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談論書法,你首先要是個有學問的人

談論書法,你首先要是個有學問的人

為什麼談書法要先談文化呢?「文化」問題,是一個根源問題——一切問題都必須從這裡談起。這個問題如不明確,就沒有了依據,其他問題就沒法談起。尤其,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標誌。

「漢字」與「漢文」

中國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但一直流傳使用到今天的卻只留下了我們的漢字。這是因為她一開始就抓住了「文字」的本質,儘管在歷史的發展中,在形體上有很大的變化,而在基本原則上,只是愈來愈完善、精密而已。

漢金文

從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比較系統完備的甲骨看來,以「形」狀物,合「形」會意,象形為本的成字要領,很早已成了漢字最根本的原則,這就使她超越了諸多的限制而發揮出可傳至久遠的功能。所以我們說:漢字是中華兒女智慧的結晶。

譬如「又」,是手的象形,兩個手同向左,一上一下,則是朋友的「友」;如果兩個人出手相對,則成了「鬥」(斗)。

再如「人」,兩個「人」同向左,則是「從」;同向右,則成了「比」;如一左一右,則成了「北」;如一正一反,就成了「化」。

刻畫文字

另外還有直接作符號專指某處的「指事」,一形一聲的「形聲」,輾轉相注的「轉注」,以及借字代用的「假借」等等,合起來稱為「六書」。

應該承認:這種為了解決長遠的交流傳播的實際方便,創造出了把形、音、意集中為一體的漢字,確實有著無可替代的科學先進性。我們不敢作更遠的展望,想到那遠的、人類語言都達到了統一的「將來」,僅從已經過來的歷史或者比較近的「將來」來看,她的先進科學性是無可懷疑的。我們這樣說,絕不意味著她不有待於向更高處發展,更不意味著她已十全十美,她當然在科學性上還須作更縝密的研究、改進。

再說說「漢文」。由於漢字在鍥刻以至於書寫上,都有一個麻煩的過程,在展現中需要簡單直接,因此,在行文上自然地要求「簡約」,要比直接記音成文的辦法要簡而無誤。

於是,我們的祖先便發揮了極大的思維才智,創造、總結出來了一種「結字成文」的「文字」規範,逐漸通行於神州大地上。這套系統不是古代人們的口頭所用,主要是書面的一套體系,所以稱之曰「漢文」更確切一些。

「漢文」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每個「字」的作用,集結成文字規範。古文中的名篇、名句一直流傳到現在,為人們所喜聞樂道。這充分說明了我們的「古文」並沒有「過時」,她有著她了不起的生命力。

歐陽中石先生作品

我總這樣認定:漢字是中華兒女智慧的結晶,漢文是漢字晶體連結成閃閃發光的「串珠」。這是中華文化中一組「亮點」,也許正由於她們的存在與發展,中華文化更有展現的方便舞台。

怎樣理解「書法」

「書法」一詞的意思,一直不十分明確。很早時是說寫文章的一種筆法,以後轉成為書寫漢字的一種規範。在流傳中,甚至以為如果只局限在書寫法度之內會降低了「書法藝術」的高度。甚至有人認為一幅字就是一張「書法」了。應當說,不管高看一眼,或低看一眼,都不關緊要,無論怎樣都與書寫的問題有關。但規範、法度、過程、成果,應有所區別,本不是一回事情,籠而統之,不太合適。

如果把「書法」概括起來,無論規範、方法、書跡、評論、分析、鑒賞、考訂,甚至文字學,用具等等都積聚梳理在一起,說這是一門「學問」,倒是很合適的。尤其我們不要把「法」簡單說成「方法」,而理解為「佛法無邊」的「法」,則可以說得過去,不會產生些糊塗觀念,再不致拿著一張寫成的字叫做「書法」了。

「書法」是一門有關書寫的學問

書寫的內容是文字,文字的展現必須解決實際問題的。如果寫出來不能讓人認識,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因此,它必須寫的是字。寫出來的字還應該儘可能地好看,否則就會大大降低了它存在而動人的力量。因此,寫出來的字必須正確、美觀。

怎樣才能正確美觀,就需要從許多工作方面進行考慮。比如字的形體、字意的組合、辭意的合時合體。字的形體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書寫內容,在歷史上有成功的規範,歷史上早已經有了評定,我們對於這些都不能粗疏任意。

