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生氣的境界

生氣的境界

人與人,性格差異,素養有別,思維錯落,或利益攸關,彼此矛盾,生氣難免。而面對生氣,表現層次不同,境界不同,其跡象和後果也截然不同。不同的人對於生氣表現出來的境界也是不一樣的,你生氣的時候是什麼境界呢?

生氣的第一境界:你氣,我也氣

平時,你惹我,我惹你,或他人挑撥,你急我也急,你氣我也氣,你摔罐我摔盆,你初一我十五。為了爭面子,要自尊,彼此互不相讓,愈演愈烈。裂痕越賭越深,情感越傷越重。是同事容易對立,是朋友容易分手,是鄰里容易結仇,是夫妻容易決裂。甚至彼此會嫉恨終生,等落個兩敗俱傷的境地,已悔之晚矣!

這種「你氣,我也氣」對應的是人際交往模式中的「你不好,我也不好」。從人際交往上來看,這是一種消極的狀態,別人惹自己生氣,自己氣,別人也氣。拒絕別人的同時也拒絕了自己。對生活和周圍的人充滿了抱怨,覺得自己受到了威脅。這種「你氣,我也氣」於是說是境界倒不如說成是一種抱怨。何必這樣呢?抱怨只會讓自己生活的更不開心!

生氣的第二境界:你氣,我不氣

這有兩種表現形式:或因我有涵養,有氣度,不斤斤計較;或用刺激、嘲笑的方式,故意以不氣的態度傷害對方。前者往往是穩住了自己,忽視了對方。把對方氣歪了,得罪了,甚至已積怨成仇了,自己還忘乎所以,渾然不知。後者是將自己的快感建立在他人的傷痛之上,更易結怨,更易對立。一時圖痛快,傷人過甚而遭報復時,其下場亦可悲也!

「你氣,我不氣」看似是一種很不錯的狀態。但是這其實是不是一種十分積極正確的做法。它就如同「你不好,我好」的交往模式,有這種生活定位的人會表現出一種防衛態度或有很強的攻擊性,並且常常處於偏執、憤怒的狀態。因為害怕別人某些方面,從而變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來對待,而不是與之理論。

生氣的第三境界:我不氣,也不讓你氣

你我矛盾了,衝突了,先做到自己不生氣,再想方設法把對方從生氣的泥潭中拯救出來,達到互諒互讓、和好如初的境界。實現這一境界,必須要學會換位思考,多想對方的處境和苦衷;學會自我反省,多想對方的長處和優點;學會顧全大局,不圖一時一事;學會吃虧忍讓,以言行打動對方;學會設台階,下台階,不計前嫌。只有這樣,彼此才易化干戈為玉帛,豈不善哉?

「我不氣,也不讓你氣」這種境界對於內方外圓的人來說是可以做到的,有些事情雙方都有一定的過失或不當,勢必大家都不愉快,但是要冷靜下來想一想,也沒有必要。我不必生氣,但是如果對方生氣怎麼辦?這就要想辦法平復和化解對方對自己的誤解,雙方都不要往糟糕的地方想,大家要平心靜氣。這一點來說,「我不氣,也不能讓你氣」是一種風度的表現!

生氣的最高境界:你我都不氣

生氣,具有規律性,又具有突發性,且生氣的對象、誘因、背景也是複雜多變的。即使彼此有高尚的品格、兼聽的氣度、豐富的閱歷、慮事的縝密、運作的技巧、完善的溝通,也只能在一時一事上容易做到無氣可生,皆大歡喜。而雙方終生相伴,或各自融入社會,與他人相處,達到永遠無怨無氣的境界,那簡直是難於上青天啊!但擁有這一境界的人,哪怕是暫時的,也是幸福的、可貴的、令人敬仰的!

「你我都不氣」它一種最積極健康的方式,正如「我好,你也好」的人際交往模式。相信自己是好的,同時也相信他人。對世界充滿了希望和信心,不去抱怨,而是去諒解。與人與己和諧相處!正如《莫生氣歌》中所言:「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來相聚。想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為了小事發脾氣

回頭想想又何必!」難道不是嗎?人更多的時候僅僅是為了一些小事情而生氣,這不值得!人心要放寬,思想要看開,動氣會傷肝,養氣聚福緣。停一停,笑一笑,有些事情想想真的沒必要生氣,傷神。你生氣,生活依然在進行,你不生氣,生活還在進行。與其這樣還不如不生氣,你說呢?

生氣,是永恆的、頻發的命題,是難以刪除的而又必須破解的命題。佛語: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只要人人以慈悲為懷,用智慧行事,很好把握自己,磨鍊自己,不斷提升自我境界,遇事提前築起避免生氣的防火牆,才能有效遏制生氣,或避免生氣。少氣才會和諧,無氣才會快樂。和諧的人生,才能聚集人氣,事業恆通,家庭興旺。快樂的人生,才能盡享自然的風光、生活的樂趣和生命的價值!

匯願聚善·廣布福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慧海 的精彩文章:

墮胎的惡報和懷孕為子修福!
提升自己的境界統統要靠忍辱

TAG:般若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