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徐曉冬熊呈呈雙雙輕鬆擊敗詠春拳大師淺談傳統武術

從徐曉冬熊呈呈雙雙輕鬆擊敗詠春拳大師淺談傳統武術

繼2017年3月27日徐曉冬十幾秒輕鬆擊敗雷公太極掌門雷雷後,因被詠春丁浩、余昌華挑戰,2018年3月18日,徐曉冬輕鬆擊敗丁浩,「獨臂拳擊手」熊呈呈吊打「詠春六段拳師」余昌華。

比賽正規合法有效,規則是自由搏擊,不準使用地面。為了更好發揮,詠春拳大師不戴拳套。徐曉冬戴了MMA拳套,熊呈呈則使用拳擊手套,大師們裸拳可輕易使人皮開肉綻,佔盡優勢。

熊呈呈只用左手,還戴著厚厚的拳擊手套,余昌華則可手腳並用裸拳隨意擊打。按理說詠春六段的大師能「蹂躪」獨臂拳手,可卻被全程追擊吊打,手忙腳亂,沒有組織起一次有效進攻,還被重拳擊倒一次。

丁浩好了不少,比賽一開始先發制人,衝上去對著徐曉冬腦袋一陣不甚標準的日字沖拳連打,徐曉冬也有點驚訝,但是標準的抱架使得丁浩一通折騰卻沒啥效果,只打破了徐曉冬的嘴角,看來徐曉冬接下來一周會有點口腔潰瘍。亂拳過後,徐曉冬笑而不語,就勢把丁浩摔倒,之後開始發力,後手重拳擊倒、揪著衣服摔倒、抱起來扔出去、連續勾拳擊倒……兩分多鐘時為了保護丁浩比賽結束。

我個人覺得,這次交流證明了詠春拳的確有一定的實戰價值,丁浩打沒有搏擊基礎的、體格相仿的普通人應該沒啥大問題,但是如果說自己很能打、稱自己是大師,還是算了吧。

這兩天看了很多網友評論,感覺這次比賽對傳統武術的衝擊比和雷雷的那次鬥毆大多了。如果說上次只是對太極拳不再相信,這次是懷疑起了整個中國傳統武術。在我們的生活中,不練太極拳自然不關心,但電影《葉問》三部曲里甄子丹扮演的無敵的葉師傅實在是深入人心。如今兩位大師被業餘拳手吊打,的確讓不接觸搏擊的人們三觀盡毀。

大家的話題還是那幾個,「傳統武術真的不堪一擊嗎?」、「有沒有所謂的民間高手呢?」、「這些假大師是怎麼有市場的?」

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愚見回答一下。第一個問題,很遺憾,現在的傳統武術已經不是以前的傳統武術了。以前的戰亂年代,練武可以養家糊口、博取功名,是亂世中生存的法寶,當年吃飽飯都是一種奢侈,練武和讀四書五經一樣,是人們改變命運的捷徑。那個年代,無法作假,假把式活不了多久。武則天時期建立起了正規的、系統的武舉考試,體能、力量、技術得到科學、全面甚至是殘酷的考察。兩宋時期開始更是要考文筆,不能只是一介武夫。古代的傳統武術在血雨腥風中磨練、進化,怎麼可能不能打?

民國時期,內憂外患,達官貴人的衛士、保鏢,都堪稱高手,軍隊就更不用說了。雖然熱兵器已經成為主流,但格鬥能力依然非常重要。正規戰場上的肉搏,地下戰線的刺殺與保護,都離不開格鬥。但這個時期,傳統武術也越來越靠近現代格鬥術了,畢竟戰場上容不得花架子。實踐證明,不管你會什麼刀法,什麼拳法,戰場上也很難打得過日本兵那三板斧刺刀術。

建國初期,還要防備帝國主義,抗美援朝,當時哪來什麼MMA、拳擊、自由搏擊呢,咱們中國人不還是用自己的傳統武術嗎。

後來世界整體和平了,國家穩定了,太平盛世,老百姓要傳統武術幹啥?能吃嗎?能快速帶動社會主義建設嗎?都不能。不僅如此,民間如果太多人能打,本身就是社會不穩定因素。當時又沒普及義務教育,大家都是大老粗,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多不好。法制社會,打架鬥毆當然得禁止。不打,就沒有實戰,既然不能實戰了,那有閑工夫和多餘的力氣的人就自己閉門造車的練吧。

練的還是祖宗的好東西,可招數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好的招數如果自己不會靈活運用也是白搭。可不能實戰,我咋知道自己放到人身上會不會用? 不知道,那打沙袋、木頭、罈子,嗯,打的挺好,看來我很能打。

轉眼幾十年過去了,兩三代人的時光,就這麼固步自封了。大師們說自己很能打雖然假,但他們的確馬步蹲的好,氣運的順,木人樁打的漂亮,幾十年來就是這麼檢驗的,幾代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能打。這也回答了第二個問題,傳統武術可能現在在民間有一些長期實戰的打的比較好的人,但和科學訓練的現代搏擊練習者相比,還是比較弱小。

最後一個問題也出來了,和諧社會中,民眾無法親身接觸真實的格鬥,只能通過藝術作品了解,大師們一說,自然就信嘍。看看大師和學員那慢悠悠的對練,多厲害,普通人就信了。其實大家不知道,估計大師們自己也沒意識到,真打的話,誰會慢悠悠的配合呢?

總結一下,傳統武術是好東西,有用,但有些東西落後了,被自欺欺人的大師們玩壞了,落後的招式和騙子都需要剔除。傳統武術的現代擂台版本就是散打,散打能不能打,這不用我說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與文 的精彩文章:

TAG:武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