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春捂不只是多穿衣服,做不到這4點再「捂」也白搭

春捂不只是多穿衣服,做不到這4點再「捂」也白搭

一年四季中,氣溫變化最無常的季節就是春季了,這個時段,經常是剛脫掉秋褲,發現降溫了;重新穿上冬衣,中午又是陽光普照,氣溫飆升。

早春乍暖還寒,是各種流行病的高發期。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為了一整年的健康,在穿衣方面仍然需要「捂一捂」。

「捂」並不是多穿衣服那麼簡單。《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特邀專家,告訴你如何科學健康地「捂」出好身體。

受訪專家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 白躍宏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急診科 吳義春

春天不「捂」疾病找上門

無論季節如何變化,人的體溫基本恆定在37℃左右,人們調節體溫一是靠自身調節,如中樞調節、皮膚血管調節、排汗等,另一個就是靠增減衣物。

經歷了一個冬季的暖衣保護,人體自身調節機制已適應了當前的動態平衡。

此時如過早脫去冬衣,將人體暴露在稍暖卻並不穩定的氣候下,體溫調節機制來不及建立新的平衡,極易造成寒熱失調,使免疫力及抵抗力下降,進而受到疾病侵襲。

1

寒氣侵襲,感染疾病

初春時節如未能合理增減衣物,造成寒氣侵襲,易感染疾病。

心血管系統疾病如冠心病、外周血管病、腦卒中及心衰等較為危急,因受寒冷侵襲,機體產生應激反應。

寒冷時血管收縮,血管阻力加大,血壓升高,導致此類疾病的發病率將大大提高,且發病後病情較為嚴重,後期病程遷延,愈後不佳。

2

內分泌失調,免疫異常

寒冷可引起內分泌機能失調,導致免疫反應異常。

體表溫度的降低會導致鼻黏膜中毛細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小,免疫細胞數量下降,繼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

由鼻腔進入的病毒感染細胞的概率就會提高,可誘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如感冒、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

3

關節疼痛加重

對於患有骨關節炎的患者,寒氣侵襲可致關節疼痛加重。

因為天氣寒冷時人體血管、肌肉適應性收縮,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小,關節間隙變窄,用於潤滑的關節液也有所阻滯或減少,影響關節活動。

春捂遵守4個要點

「捂」是必要的,但也不能盲目,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捂」對時間

春天的氣溫時高時低,溫差較大,身體很容易在一冷一熱的氣溫變化中,因不適應而受寒,導致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

一般情況下,當白晝氣溫超過 15 攝氏度且比較穩定時,穿得稍單薄些就不至於感冒或染病了。

民間所謂「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 才把棉衣送」,說的皆是這個道理。

「捂」對溫度

是否春捂,必須根據天氣而定。一般來說,春季晝夜溫差較大,早晚較冷時,可適當「捂」一會兒。

中午氣溫在10攝氏度以上時可適當減衣;出現「倒春寒」時,要恪守「春捂」之道;「暖春」到來,即連續幾天日最高氣溫都在20攝氏度以上時,就不能「捂」了。

如果兩種極端天氣交錯出現,穿衣、脫衣就該勤一點。

「捂」要有度

「捂」的程度應以自身感覺溫暖,又不出汗為宜。

春季,蓄積於體內的陽氣外發,若內藏陽氣過多,就會化成熱邪外攻,誘發鼻腔、牙齦、呼吸道、皮膚等部位出血,以及頭暈目眩等癥狀。

「捂」對重點

捂背

背為督脈之海,也是陽脈之海,是一身陽氣彙集的地方,背部保暖可預防疾病,減少感冒幾率;後背如果受寒,容易陽氣不足,有礙升發。

捂腹

腹部是陰經積聚的地方,腹部溫度太低會導致胃腸道疾病、婦科疾病、男性生殖系統疾病出現。腹部保暖是保護胃、脾、腸,預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

捂腳

春天防寒照顧好頭頸和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

寒多自下而起,傳統養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因為人體下身的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

本期編輯:王曉晴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一份走心的「送禮清單」,收到的人整年都有好身體
一張珍貴的「感冒用藥表」,比藥店老闆推薦的還准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