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霍金的追悼會

霍金的追悼會

今天我們大家聚在一起

隆重紀念我們共同的朋友斯蒂芬?霍金

他歷任校園威龍

泡妞專家

憤青

虐妻狂魔

冒牌藝術家

科學家

太空旅行社總裁

……

先生一身邪氣

一生沒少讓家裡人操心

沒少連累朋友

但是我們愛他

愛那個一身缺點叫霍金的傢伙

沒錯,全世界都認為霍金死了。可曾想,他只是想看看大家如何給自已開一次追悼會。畢竟,霍金本主就是一位幽默風趣的怪老頭兒,什麼星爺整蠱、馮氏幽默、葛大爺的手段,輕車熟路,什麼事兒做不出來?

我們來看看整個事件的始末吧。

3月14日,霍金的家庭發言人宣布,斯蒂芬霍金教授已經去世,享年76歲。霍金的孩子露西,羅伯特和蒂姆隨即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親愛的父親今天去世,我們深感痛心。」

於是,全世界的人們奔走呼號,舉世哀悼,特別是在中國尤為強烈,誰叫中國有微信、頭條呢(「鹽族」也不例外,在第一時間向讀者推送了兩條原創圖文:時間有盡頭嗎?霍金極簡史;霍金的愛情,留下的是無解的憂傷)。不過,對於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大家不約而同的都是心靈雞湯試的添油加醋(是否能稱他「偉大」本文有回答)。一句話,做的是情懷,博大從眼球罷了,對於真正了解霍金及其研究有多少,諸多中國的自媒體作者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低門檻的社交媒體,水分不是一般的重。

扯遠了,回到正題,我們繼續看看事件的發展吧。

3月20日,霍金的子女們宣布,霍金葬禮將於3月31日在劍橋大學舉行。隨即,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發言人稱,霍金的骨灰將於今年晚些時候的感恩節紀念活動中安放於該教堂,他將與牛頓、達爾文等大佬毗鄰安息。

目前,已有數千人來到劍橋在悼念霍金的簽名冊上簽名。在互聯網上的簽名冊亦有大量來自世界各地民眾的留言。

霍金是真死了,科學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

以為「霍金先生象《非誠勿擾》中那樣突發奇想僅僅是想看看大家如何給他開一次追悼會」,也就是我們不想這麼快面對他死亡的現實罷,我們想以霍金本人那樣風趣幽默地向他送別。

霍金為何能成為網紅KOL?學術造詣究竟如何?為何一直無緣諾貝爾獎?「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的評價是否恰當?怎樣評價《時間簡史》?霍金預言是危言聳聽嗎?

這裡,來自華人圈裡的幾位與霍金本人有近距離接觸的人說出了自己真實的感受。算是其學生或朋友們對他致的悼辭吧。

1、吳忠超

霍金的學生,霍金科普著作中譯本翻譯者

我最早知道霍金先生是在1970年代早期,國內正處於「文革」時期,報紙上居然狂妄地批判相對論、宇宙論,我認為非常可笑也非常可悲。霍金研究的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被認為是偽科學。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科技大學派我出國學習,霍金接受我到他領導的廣義相對論小組,那是當時全世界該學科最好、最有名的研究所。1979年初次見到他時我非常震撼,雖然早已知道他是極度殘疾的人。

他評價一篇論文的好壞是看有趣還是無趣。所謂有趣的就是有新意的、開創性的。像宇宙學這樣的學科,暫時還只能是純粹科學,所以根本不考慮實用價值,它在將來一定會與生命有極大關係,不過我們所有人都等不到那一天。廣義相對論曾經也如此過,先人不會預料到現在全球定位系統已不可或缺。

霍金以他的幽默克服他的身體痛苦。唯一的一位印度學生結婚,霍金髮給他一個電傳祝賀,上面寫著:你已經學好了相對論,所以你可以把相對論教給你的親戚。英文中相對論叫relativity,而親戚是relatives。這就是英國人的幽默。現在這個電傳還在這位學生的桌面玻璃下。

