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嗨,你的安全感還好嗎?」

「嗨,你的安全感還好嗎?」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安全感是「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脫離出來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支撐起生命和心理健康。安全感就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是對可能出現的對身體或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主要表現為確定感和可控感。

在幼年時期,兒童完全依賴父母,父母給兒童施加種種界限和禁忌。此時的兒童雖然沒有自由,卻有著非常穩定的歸屬感和安全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變得越來越獨立,同父母的聯繫日益減少,這一發展過程的直接結果是兒童的歸屬感和安全感的喪失,因為他要單獨的面對社會,他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轉自知乎

很多人家中囤積了過多的物品,是安全感的需要,物質上、或精神上。每個人安全感的閾值不同,也許囤積的物品種類和數量也各不相同:

囤積了大量課程和書籍而學不完讀不完的,是不認可當下的自我,希望自己能有一個更快速的個人成長,實現更高的成就;

囤積了大量衣服而找不出幾件能穿的,是不認可自己的外貌,希望自己能更瘦、更漂亮、更搭配衣服、能回到18歲時的樣子、或者變成明星的樣子;

囤積了大量化妝品而過期都用不完的,是不認可自己的年齡,懼怕已經出現的皺紋、斑點,希望自己能延緩衰老、保持青春;

囤積了大量微信聯繫人和微信群而不溝通不發言的,是不認可自己的人際關係,渴望歸屬感,希望自己能被更多的人關注、熱愛、點贊;

囤積了大量贅肉而不鍛煉的,是壓力太大能力hold不住,不認可自己的內外狀態,不接納自己的現狀,不那麼喜歡自己,也不愛自己;

……

為了緩解眼前的焦慮,為了應對充滿變化、挑戰和壓力的成年生活,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做很多可以即時滿足的事情,買各種各樣的物品充斥我們的居住空間,吃高油高熱量的食物,以此來補足我們內心的安全感。

減肥和整理的道理非常相像,首先我們在心中設想一個自己本來的樣子,不胖不瘦,笑臉盈盈,我們對著鏡子是非常喜歡那個天然自我的。然而現實生活可能不那麼如意,我們的體外又包裹了一些能給我們帶來安全感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恰恰讓我們覺得沉重了,看不清自己本來的樣子了,我們不接納這個包裹後的自我,對現狀產生了不滿,甚至於對臃腫的自己產生了厭惡。因為我們分不清楚包裹在外面的這一層,和我們真實的自我,他們在生活中已經融為一體,難以區分了。

「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

整理是一個藉由外界來觀照內心的過程,它通過梳理有形的物品和無形的人生,強迫我們在匆忙的奔跑中停下來,通過一件一件地觸摸物品,將我們的注意力拉回當下,強迫我們轉入深度思考、對內自省,不再盲目向外尋找,不再逃避面對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問題。幫助我們了解過去的我是怎麼一步步成為了現在的樣子。

通過回顧、復盤我們的過往,從熟視無睹的環境中抽離出來,以一個外人的視角看待、覺察我們自己的人生。逼迫我們承認什麼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以時間為尺,幫助我們了解並勾畫出真實的、當下的自我。

過去我們一定對自己有一些期待和安排,去盤點這些安排都實現了嗎?如果沒有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為什麼我們當時會對自己有這樣那樣的期許?

扔扔扔之後,我發現原來我用不上多少東西,我發現我需要的安全感其實很少,有非常少的物品就可以保證我的生存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來自於對人生不安全感的充分體驗」。

原來我們過去想的太多,做的太少,買的太多,用的太少。

本質上,我們其實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物品。

本質上,真正的安全感(在我們成年後)從來不是從外面找來的、別人給予的,而是內心湧出的。

轉自知乎

你總以為會有一天讀那些書、用那些物品,你會成為一個又美又富萬人敬仰的人,但那一天卻始終沒有到來,因為那從一開始就是假象,是我們美好的幻想。

當我們承認在餘生里,我們用不完那麼多卷衛生紙,做不了那麼多事情,達不到那麼高的成就,我們還會拖延嗎,還會等待嗎?還會囿於安全感嗎,還會想當然「有一天」嗎?

那麼,立足於當下,你清楚了自己的進度、承擔力、幾斤幾兩,再展望未來,請給自己一個更客觀的期許,更平和淡定的心態。

這僅僅只是個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親子整理術 的精彩文章:

TAG:親子整理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