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裝備排前三,實力下三流,中東土豪軍隊戰鬥力是如何垮掉的?

裝備排前三,實力下三流,中東土豪軍隊戰鬥力是如何垮掉的?

【軍武次位面】 作者:楊樹

近期,沙特空軍又一架F-15被擊中,引發外界猜測:沙特軍隊到底怎麼了?

在進入本篇之前,我們不妨以驍勇善戰的德軍開頭:

德軍從上到下,各級指揮官的主觀能動性都非常強。他們會依據自己的觀察與分析對形式給出自己的判斷。在自己的只會指責與許可權範圍內儘可能迅速的行動,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

容我再次@李雲龍

如果你問這種主觀能動性有多重要?其實,在現代還真有一個非常好的反面典型,這就是我們熟悉的中東「狗大戶」。總是他們有全球各國一線的裝備,卻依然戰鬥力堪憂…這是為什麼呢?

對二戰以後的戰爭有所了解的軍迷,大抵會有這樣的印象——中東阿拉伯國家的軍隊,基本上就是戰五渣,在人多錢多武器多還有蘇聯支援的優勢下,四次群毆彈丸小國以色列,楞是全部完敗。如果說打以色列還有猶太人要拚命和美國援助的說辭,那麼沙特軍隊在以上條件全沒有的胡賽武裝面前一樣丟盔棄甲,就很難有其它解釋了。

六十年代葉門內戰被稱為中東版的越戰

這是被保王派繳獲的埃及裝甲車

把時間再往前倒,跟沙特同樣表現的還有埃及,埃及在六十年代介入葉門內戰,派去的八萬大軍(一說六萬),直到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為止,付出了陣亡一萬人,耗費多達三十億美元的代價,卻解決不了對手,當時的埃及總統納賽爾後來甚至抱怨道,「葉門就是我的越南問題」。兩伊戰爭打成了使用先進武器的爛仗,伊拉克軍隊在海灣戰爭中一邊倒的完敗更是一個鮮明的註腳,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埃軍突破巴列夫防線後搭建的浮橋

這是阿拉伯軍隊少有的出彩之作

由此來看,儘管可能有取得局部勝利的能力(比如埃及軍隊突破巴列夫防線),某些個體也有英勇表現,但阿拉伯國家的軍隊整體上戰鬥力差仍然是不容辯駁的事實。為什麼在古代世界曾經大殺四方的阿拉伯人,如今卻變成了軍事上的弱雞了呢?

這個問題,不光是中國軍迷想知道答案,密切注視中東的歐美國家以及與之爭霸的蘇聯,也曾經有過近距離的觀察和解讀——他們共同的結論是,這根本就不是一支有現代色彩的軍隊。

據曾經在中東國家擔任過教官的英美蘇軍官的觀察,阿拉伯國家的軍隊大致存在以下缺陷:

1. 低效的培訓

為什麼軍隊需要培訓?為了把經驗傳遞給更多的軍人,經驗或者說知識,事先傳播的越廣,軍隊就越不會在戰爭中去付出不必要的代價。這本來是一件理所當然,想都不用想的事情,但在阿拉伯軍隊那裡卻成了問題。來到阿拉伯國家的美軍教官經常會發現,他們好不容易教會的軍官和工程師,並不願意再把知識和經驗再傳遞下去,因為知識和經驗「奇貨可居」,一套複雜的程序,只有我知道,我就是老大,要是都知道了,我的重要性如何體現?

不要驚訝,埃及陸軍也有M1

當然這是猴版

有一次,援助埃及的美國教官在那些從諾克斯堡畢業的埃及裝甲部隊軍官那裡發現了一堆堆的各種手冊和教材,這全是從基層軍官士兵士官那裡收上來的,被問及為何要這樣做,得到的回答是,沒必要下發,因為反正他們也看不懂……而真實原因則是,這位軍官不希望手下人都有足夠的能力,以免威脅到他的位置。

這種風氣之下,阿拉伯軍隊的軍人,尤其是基層軍人,就很難得到充分的訓練,潛能受到嚴重抑制。以裝甲部隊為例,一輛坦克各崗位上的士兵,頂多能熟悉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駕駛員只會開車,裝填手只會掄胳膊,一旦有傷亡,不能互換,真正作戰時,一輛也許還可以再浪一下的坦克實際上就被廢掉了。

就算是有那麼一點起作用的培訓,效果也很糟糕。阿拉伯國家的教育以強調死記硬背為基礎,軍隊中就更甚了。記背本來也是學習的一部分,但強調過頭了是有代價的,因為大量的記背需要很多時間,會削弱推理和分析能力的培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記背上了,哪裡還有獨立思考和創新的空間?