我最後一次見他是2017年的75歲生日晚宴。我走到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後院,霍金坐著輪椅和護士一道從草地上過來,傍晚的劍河之畔很美。但我猶豫了下沒拍照片,不想破壞這神聖的場景,否則這張照片將是非常珍貴的。我將出版社的禮物交給他時,他面部已經做不出表情了。幾百人給他唱《生日快樂歌》,他也沒有任何反應。我們總是以為還能再來劍橋為他慶祝80、90歲生日。

為什麼霍金的《時間簡史》這本書這麼偉大?關於宇宙、時空,是所有文明和人類一直感興趣的主題;霍金的研究生涯引導著這方面的研究潮流和方向;充滿了創造的激情,給人以靈感。還有一個理由,霍金克服殘疾、無所畏懼地探索真理的精神感人。

看不懂沒關係,了解一下,對科學的熱愛和崇拜總比崇拜無聊的明星有意義得多。不管在什麼層次上的人,都渴望了解宇宙、時空。屈原寫過《天問》,柳宗元寫了《天對》,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提出「二律背反」,而且每個民族都有創生記,每種神話裡邊都一定有宇宙怎麼創生的,這是文明的本性——想知道我們從何處來。

我和大家一樣不知為何他沒有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但大家都知道,讓愛因斯坦得諾獎的是「光電效應」,它對量子理論來說當然是重要貢獻,但比起愛因斯坦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卻相對次要得多。關於相對論理論,沒有一個人得過諾獎,馬丁?里斯是前英國皇家學會會長,1980年代初霍金在家舉行酒會時,他還對諾獎沒給相對論理論而憤憤不平。

霍金學術界最好的朋友是加州理工學院的基普?索恩,他去年因探測到引力波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霍金70歲生日的時候他做主題講演,我在場。他最後說了很長一段話,認為諾獎必須給霍金,他從來都認為霍金比他偉大得多。

諾獎非常偉大這毫無疑問,但國內對它過度關注了。在西方大學裡,如果一個人得了諾獎,大家都會祝賀,但學校給這個人的待遇沒什麼差別,也許給他一個比較好的停車位而已。

如果極度崇拜權威,就歪曲了真正的學術意義。舉個例子,在語言上就有問題,在國外沒有科學家這個詞,就是科學工作者——scientist,但在中國一定要在裡邊分成科學家、科學工作者。有好多人因為媒體不說他是科學家而心裡不爽,這本身就很可悲。實際上霍金做出最重大的研究「霍金輻射」之前,連副教授都不是,過後劍橋大學才把他評為副教授。我們對學術地位的理解或者人為製造什麼學者之類的,太急功近利了。

很幸運的是,等到媒體過度關注他時,霍金已經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他最早最好的研究是奇性定理,在1970年代初完成。他1974年發現霍金輻射,1983年提出宇宙創生的理論,對學術界來說,1970年代他已經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明星了,只不過大眾不知道而已。他成為真正的大眾明星是從1988年開始,他的最重要的事業已經完成了,所以大眾媒體的熱切關注甚至消費對霍金的學術研究沒有太多干擾。

2、丘成桐

美籍華裔數學家、哈佛大學終身教授

2002年、2006年我兩次邀請霍金訪華。1978年第一次見到他,那時我在做一個廣義相對論的重要工作,解決「卡拉比猜想」的證明,當時廣義相對論的學者都不大相信數學家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霍金知道後寫信邀我去解釋研究,他聽了我的思路後認為有可能。我去找他時見他很高興的樣子在笑。聊了八小時後他說請我吃好東西,他就愛吃好東西,但他自己吃得狼狽,因為吞咽不下去。

1992年第二次去劍橋見他時,六個護士輪流照顧他,她們爭風吃醋。我請霍金去他喜歡的餐館吃飯,他吃了不到一刻鐘就開著電動輪椅迴避著用機器打電話。他太太越坐越不高興,跑過去吵架。原來霍金在電話里跟護士聊天。他太太眼淚流下來,他還是笑嘻嘻的。

