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除魏徵之外,李世民還有個諫臣鮮為人知,公主見他都要跪拜行禮

除魏徵之外,李世民還有個諫臣鮮為人知,公主見他都要跪拜行禮

說到唐朝的貞觀之治,就讓人想到李世民的賢明,這是皇帝敢於任用人才取得的成果,在李世民手下的文人中,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最為有名,其實跟他們三人齊名的還有一個,此人就是王珪。

王珪跟魏徵有很多相似之處,不過他的知名度比魏徵低得多,但李世民對他的器重,絕不比魏徵少,李世民能開創貞觀之治,王珪也有很大功勞。

王珪是扶風郿(今陝西眉縣)人,從小熟讀四書五經,長大後步入仕途,一開始在隋朝為官,後來王珪的舅父王頔(di)起兵謀反失敗,王珪被連坐,他逃到終南山隱居,並在這裡研究學識整整十年。

在王珪閉關的這段時間,李淵稱帝,並推翻了隋朝,跟著立李建成為太子,於是王珪投奔李建成,成為太子的幕僚,當時魏徵也是李建成麾下謀士,兩人從此相識。

後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被殺,王珪被貶出京師,魏徵也下獄,很多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他開始大力選拔人才,便想到了魏徵、王珪兩人,於是把他們重新召回來。

此後王珪和魏徵一樣,成為李世民身邊著名的諫臣,他們因頻繁進諫受到李世民欣賞,關於魏徵進諫的故事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但王珪的進諫或許鮮為人知。

有一次,王珪正準備入宮進諫,看到李世民身邊有個美女,李世民說:「這是盧王李媛的小妾,之前她的主子犯錯,被李媛誅殺,並霸佔了她,像李媛這樣的人,難道不該被誅殺嗎?」

王珪聽後問道:「陛下您覺得王珪這樣的行為是對是錯呢?」李世民回答:「殺夫奪妻,這樣的惡性,你何必問我呢?」於是王珪說:「既然如此,陛下你如今把此女子收入後宮,豈不是跟王媛一樣嗎?」

要是一般的皇帝聽到這樣的話,或許王珪就要腦袋搬家,可李世民是個賢明的君主,他覺得王珪說得對,便讓這個女子回了家,得以與家人團聚。

還有一次,李世民對王珪說:「你對朝中大臣們進行一番評價如何?」王珪回答說:「勤懇工作我不如房玄齡;出將入相我不如李靖;陳事詳盡,忠實公正我不如溫彥博,以諫諍為己任我不如魏徵,可說到辨別清濁,疾惡獎善,我倒略有長處。」

有一次,王珪進諫說:「三品以上官員遇見親王要行禮,這是不合符禮儀的。」李世民卻說:「難道為了彰顯你們的地位,就要輕視皇子嗎?」結果魏徵和王珪同時進諫,李世民終於取消了這項規定,並削弱了諸王權勢。

李世民聽後覺得很有道理,連房玄齡等人對王珪的評價,也表示很認同,王珪一生進諫無數,皇帝為了感激他,便把公主下嫁給他的兒子。

以往公主嫁到駙馬家,是不需要對公婆行禮的,但王珪卻不一樣,他要求公主向自己和妻子行禮,並對公主說:「皇上重視禮數,我接受公主行禮,並不是故意刁難,而是弘揚朝廷重禮儀的美德。」此後公主見了他,都欣然行禮。

李世民在位23年,正是任用了魏徵、王珪這樣的賢臣,才取得了貞觀之治的成就,這就是千里馬跟伯樂的關係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邦哥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四個丟了皇位的人,若任意一人當上皇帝,則清朝不會存在了
此女子魅力非凡,一生侍奉過六位皇帝,每個皇帝都搶著立她為後

TAG:小邦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