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儒家、真工夫:儒學之外、生活之中——閱讀《儒家修身九講》有感

真儒家、真工夫:儒學之外、生活之中——閱讀《儒家修身九講》有感

真儒家、真工夫:儒學之外、生活之中

——閱讀《儒家修身九講》有感

研讀經典

作者之所以要作此「修身九講」,是出於對復興儒學的期望。作者認為:「儒學的復興必須從兩個基本的起點出發:經學和修身。這是儒學作為活的學術傳統賴以存在的基本前提,沒有它們,就沒有儒學和儒家了,也別再扯什麼儒學現代化。」(《側記》)關於經學,這裡不擬多談,因為該書不是談經學問題的,而是講修身問題。作者認為修身乃是儒學的起點、賴以存在的基本前提,這確實是抓住了儒家儒學的一個要點:「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這確實是儒家儒學的一個基本特點。

接下來的問題是:何謂修身?如何修身?作者自陳:「本書深受宋明理學傳統影響。」「經過多年的研究,我發現宋明理學所代表的儒家實踐傳統是不能丟的,關鍵是它在今天能不能激活。現代新儒家學者試圖結合現代性來激活它,事實上做得並不成功。」「我這本書試圖從當代人的切身狀態出發來做一點激活的工作。」(《側記》)這就是說,此書意在激活宋明理學的修身傳統,進而激活儒學。

但是,作者又說:「本書並不追求什麼玄而又玄的形上之道,更不談論深不可測的高人境界,而是通過不少歷史故事,引用不少現代作品,來談一些切近今人日常生活的修身之道。」(《側記》)這樣一來,此書就與宋明理學發生了一個重大的分歧。宋明理學恰恰就是一種形而上學、玄之又玄的形上之道。宋明儒家講修身的一個基本的內在根據,就是形而上的「本體」。宋明理學的一個基本主題就是「工夫」與「本體」的關係,「工夫」就是修身,而「本體」就是「形而上者」。他們認為,現實中的人,或多或少遮蔽了心性本體,所以需要修身工夫;所謂修身工夫,就是重新朗現其作為形而上者的本體,也就是《大學》所講的重新「明」其固有的、然而被遮蔽了的「明德」,亦即《中庸》所講的「自明誠,謂之教」。

因此,就該書的路數而論,它其實並非接著宋明理學講的;不僅如此,它甚至未必是儒學的。作者自己也意識到這一點:「它的內容也不完全是儒家的,正如宋明新儒家已經吸收了不少佛老智慧一樣,本書也吸收了不少來自《菜根譚》、《格言聯璧》、《小窗幽記》等滲透著融合儒、道、釋思想的明清修身雜著」;「我不諱言本書內容不代表原始儒家的正宗思想,而是充滿了道家和禪宗『氣味』。」(《側記》)

這樣一來,問題似乎就很嚴重了!然而在我看來,作者偏離了宋明理學,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儒學,這其實未必是壞事。宋代詩人陸遊教子學詩的名言:「爾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我們也可以說:果真要做儒家的修身工夫,工夫乃在宋明理學之外,甚至是在儒學之外。

當然,這要看是什麼意義的「儒學」。假如所謂「儒學」就是那些文本——經傳、註疏,那就正如《莊子·天運》所說:「夫六經,先王之陳跡也,豈其所以跡哉!」「夫跡,履之所出,而跡豈履哉!」六經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後世的那些傳注了。我曾說過,要嚴格區分儒學和儒家:儒學是常新的,而儒家卻沒有新的。儒學之所以是常新的,是因為儒家總是在回應歷史地變動著的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不斷建構著「新儒學」,這也就是作者所說的「從當代人的切身狀態出發」,那麼,古人的那些經傳註疏未必切合於當今人的這種切身狀態;而儒家之所以壓根兒就沒有新的,是因為儒家不外乎「實踐」、「踐履」,這才是「履」,亦即是「跡」之所以出。「跡」是由「履」踩出來的,儒學之「知」是由儒家之「行」走出來的,這就叫做「知行合一」,此乃修身的真諦。

在這個意義上,甚至作者提供的「守靜」「存養」「自省」「定性」「治心」「慎獨」「主敬」「謹言」「致誠」等等「九講」,不論它們是儒學的、抑或是道學的、禪學的,其實也都是「跡」而已。這並不是說「跡」不重要、「講」不重要、文本不重要。後人可以循著前人之「跡」找到路,沿著前人的足跡走下去。但畢竟「跡」還不是「履」、不是「行」,弄得不好,死守「原教旨」的經傳註疏,甚至有可能「走火入魔」,今天的一些儒者就是如此。因此,《莊子·外物》說得不錯:「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我猜想,作者之所以詳述「九講」,乃至不惜偏離理學、儒學,大概也是這個意思吧。

所以,關鍵的問題,在如何「履」、如何「行」。孟子說:「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孟子·離婁下》)假如「行仁義」,仁義就成了現成地擺在那裡的「路」、「跡」;而「由仁義行」,路才是自己走出來的、自得的、切己的。我們只須「居仁由義」(《孟子·盡心上》),好好生活,「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傳習錄上》),便是真儒家、真工夫。由此可見,此「行」就在生活之中,就是真切的生活存在、本真的生活情感。這才是作者所說的「切近今人日常生活的修身之道」,而無須什麼參禪打坐、內丹外丹之類的「工夫」。

總之,儒家修身工夫唯其是在儒學之外,才是真工夫、真儒家。

註:授權發布,轉載須統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眾平台:changanjie-read。

本期責編:余凱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直機關及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學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書友以書相聚,以學養才。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複,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安街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建國初期周恩來的幾次理論思考——三大改造時期

TAG:長安街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