他的學問很好,在廣義相對論上有很開放性的思想,雖然年紀大了以後比不了從前,但他的貢獻很重要,絕對是一流的科學家。可是所謂的「愛因斯坦以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這要看你怎麼看,物理有很多不同的方向,單從引力方面的研究來講,他是值得這個稱呼的。

3、孫桂均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編輯

那天早上看到新聞知道他去世的消息還有點不敢相信,以為霍金先生想像電影《非誠勿擾》中那樣看大家如何給他開一次追悼會,因為他是一位非常風趣幽默的人。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時間簡史》這本書有很多鋪墊。1988年書在國外首版引起轟動,那時國門剛剛打開,這樣的信息很多,但還沒走到把國外書翻譯過來那一步。1980年代初,吳忠超先生在劍橋時,霍金就告訴他自己在寫一部科普書,並約定他譯成中文。1988年,他收到霍金的信和初版樣書,很快譯完。找了很多家出版社,後來在我們這成功了(版權費為300美金)。真正引進該書是1992年。

社裡從1980年代末期開始策劃做《第一推動叢書》,《時間簡史》放在叢書第一輯第一本,叢書選的都是一流科學家的一流作品。到了1990年代,社會對新思想新科學極度饑渴,我們的書馬上引起了關注。我們書的廣告語是:懂與不懂都是收穫。

4、江曉原

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主任

評價霍金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這樣的判斷為時過早,因為他那些研究還缺乏實證。我們今天給牛頓、愛因斯坦怎樣的科學地位都建立在他們的學說獲得實證的基礎之上,霍金在科學史上的地位還遠遠沒到能夠確定的時候。也許若干年之後,人們會因為另外的事情而覺得他地位更大,比如主張不要主動找外星文明、警惕人工智慧。什麼是霍金最偉大的貢獻、最亮的地方,都可能隨著時間而改變。

對於《時間簡史》我評價不高,那書用國內習慣的說法就是一科普書。而且科普書的成功標尺不是暢銷,目的是讓更多讀者搞明白書中所說。但在現實中,我相信《時間簡史》的讀者十人中有九人都沒讀懂。他討論的事情本身遠離公眾生活,公眾本能的興趣幾乎是不存在的,書暢銷完全是炒作的結果。國外的營銷力度也很大,要是你說自己不知道《時間簡史》那你完蛋了,你跟不上趟了。書引進中國後,出版社也用上這樣的策略。

出版社憑什麼決定對書投入這麼大,那是它評估了書有潛質。而且霍金是西方媒體造起來的「科學之神」,在當代科學家中絕無僅有。全世界找能寫這樣書的人肯定能找到一千個,國內五個不止,只不過他們沒工夫寫。哪怕他們寫了,比那書寫得好也不頂用。

那本書里的內容遠沒有《大設計》重要,可是《大設計》的炒作力度小得多。《大設計》非常用力,有非常嚴肅的哲學思考,當然,有一個人配合著霍金寫的。這肯定是霍金在為自己做某種總結性的思考,所以我把它稱為他的「學術遺囑」。在此後的七年里,如果說霍金還有什麼重要的東西沒有出現在《大設計》里,那只有一項——他對人工智慧的警告。

為何霍金能成為明星科學家甚至被神化?中國能出現霍金式的科學家嗎?

其實,稍回顧他的經歷就能看到。

第一,出身高貴,他念的都是很好的學校,學歷輝煌,早早成為皇家學會會員,當上盧卡斯數學教授。按照經典的學術標準成為一流的物理學家沒有問題。

第二,他做的東西高冷,難以驗證且非常超前。到現在為止,「霍金輻射」觀測的驗證幾乎都沒出現,也就沒辦法證偽。有些不服的人就說他的研究已經像玄學、神學了,修辭意義上這麼說。但正是這種無法驗證的前沿確保了他科學之神的位置,神的東西本來就是高不可攀、遠離人間煙火的。

第三,他的病確實是炒作的必要條件之一,對造神運動有利。怪病使得他在世人面前怪異——到後來無法說話,手指也不能動。他要是一個正常人,就是一個比較傑出的物理學家而已。

