警告:「在過去50年中,許多國家從一貧如洗的收入水平升到了中等收入水平。然而就在這段時間內,在歐洲以外,只有少數國家從低收入水平躍升到了高收入國家。世界上最失落的地區當屬拉丁美洲,它的很多國家在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後,停止了增長。」此所謂「拉美陷阱」。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在3000美元—10000美元的階段,既是中等收入國家向中等發達國家邁進的機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過坎的敏感期。這一階段,經濟容易失調,社會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一句話,步子容易邁錯,機遇容易丟失!

還有所謂「修昔底德陷阱」,即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斬釘截鐵地說:「我們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強國只能追求霸權的主張不適用於中國,中國沒有實施這種行動的基因。」

中國要跨過「拉美陷阱」,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前面還不知道什麼人要挖什麼坑……要完成驚險一跳,徹底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從量變到質變的巨大飛躍,算不算進入了又一番不進則退、不興即亡、鳳凰涅槃、幡然出新的新時代?

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從三個角度作了權威的闡述:

從中華民族意義上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從社會主義角度來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也為世界社會主義事業作出我們的貢獻;從世界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我們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準確把握新世態中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中國進入新時代,世界也現新世態。世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發展深層次矛盾凸顯、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

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復甦乏力,世界經濟中的深層次問題尚未解決,仍然面臨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有的國家為了「重新強大」,剛簽完全球氣候協議《巴黎協定》,就翻臉否認;一些西方國家對「全球化」也要對著干……

正當全球發展深層次矛盾凸顯、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之際,中國經濟卻一直穩步增長,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2017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近代大國經濟的發展,大都以工業化和城市化為基本模式,必然涉及對煤、石油和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的大量需求,以及對市場、對資源不斷擴張的需求。近代西方世界在崛起的過程中為滿足這種需求,以堅船利炮、圈佔土地和奴役他人來掠奪資源。這雖造就了西方世界近代以來的繁榮,也埋下了它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仇恨。而且,現代工業文明徹底打破了自然的和諧與寧靜,生態危機頻頻出現。這就是我們熟悉的世界態勢的一個基本圖景。

但是,當今世界卻在呈現出新態勢、新圖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量子衛星、人工智慧迅猛發展,人類生活的關聯前所未有,同時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世界各國人民前途命運越來越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面對這種局勢,人類有兩種選擇。一種是,人們為了爭權奪利惡性競爭甚至兵戎相見,這很可能帶來災難性危機。另一種是,人們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齊心協力應對挑戰,開展全球性協作。」他強調,我們要努力建設一個遠離恐懼、普遍安全的世界,讓和平的陽光普照大地,讓人人享有安寧祥和;我們要努力建設一個遠離貧困、共同繁榮的世界,讓發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國,讓人人享有富足安康;我們要努力建設一個遠離封閉、開放包容的世界,讓各種文明和諧共存,讓人人享有文化滋養;我們要努力建設一個山清水秀、清潔美麗的世界,讓自然生態休養生息,讓人人都享有綠水青山。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世界新態勢,不可不察。「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審時度勢,何去何從?中國在力推「一帶一路」,促進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今天世界各國看好「一帶一路」,不僅因為這條新路有互利共贏的經濟願景,還因為這條新路有互利共贏的信心保障。因為這一開放途徑和倡議所包含的文化底蘊,要避免重蹈近代西方列強開放的老路,破解「國強必霸」「贏者通吃」的邏輯,走出新興國家與守成國家必有一爭、甚至一戰的「修昔底德陷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願同各國人民一起,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為促進世界和平、創造人類美好未來,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黨的十九大報告宣告,「中國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因為,中國的文化基因,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就是「以和為貴,求同存異,美美與共,世界大同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論壇 的精彩文章:

永遠不忘初心,繼續當好老兵
潘教峰:創新奏響新時代的強音

TAG:人民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