到底「美」「不美」,不由我們來定,歷史的眼光不能,忽視,發展的眼光不能迷惘,人類社會必然有明晰的看法。……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因此,鋪開來看,我們現在世界上所存在的學問,一點瓜葛都沒有的學問幾乎沒有,對於一個文化人來說,這許多的學問,不能是無用的。當然有些是距離近的,有些是更直接的。諸如文字學、文學中的詩、詞、曲、聯,字體書體的歷史、美學、哲學、品鑒理論、行款格式、稱呼儀禮、甚至紙墨筆硯都有許多講求,都是些必不可少的知識。

還要說到「法書」,這確實指的是通過「書寫」而形成的「書跡」情況而說的。

過去對比較「好」的書寫作品作出稱讚,說這是一件「法書」,意思是說:這是一件可以作為「法式」,作為「榜樣」,可以作為學習「範本」的作品。這種「作品」之所以被稱作「法書」,說明它本身已經是一件很有價值的「藝術品」了。在這種意義上說,「書法」是關於藝術的一門學問,通過這門學問的研究,要求有所「落實」,當然要落實到「作品」之上。因此,應該說這是研究這門學問很重要最直接的一個落腳點。

歐陽中石先生

學問的發展,越來越細,越來越深入,表現的側面越來越多。要求把許許多多的方面都集中到一個人身上,很不現實,社會在進行著各方面的分工,應該互不偏倚,互相尊重,從不同的方面集中成一門學科的研究,必會取得很好的成效。尤其把「理論」的研究和「實踐」的實際感受經驗結合在一起,一定會在相互印證參照中得到更全面的收穫。

關於「書法」實踐的問題

我每每說,漢字是中華兒女智慧的結晶,漢文是晶體結成的串珠。現在再說一句,「書」是「串珠」之外的絢麗「光環」。至於如何能使文字得到展現,如何使「書法」的理論落實到實際中去,則必須要有展現的能力的問題。

關於「學」與「練」。人們常說,在練字,「練」就是自己在實踐中摸索成功。自己不斷實踐,要用「功夫」。「功夫」就是「時間」的積累。一個人的生命時間不是無限的,做了這個,就佔用了其他,充其量能有多少呢?再說每個人的時間都差不多,「功夫」豈不大家一樣,成就應該是差之不多。

黃庭堅手跡

但事實上的確優差之間距離極大。所以我不太同意下「功夫」去「練」。「練」不得法,很可能是重複自己的錯誤。當然,必要的時間是必不可少的,但,用的「時間」越少而取得的成績越大,才是最「合算」的「生意」。「學」則是把人家已經公認為成功的東西拿到自己手中來,不必自己去摸索,費事的不要,錯誤的不要,專揀好的拿,這是多麼「合算」的事!

當然,首先要能辨認「好」「不好」。肯定一開始自己是無能為力的,必須聽一聽社會歷史的意見,不需要獨特的偏見,而要聽公允的社會歷史的共識。「取法乎上」,是「便宜」的路程。認定目標之後,就要一點不差地把對象完全拿了過來,就是紋絲不改惟妙惟肖地學到自己手上來。

鍾繇《宣示表》

這樣,第一「煉」好了你的眼睛;第二「煉」好了你的手,看得既准,看到了就能寫得出,你的書寫能力就了不起了。可能要寫好一個字是很困難的,但只要會寫這一個字,第二個字就容易多了。能會了兩個字,以後的第三、第四,就步步容易多了,會上十來個字,差不多許多字就都會了。這種「先精而後深」的規律,是給能夠抓住第一個字的人準備的,與那種從來都是一摸就過的人無緣。

這種「學」的方法,大家可以試試看,如果真能寫好了四、五個字,結果其他都不會了,可以推倒這種「學」法。不妨「上」一回「上當」,試試再說。總的說來,不「學」光練不行,太費「功夫」,「學」而學不死,一定結果是「不死不活」;所以「學」必須「有實效」,抓死一個,越抓越多,「學」得雖「少」而「會得多」;這是「學」中最「便宜」、最「合算」的方法。

「書法」實踐,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只要想達到一般的水平,是人人可及的。以上只是我一些很幼稚的膚淺的看法,說出來請專家朋友們指正。我希望「書法」這一學科,能夠從各種學科中汲取豐富的營養,並能夠為各學科提供方便,在社會的發展上煥發出她應有的光采。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開學季,是學書法的最佳時機!
齊白石88歲畫的蟬,容我先壓壓驚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