如果只說明星科學家,那薩根、費曼、索恩都可以算是。他們成為明星的時候媒體都是深度介入的。中國科學界沒必要刻意追求這個,如果我們中間自然而然地出現了一個這樣的明星科學家,應該樂見其成,但沒必要刻意培養。

學術界到了霍金這種量級的人,基本上就是神,沒人能影響他,包括媒體。如果說炒作讓他獲得了世俗的名聲和財富,對他而言也沒啥刺激的。他弄他感興趣的玩意兒,周圍的人就在這裡頭選擇有價值的推廣、炒作,霍金也願意配合他們,這一切形成良性的互動,很難用世俗的誰影響誰的模式去理解。他在和病魔鬥爭中表現的勇氣和毅力本身是值得稱讚的,談論他的病不是對他苦難的消費,人們肯定沒抱幸災樂禍的心態。

霍金的研究缺乏實證,這是他沒得諾獎的重要原因。如果研究諾獎的歷史你會發現,其實這個獎既頒給過若干不該得的人,也遺漏了若干本該得的人。不可能有絕對完美公正的事,諾獎對霍金而言只是一個遺憾,沒什麼了不起,他作為科學之神的地位早超越這個了。

霍金對人工智慧的警告我倒非常贊成,我可能是目前國內對批判人工智慧最激進的人。我把人工智慧分成三個階段來看它的危害,近期階段是失業問題,中期是與人類對抗,還有更遠期的終極危害——假定它既不跟人類對抗也沒學壞,但消解整個人類的生存意義,那樣的話是人類自掘墳墓。

霍金更重要的警告在《大設計》里已經有了,就是不要主動聯繫外星文明。這我也完全贊成,我做過這類研究。這樣的警告在西方已經超過半個世紀,只不過國內對於這類東西我們都過濾掉,通常翻譯介紹進來的都是那些鼓吹要去找外星文明的。

5、劉兵

霍金作品在中國的主要介紹人之一、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他作為今天世界上一流的科學家絕對是沒有問題的。如果與愛因斯坦、牛頓相比,他們是最頂級的。但成為最頂級的科學家,除了與工作有關,也因為他們的時代背景、學科背景,以及正好處在非常顛覆的學科革命時期。

《時間簡史》這本書的理解難度與關注度、銷量不完全相符,尤其是國內。這種現象除了霍金的科學地位對他學術的保障,還因為他談論的是很多哲學家、科學家關注的話題。同時,他的一些觀念與人們日常的想法不一定一樣。他的身體狀況也形成了一種反差。再加上營銷策略,使得這本書不只是常規意義上的科普傳播的東西,而且成為一種以此為依託的文化現象。

一旦形成文化現象,它就有了某種獨立性,比如成為時尚的象徵。國內類似但差一點的,當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否大家都能到理解余秋雨的程度?但成為時尚以後,一定程度上就與作品本身分離了。文化時尚也是一種社會需求。

對於「為何霍金能成為明星科學家甚至被神化?中國能出現霍金式的科學家嗎?」的問題,我認為要一分為二,一是這樣的科學家,二是這樣的科普學家。之前關於錢學森之問、教育已經討論很多了,把那移植過來一樣的。我們現行的機制、考核、價值判斷一系列事情很難有良好的環境,也有我們積累的欠缺。機制、水平、關心、接受,綜合來說我持比較悲觀的態度。

霍金對於科學發展帶來負面效應的一些憂慮,外界的確對此有爭議,但這也是他很重要的影響與意義。很多科學家只關心科學、技術是否進步,缺少一種更有人文立場的考慮,包括倫理、憂患、不確定風險……霍金能有這樣的深入考慮,在科學家中是特別獨特、有價值的。

霍金去世後,前妻想將他葬於劍橋升天墓園,那是個偏僻地方,適合作為安息地。墓園雖小,但埋葬著哲學家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約翰?柯西?亞當斯和不少劍橋的老學者。

但最終,在多方關注下還是決定選擇位於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又譯為:西敏寺大教堂)的牛頓墓旁作為霍金永久的安息地。

