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以往「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如今的知識經濟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以往「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如今的知識經濟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原標題:以往「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如今的知識經濟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繼續給大家連載20年前解放軍出版社的專著《戰爭離我們有多遠:張召忠點評軍事革命》


走近知識經濟時代


「知識經濟」是1998年最響亮的一個名詞,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市面上就出現了幾十種有關知識經濟的圖書和雜誌,有些圖書甚至在兩個月中就再版三四次,印數高達數萬冊。在網際網路上,使用最多的辭彙恐怕就是「知識」、「信息」和「經濟」了。


炒作知識經濟,似乎成為今年的一大時髦。就在前幾年,我們還哀嘆無人讀書、無人做學問,「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人們都在為人大教授敢於在大街上擺攤賣餡餅而拚命叫好,認為這是一種精神解放和大膽創新,堂堂大學教授為了生活所迫,居然有如此膽量,有如此新穎的觀念,真是可喜可賀。很長時間,出版社都在為高品味圖書難以盈利而叫苦不迭,許多層次低下的庸俗書刊隨之充斥市場,許多做書之人無疑在眾多愚昧的讀者身上發了大財;更有眾多學者和教書之人,難耐寂寞和清貧,紛紛下海或者試圖下海。社會變革中的這種浮燥,真可謂是「知識不知識,經濟不經濟」!

新名詞:知識經濟


「知識經濟」,一個從外國人那裡引進的新名詞,其本身涵意、外延都存在許多不確定之處,目前才剛剛在學術界展開討論,何以突然之間在知識界、理論界、學術界,甚至在普通的讀者之中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如果說在去年,人們都在為一本翻譯的理論書籍《數字化生存》突然成為最暢銷書而驚異和不解的話,那麼現在應該是找到答案的時候了:我們已經處在信息時代的前沿,知識經濟的大潮正在衝擊著我們的生活,所以,人們抱著一種惶恐、不安和求知的迫切心情在尋求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為進入21世紀做好精神、思想和知識準備。



製造企業的戰略變遷


明年將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份,千年之交,百年相匯的日子馬上就要到來。其實,曆法是人類創造的一種編年形式,自然界不管你什麼曆法不曆法,它仍然按照自己的運行規律前進。但是,這一次似乎有很大的不同,我們不僅處於千年交替、百年更迭的歷史時期,也處於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變革的重大時期,有幸親歷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是我們畢生的榮幸,我們正處在時代變革的十字街頭。機遇就在我們面前,明天和後天的我們,將如何做出自己的抉擇?知識經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生存和發展的大好時機,但知識經濟是萬能良藥嗎?一個知識不知識、經濟不經濟的社會如何才能健康地跨越知識經濟的門檻?你、我、他,大家都在彷惶,都在探索其中的答案。

我們走在十字街頭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許多新概念、新理論和新辭彙應運而生,三次浪潮理論和三個時代理論、產業革命理論、經濟時代理論等充斥學術界。由於這些新概念內涵與外延往往過於寬泛,各種概念之間難免相互交叉和重複,說法和解釋也非常多,給人一種良莠難分,真假難辨的感覺,所以經常造成定義和邏輯上的混亂。


首先是三次浪潮理論和三個時代劃分的理論。三次浪潮理論和三個時代劃分的理論是美國教授、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提出的觀點,他認為人類社會經歷了三次浪潮的衝擊,第一次浪潮是農業革命,第二次浪潮是工業革命,第三次浪潮是信息革命,人類社會正在邁入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跨入第三次浪潮文明。從時代劃分來看,也大體經歷了農業時代、工業時代,目前正在進入信息時代。



農業革命

當前,最深刻的社會、經濟和技術變革將世界一分為三:第一次浪潮地區提供農產品和礦物資源;第二次浪潮地區提供廉價勞動力進行大批量生產;第三次浪潮地區則創造和開發知識。第三次浪潮以信息技術為主體,從50年代中期開始,使人類從工業社會進入到信息社會。美國社會預測學家約翰·奈斯比特1982年發表了《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新方向》一書,該書和1956年懷特的《組織的人》、1970年托夫勒的《未來的衝擊》一起,被稱為美國「能夠準確把握時代脈搏」的三本巨著。奈斯比特認為,人類在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兩次文明的浪潮之後,現在依靠全新的技術、開發新能量和新材料的第三次浪潮將衝擊舊的生產方式和社會傳統。



美國社會已經變成信息社會,所謂信息社會就是知識、智力社會,就是大量生產知識,並且知識的生產力已成為決定生產力、競爭力和經濟成就的關鍵因素。關於信息時代的問題似乎大家都有共識,但由於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和對社會影響力的不同,對信息時代始於何時還爭論頗多,美國專家認為信息時代從50年代開始,我國專家則認為是從80年代開始,更多的人認為目前是處於後工業時代,真正進入信息時代尚需時日。


產業革命使各國經濟拉開巨大差距


其次是產業革命的理論。產業革命理論中又分為三次產業革命理論、四次產業革命理論和五次產業革命理論等。三次產業革命主要是把以農業為主的革命稱為第一次產業革命,把以製造為主的革命稱為工業革命,把以信息、知識和服務業為主的革命稱為第三次革命,所以,三次產業革命理論與三次浪潮理論相近。


四次產業革命理論也是國際流行的一種說法,它忽略了5000年的農業產業革命,只是從近300年的工業革命說起,認為:第一次產業革命是以18世紀70年代紡織機和蒸汽機的廣泛使用為標誌;第二次產業革命是以19世紀40年代電的發明和電機的廣泛使用為標誌,使科學技術從機械化進入電氣化時代;第三次產業革命是以20世紀初期電子、核子的發現,無線電技術應用及原子能的使用為標誌;第四次產業革命是以20世紀50年代電子計算機的發明、衛星通信技術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標誌。



美國和平衛士戰略彈道導彈發射試驗


五次產業革命理論是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同志1985年2月提出的,他認為:第一次產業革命發生在1萬年以前,主要特徵是出現了農牧業;第二次產業革命發生在3000年前,主要特徵是商品經濟的出現;第三次產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主要特徵是大工業的出現和發展;第四次產業革命發生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主要特徵是生產進一步大規模化、全國化、國際化,自由競爭的資產階級變為壟斷資產階級;第五次產業革命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其核心是信息革命。上述三種理論基本上都是從歷史的角度來觀察社會進步,都是從技術革命的角度來考察對社會的影響力及對生產力的解放程度,只是在具體階段的劃分上存在一些分歧。


——本文摘自《戰爭離我們有多遠:


張召忠點評軍事革命》


第一部:潮起潮落。第2章:走近知識經濟時代。P24


截稿至:1998年10月。 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次印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局座召忠 的精彩文章:

美軍喊冤:為什麼要撤下中國製造的攝像頭?
特朗普上任一年了,聯邦政府關門了,美國也分裂了

TAG:局座召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