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正聰明的家長,只「逼」孩子做這3件事!

真正聰明的家長,只「逼」孩子做這3件事!

昨天,一名小學二年級學生楊錦麟寫的詩《我不感謝媽媽》,刷爆了朋友圈。

他的詩里,寫出來他對媽媽的又愛又恨的日常:

我不感謝媽媽,是她每天罰我站牆角;

我不感謝媽媽,是她每天逼我寫練習冊;

我不感謝媽媽,是她讓我上語文課;

......

內容很樸實,說的是現在小學生學習的日常。

可令人稱奇的是,它的結尾:沒有媽媽,就沒有現在的我。我不感謝媽媽,我還能感謝誰?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稍加嚴厲,但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想孩子多學一點,有一技之長,為將來的擇學和擇業考慮。

作為6歲的小孩子,能真切的將自己的日常感受描摹清楚,並在結尾給出一種較為「高情商」的表達,家長的教育功不可沒。

據說,他5歲時就認識了2000多個漢字,《小牛頓科學館》就看了200多本,還有《不一樣的卡梅利多》等兒童書籍,四大名著等經典的兒童版也都翻過。

從這一點上,我也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家長願意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那是因為家長不希望自家孩子落在人家後頭。

坦白講,所謂的「文學素養」,「智力超常」也多半建立在可循的生活軌跡中。每一個「神童『絕非天生的,都是基於後天培養的。

孩子的天性雖差別不大但取向卻不盡相同,有的長於寫作,有的長於表演,可以說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一股「潛力」,朝著各自的領域發展。

下面這3件事,家長一定要」逼「孩子養出習慣,受益一生!

1、廣泛涉獵知識的孩子,多數博學多才

有人說,「人生只有三天,即昨天,靠書籍啟蒙;今天,靠書籍導航;明天,靠書籍開拓。」讀書是個慢工夫,一旦見效就終生受益。

學習上,許多孩子懼怕寫作文其實就是缺乏閱讀所致,頭腦里沒有新穎的素材,寫出來的東西模稜兩可,句子不通暢,經常詞窮。

這個時候,即使沒有金山銀山,家長照樣可以給孩子買幾本書,因為通過閱讀增長孩子見識的廣度和深度,是最值得的投資。

至於選擇什麼樣的讀物,往往因他的興趣而異。學的東西越廣泛、涉及行業越多,孩子才能為自己爭取更多機會,選擇的餘地也更多。

更深層次上,閱讀讓孩子看待問題有多重角度,讓孩子看到了不同的思維與表達方式。

胸藏文墨懷若骨,腹有詩書氣自華。書無好壞之分,只要內容健康都適合孩子閱讀。

孩子花在書本上的每一秒,最終都會沉澱為將來更好的自己。

2、做不願做的事情,孩子才能成長

大多數的孩子都有畏難情緒,遇到不會的就退縮。

記得上學期我挑選學生參加學習知識競賽的時候,聽到通知後學生紛紛面露難色,找理由推脫,甚至當日請假乾脆不來。

後來我發現,孩子之所以犯難是因為他們總是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輕而易舉的獲得成功。

但正是這份不刺激、沒勁的成就感讓孩子面對超越自身的挑戰而失去信心。

如果完全放任不管,不是尊重學生,而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

這世上沒有人能夠只做自己喜歡的事,小時候多享的那些福,長大了是要還回來的。

正如蔡康永說的: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後來就越可能錯過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真的是這樣。」

作為孩子,沒有很強的自信心,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的幫助,父母要「逼」著他養成知難而上的習慣。

做從未做的事,做不願做的事,做不敢做的事,他們做到了做好了,自信就有了。

3、從小擔起家務的孩子,最是懂得承擔

今早晨讀,我看到一組非常有意思的數據:

愛做家務的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為1:10。愛做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父母更省心。

現在很多老一輩的人埋怨年輕人沒有責任心,整天想著混日子,對家庭沒有責任感。

其實仔細想一想,這多半是家長慣出來的,過分擔心孩子,不捨得讓他們干一點臟活累活。

讓孩子參與做家務,讓他們知道這是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責任和必修課,體恤父母勞動的不容易。

他們只有付出了,吃完苦的,才會對來之不易的「甜」格外珍惜,逐漸培養起責任感。

試想,如果有一天,自己上班的時候,家裡的「小田螺」在為我們燒菜做飯洗衣服,這場景該多麼溫暖?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強,他獨立生活的能力就強。

社會上並不缺少有才華的「窮人」,可大多數人卻能力有限,如果想要孩子將來在社會上立足。

那麼不管貧窮還是富貴,家長一定注重孩子能力的培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防止孩子玩手機上癮,美國父母的做法值得學習!
別再逼孩子學習了,先花1天時間做此事,新學期成績突飛猛進!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