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曾是英國君主加冕登基、安葬的地點,還為傑出人物划出一席之地以見證榮耀。

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在聲明中提到,牛頓於1727年在這裡安葬,達爾文於1882年葬在這裡,在這裡安葬的科學家中距現在最近的是1937年的盧瑟福和1940年安葬的約瑟夫?約翰?湯姆孫。

在英國,對於王室之外的人來說,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是地位最高的葬身之地。從威廉一世到現在,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還是英國歷代君王的加冕之地。而且,從愛德華三世到喬治二世之間的大多數國王和王后葬於此,但是後來國王和王后葬在溫莎堡附近的聖喬治教堂或皇家墓地。中世紀開始,葬在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的有一些貴族、教堂人員,以及詩人,比如喬叟。然後,葬於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成了英國的最高榮譽,獲此殊榮的有將軍、政治家、醫生、科學家、工程師等等。20世紀以後,因為地皮緊張,一般是將骨灰葬在這裡。

據查證,葬在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的科學家,除了牛頓、達爾文、盧瑟福和約瑟夫?約翰?湯姆孫之外,似乎只有以下幾位。

萊爾:地質均變論的提出者;約翰?赫謝耳:威廉?赫謝耳的兒子,曾任英國天文學會主席,對照相術作過重要貢獻;威廉?湯姆孫:即開爾文勛爵,19世紀經典物理的代表人物,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提出者之一。

盧瑟福和約瑟夫?約翰?湯姆孫兩位是骨灰安葬,這是20世紀以來的慣例。看來科學家葬在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大教堂的門檻實在是非常高。

有些傑出人物葬在別處,但是在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里有某種紀念碑牌(或者是雕像或窗戶)。

在牛頓的雕像和墓前面的地上,有約瑟夫?約翰?湯姆孫和盧瑟福的紀念板,下面有骨灰。旁邊還有幾位的紀念板,下面沒有骨灰。

他們是法拉第:電磁感應的發現者,電磁場概念的先驅;格林:提出數學和物理學中廣泛使用的格林函數;麥克斯韋:電磁學的集大成者,確立電磁場概念;狄拉克:量子力學的建立者之一,量子電動力學的創立者,預言正電子。

但是這些紀念平板大小差不多都是2平方英尺。格林的平板上還刻了一個風車磨坊,因為那是他的老本行。

經查證,葬在別處但是在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有紀念碑牌的著名科學家還有幾位。

分別是亞當斯:海王星發現者;漢弗萊?戴維:首次分離鉀鈉等元素,法拉第的老師;霍華德?弗洛里:青黴素的發明者之一,分享194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斯蒂芬?海爾斯:首次測量血壓;威廉?赫謝耳:發現天王星及其兩顆衛星以及土星的兩顆衛星;胡克:關於彈性的胡克定律的提出者,牛頓的競爭者;約瑟夫?道爾頓?胡克爾:植物學家、旅行家;焦耳:能量守恆定律的發現者之一;威廉?拉姆賽:因惰性氣體研究獲1904年諾貝爾化學獎;斯托克斯:數學上斯托克斯定理提出者,流體力學的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提出者之一;約翰?威廉?斯特拉特:即瑞利勛爵,因與威廉?拉姆賽合作發現氬而獲得19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華萊士:獨立提出進化論,他有個頭像靠近達爾文的墓;托馬斯?楊:波動光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對科學有很多貢獻。

物理學家兼作家斯諾在他的演講《兩種文化》中,曾經將熱力學第二定律與莎士比亞分別作為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代表。莎士比亞葬在他家鄉,但是在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有一個雕像。還好,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主要貢獻者之一開爾文勛爵能葬在這裡。

2002年,霍金在為他的60歲生日舉辦的研討會上表示,希望將他確定的黑洞熵公式刻在他的墓碑上。可以肯定,如他所願,這個公式應該會刻在他在威斯敏斯特聖彼得協同教堂的紀念板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鹽族 的精彩文章:

熟人梁文道,遠離俗人

TAG:鹽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