另外,論資排輩現象也很嚴重,這還不止是資格老就能優先陞官,而且是到了考試成績也要「官大一級壓死人」的地步,甚至連課堂回答問題也是如此。有經驗的外國教官在上課時,會確保被指定回答的人已經有了正確答案再提問,倘不如此,沒能答上問題的學員(通常也是軍官)會覺得自己被故意羞辱了,從此便會與教官作對——這學生可咋教?

很自然的,人和人之間的競爭也就成了禁忌,官大的,軍銜高的,資格老的,必須要比級別低的、資歷淺的成績好,無論真實水平如何。這就導致了學員之間要「分享答案」,而且還是以相當公開的方式,說白了就是作弊——在這樣的學風之下,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2. 領導力堪憂,官兵不睦

為什麼會出現上面這些情況呢?兩個原因,一是「接近於印度種姓制度」的森嚴等級,二是缺乏培養士官的規劃。

按理說軍隊就是要有等級的,但這個等級應該僅限于軍事方面,而且是可以流動的。但在阿拉伯軍隊中可不是這樣,大多數軍官對待士兵如同對待賤民。

曾經有一次美國政要訪問埃及,不巧颳起了風沙,埃軍軍官居然讓士兵跑步進場,列隊充當「防風林」……每到周末,駐紮開羅城外部隊的軍官們會開車回家,士兵們就只能自己想招了,他們要徒步穿過沙漠到公路旁搭乘公共汽車或卡車回家,留在營地更沒意思,因為沒有供士兵使用的娛樂設施,這些情況廣泛存在於各個阿拉伯國家。

曾經援助埃及的蘇聯人曾有記載,埃及空軍的工程技術人員是士官而非軍官,有軍官身份的飛行員們對他們不屑一顧,甚至可以動手毆打,完全不尊重為他們進行作戰準備的工程師和機械師。因為很少受到善待,士兵自然也不願意賣力,地勤人員的維護敷衍了事,甚至連航炮身管都生鏽了。

在西方軍隊中充當粘合劑的士官,在阿拉伯軍官眼中,和徵招來的義務兵沒什麼區別,也就是老一點,所以也就起不到溝通軍官和士兵的作用,維持秩序和紀律,全靠軍官的高壓。海灣戰爭中的美軍就發現,哪怕是當了戰俘,伊軍士兵仍然對他們的長官表現出明顯的敵意和恐懼。

在這種嚴重的隔閡之下,凝聚力就很成問題,士兵們普遍不信任軍官,軍官在場還能表面應付一下,軍官一旦不在,如果是平時,訓練就放水,消極怠工,如果是戰時,就作鳥獸散,丟槍就跑,這在戰場上將是災難性的。

森嚴的等級讓軍官們平時可以很舒服,很享受,因此軍官們除了擺弄武器和必要的指揮外(指揮也是聽上級命令),其它事情啥都不會,也不願干,尤其是體力活,甚至當了俘虜還這樣。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被俘的伊軍按軍官和士兵分別被關押在不同的營地,但帳篷得自己搭。士兵們很快就搭好了,但軍官們卻寧肯在風沙中露天捱著,也不肯動手搭帳篷,哪怕來了沙塵暴也是如此……

3. 指揮、決策、合作問題多多

以上是中低層的情況,對於軍隊的高層來講,主要任務是在重大問題上做出有效決策,但這同樣成問題。按說軍隊本應該有集權的屬性,但是阿拉伯軍隊的集權實在過分了,權力幾乎從來不會下放,各級軍官也就很少能有自主決策的能耐,也沒那個膽量,在上級面前表現出勤勉、忠誠和順從是好處的,「自作主張」,「主意太大」,會讓上級感到不安,進而會引來猜疑和壓制,墨守成規最安全。

Oh my God,我相當於上校?

美軍派到阿拉伯國家的教官經常會遇到諸如營級部門開個會上個課,居然要請示國防部批準時間地點的情況,對此感到不可思議,這在歐美軍隊中難以想像。這些教官後來總結了一條規律——美軍的一名士官,擁有的權威相當於阿拉伯軍隊中的上校,因為他們啥都得請示上級,當然,上級會接著請示更上一級……

事事都要層層請示,無論平時戰時,自然是極其的不靈活,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問題,則是橫向的聯繫就幾乎沒有了,也就更談不上兩個或多個單位的配合,因為完全遵照上級安排才安全嘛,友軍?那就顧不上了……。

約旦軍隊的步兵連,比以色列的連隊不差,但到了營一級,聯合行動所需要的協調、火力和後勤支援,幾乎就辦不到,規模再大,跟以色列的差距就不是一點半點了。所謂的聯合司令部之類的部門不是沒有,但那只是什麼實際作用的書面存在,如果需要動用飛機,得到國防部一級去協調,飛機數量多了,還得有國家元首的批准。

一言以蔽之,僵化死板,這對一支軍隊來講可不是什麼好事,海灣戰爭的伊軍就因此吃盡了苦頭,只會坐等命令,與後方的聯繫中斷了更是不敢動,直到被聯軍的飛機和地面火力當成活靶子,全部打死打癱。

老施:What the f**k?我下令讓你撤了?

