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闌尾炎並穿孔,乙狀結腸冗長CT病例

闌尾炎並穿孔,乙狀結腸冗長CT病例

老年女性病人,曾經有長時間的便秘史,因腹痛就診。門診外科醫生開單,臨床診斷是腹膜炎,按上腹準備行CT平掃圖像如下:

次日中午外科開下腹及盆腔CT,上次CT至次日中午患者一直沒進食,患者家屬拒絕做全腸道準備,圖像如下:

點評:

直腸無擴張、腸壁不厚,乙狀結腸可見環形擴張的腸絆,內見多個小液氣平面,升、橫結腸明顯增寬,未見液平面。腸壁未見明顯軟組織密度腫塊。

考慮乙狀結腸扭轉。(曾經有長時間的便秘史,可否考慮冗長乙狀結腸。)

結果公布:

這個病人做完第二個CT後就手術了,術中發現乙狀結腸過長,闌尾短粗並且已穿孔,過長的乙狀結腸包裹了穿孔的闌尾致使乙狀結腸以上的降、橫、升結腸擴張,壁如薄紙(回盲瓣是單向的,乙狀結腸又粘連了,所以氣體只能積在此區域,直腸呈閉塞狀態)。回頭看這個圖像,闌尾是很清楚的充填了造影劑,可是闌尾周圍真的是很毛糙。

點評:

結合手術結果畫個草圖,自我分析,感覺手術結果和圖片表現一致。

下圖是回盲部局部解剖:

闌尾是人類的一種退化器官(食草動物的闌尾很發達),長約7~9厘米,直徑約0.5厘米。本例顯然已經非常粗短,穿孔的徵象也比較確切,腸內容物漏出並彌散在闌尾周圍。冗長的乙狀結腸老師已經用圖片分析的十分透徹,我只是用圖片指示一下其與闌尾及盲腸末端包裹、粘連的情況。

討論該病的病理:

1.「結腸冗長是引起慢性便秘的常見疾病,尤其是乙狀結腸冗長更是多見。」這就很好的解決了病人有長期便秘病史的原因。

2.「闌尾位於腹部的右下方,盲腸內側,近端與盲腸相通,遠端閉鎖。由於闌尾腔細小,又是盲端,食物殘渣和糞石等容易掉入腔內,堵塞管腔引起發炎。」本例在盲腸及升結腸下部見有不均勻高密度呈躊型樣,第2次檢查位置、形態沒有變化,應該考慮為糞石。「糞石又叫腸石,無論人畜均能在胃腸道內形成糞石。植物糞石是由各種植物的皮、子、葉、根和纖維團而組成,其中最常見的是食生柿子或黑棗後形成。是因生柿子和黑棗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與胃酸作用後即變成一種甚為黏稠的膠狀物,就可以把植物的纖維和皮、子等膠合在一起,形成植物糞石。糞石可分為二類,即真性結石和假性結石。糞石好發於腸狹窄上端和憩室內,盲腸在解剖上呈盲端,因而也是糞石的好發部位。」

3.本例應為假性結石,而糞石的形成,逐漸誘發引起闌尾炎,並穿孔、包裹。但由於老年人疼痛反應遲鈍、腹肌萎縮等 ,所以往往癥狀隱匿。「臨床表現:腹痛不典型 ,腹膜刺激征輕:據臨床觀察 ,有典型轉移性右下腹痛癥狀的老人只佔 1/3。有些老年患者一發病就表現為滿腹痛、左腹痛、腰痛、左腿或會陰部痛 ,也有的老年人輕微疼痛未引起注意 ,因此極易誤診。右下腹固定壓痛點對診斷闌尾炎有重要價值 ,但老年人右下腹壓痛程度往往比中青年人輕 ,反跳痛的檢出率也低。同時由於老年人腹肌退行性變、腹肌萎縮鬆弛、脂肪增厚等原因 ,腹肌緊張常不明顯 ,甚至發生瀰漫性腹膜炎時也不出現腹肌緊張體征。」 「老年人闌尾因血運差 ,在患急性壞疽性闌尾炎時 ,穿孔率可高達 70%。中青年患者穿孔多發生在病程晚期 ,穿孔後多發生局限性腹膜炎 ,而老年人常於病程早期便發生穿孔 ,穿孔後常表現為瀰漫性腹膜炎。」本例樓主只說腹痛,沒有十分詳細、具體的臨床癥狀和體征。但臨床醫生懷疑有腹膜炎,病人能夠堅持著改日後複查,就說明圖片表現與臨床癥狀還是比較吻合的。

來源:醫學影像APP

關注消化界,每天精彩不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大年初一,消化在線答題活動即將開啟,一起來瓜分千元紅包!
分子標誌物對II期和III期結直腸癌術後隨訪策略的影響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