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談古論今說《論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談古論今說《論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貢問孔子:「衛國大夫孔文子為什麼死後謚號為『文』?」孔子說:「他聰明好學,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不感到羞恥,所以死後謚號為『文』。」

孔文子:衛國大夫,姓孔名圉,「文」是謚號,「子」是尊稱。聰明好學、虛懷若谷,事衛靈公、衛出公。傳說,他在男女作風上不怎麼檢點。另外,孔文子妻即衛靈公之女、蒯聵之姐,其子名悝。孔文子的僕人渾良夫相貌英俊,孔文子去世後,渾良夫與孔悝的母親私通。

據《左傳》記載,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冬天,衛國太叔疾逃到宋國。當初,太叔疾娶了宋國子朝的女兒,其妹隨嫁。後來,子朝因故逃出宋國。孔文子就讓太叔疾休了子朝的女兒,然後把自己的女兒孔姞嫁給他。太叔疾卻派人把前妻的妹妹引誘出來,安置在「犁」這個地方,還為她修了一所住所。孔文子為此事大為惱恕,準備派兵攻打太叔疾。孔子勸說孔文子打消這個念頭。最後,孔文子把女兒強行要了回去。

作為臣子,孔文子攻打國君是以下犯上;隨意將女兒嫁來嫁去,也不符合禮法,所以子貢對他死後被授予「文」這一謚號大為不解,就去問孔子。

古代歷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諸侯大臣等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後朝廷會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從而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謚號——用來高度概括其生平。

在謚法中,「文」是這樣定義的:

「經緯天地曰文(成其道也)

道德博厚曰文 (無不知病)

學勤好問曰文 (不恥下問)

慈惠愛民曰文 (惠以成文)

愍民惠禮曰文 (以禮安人。按《左傳》杜注引,有忠信接禮曰文)

錫民爵位曰文 (與可舉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吾之魚米鄉 的精彩文章:

談古論今說《論語》: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談古論今說《論語》:見賢思齊

TAG:吾之魚米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