老哈:Yeah!我說是你,那就是你!

老施:MMP……

另一方面,各級軍官沒有權力,也就想盡辦法推卸責任——我啥決定都不能做,全聽上級的,本為著責權要相符的原則,打了敗仗憑啥要我背鍋?即使是高級將領也不例外。

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軍隊向海夫吉小鎮發動了對聯軍唯一的一次主動攻勢,駐守其中的沙特軍稍做抵抗就望風而逃,事後雖然在美軍支援下收復失地,但沙特軍指揮官哈立德·本·蘇丹將軍(Khalid bin Sultan)要求美軍指揮官諾曼·施瓦茨科普夫(Norman Schwarzkopf)承認,是美國將軍下令讓沙特軍撤離的——反正沒我啥事哈,美國人,把鍋給我背起來!

如果再上升到國家層面,就更糟糕了,完全談不上配合,幾乎沒有聯合訓練和聯合指揮。第三次中東戰爭中,約旦和埃及沒有互派聯絡官,相互之間甚至要靠欺騙來協調,埃及總統納賽爾告訴約旦國王海珊,埃及空軍的飛機已經在特拉維夫上空飛行,趕緊動手啊!然而當時埃及空軍的飛機大部分已經被毀了……

薩達姆滅亡了,但伊拉克的「新建陸軍」

依然在IS武裝面前狼狽不堪

如果沒有美國爸爸……

除此之外,阿拉伯軍隊還普遍存在漠視安全、重奪地輕殲滅、維護效率低下等諸多毛病,這裡就不再一一列舉了。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是人,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阿拉伯軍隊的戰鬥力,就差在這一點上。但還有一個問題,人決定戰爭,那什麼決定人呢?

以上林林總總,如果抹去具體的文化細節,單看「拓撲結構」的話,就會發現,阿拉伯軍隊,或者說國家的頑疾,高度類似於晚清時期的中國——效率低、官僚化、唯上不唯實、精英脫離大眾、迷信武器……,熟知中國近代史的軍迷,自然也不難找到這些頑疾的病根——良莠參雜的文化和落後的國家體制形成的死結,決定了很難產生積極主動,有開拓有擔當的軍人。

一句話,大多數阿拉伯國家,保留了太多中古的結構形態(信任血親、以教派宗派民族分親疏、講派系、精英壟斷文化、賤民沒有上升空間……),從上到下還沒有完成向現代國家和公民的轉型(雖然有現代國家的架子),強行嫁接先進武器,頂多成為中東版的「綠營」,當然打不過中東的「八國聯軍」——全方位現代化的以色列,面對中東版的「太平天國」——IS或者是胡賽武裝,打成半斤八兩,甚至是敗績多多,也就不難理解了。

這位參謀長還算明白人

但他也改變不了啥

以上這些,阿拉伯國家的高層並非全然不知,埃及軍隊參謀長沙阿什·沙茲利將軍(Sa"d ash-Shazli)在1973年戰爭前對埃軍的評估中指出,軍官們「從未在主動性和創新方面受到過訓練」,說明多少還是知道些情況。

但是,知道歸知道,卻很難改掉,阿拉伯國家的整體改革卻比一百年前東方的大清還要遲緩,因為有石油帶來的巨額收入,財政都還過得去,有的甚至還能通過賣石油致富,這反而使得落後體制能夠被維持下去——反正日子能過,哪怕次次打敗仗,還是能過,用錢就能維穩了,錢還有的是,幹嘛要改?反映在軍事上,就是積習難除。

石油帶來的財富掩蓋了

「中東病夫」的癥狀

東方的大清卻沒有這個好處,在內憂外患的財政危機之下,再不情願,再怎麼拖,也得啟動改革,雖然不成功,但中國的整體變革進程卻不可能再停下來了,中國能夠從歷史低谷中再次爬起來,這一點不能忽視。

相應的,中國的軍隊,尤其是解放軍,也一直努力地向現代化轉變。塞翁得馬,焉知非禍,老天爺給了中東太多的石油,無意中卻成了「成長的煩惱」,中國沒有單憑賣資源就能舉國俱富的可能,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這會促使我們不斷向前,而不是像阿拉伯國家那樣,無論吃了多少敗仗,被打得滿頭包,依然在原地踏步。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次位面 的精彩文章:

這就是最早的中國空軍:幾架飛機共用一副螺旋槳,發動機摻酒精燒
挨一發灰飛煙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的鷹擊18如何煉成

TAG:軍武次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