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赫魯曉夫逝世,臨終前遺願只有兩個,讓人聞之悲痛

赫魯曉夫逝世,臨終前遺願只有兩個,讓人聞之悲痛

1971年9月11日,赫魯曉夫在莫斯科因突發心臟病,在沉寂中逝世,享年78歲,赫魯曉夫逝世後,按照其生前遺囑,埋在Novodevichy公墓。

在西方人看來,執行改革開放的赫魯曉夫逝世,蘇聯理應舉行國葬來送別這位偉人,然而當時的情況是,蘇聯各大報紙雖然報道了赫魯曉夫逝世的消息,但都沒有明顯的突出他的名字。

儘管如此,莫斯科民眾還是排隊前往公墓瞻仰赫魯曉夫遺容,但莫斯科方面怕引起不必要的衝突,勃列日涅夫下令關閉了新聖女公墓,蘇聯此舉無異於掩耳盜鈴罷了。

由此也可以發現,赫魯曉夫的改革之路,遇到了許多的阻力,看似風平浪靜的蘇聯,就像一顆隨時會引爆的炸彈一般,就看是誰引爆了。

赫魯曉夫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要怎麼評價他?赫魯曉夫的墓碑上,刻了非常有意思的一句話,上面寫道:「負責且矛盾的人物。」

一位同時代的美國參議院曾說:「赫魯曉夫並沒有深刻且深入的了解馬克思、恩格斯及列寧的著作,相比斯大林,他做的要差許多,但他是一位非常堅定共產主義信念的人,他了解什麼是真正的共產主義。

同時他也明白斯大林的極端、個人崇拜都是非常嚴重的錯誤,這些錯誤會導致蘇聯帝國土崩瓦解,因此赫魯曉夫積極的推動改革,並與斯大林的親信進行權力鬥爭。

在這個過程里,赫魯曉夫不得不做出一些錯誤的決定,同時對西方國家軟弱的態度,也讓蘇聯人並不看好他,在蘇聯領導人裡面,赫魯曉夫算不上一位好的領導人,相比手段強硬的斯大林,他顯得不是那麼出色。」

同時因為改革,赫魯曉夫也觸動了部分人的利益,導致赫魯曉夫執政不穩,最終落的被迫辭職的下場,赫魯曉夫繼承者勃列日涅夫上台後,如同赫魯曉夫否定斯大林一切,全面否定了赫魯曉夫的改革,並把所有正在改革的項目全部取消。

然而失去了領導能力的赫魯曉夫,只能眼睜睜看著這一切,他無力去阻攔,1971年病危的赫魯曉夫,只有兩個願望,第一個願望是希望他5個子女能夠原諒他,第二個則是希望勃列日涅夫能夠繼續改革。可惜一個願望都未能實現,讓人悲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書記載 的精彩文章:

宋美齡住的美齡宮,一片瓦多少錢?說出來很多人不信
日軍侵華,嚴禁士兵破壞的墳墓,除了孔子墓,還有誰?

TAG:史書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