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謝郁震宏、周華誠、陸籽敘、楊滌江、朱自謙、章耀等老師,美言二十四記畫展

多謝郁震宏、周華誠、陸籽敘、楊滌江、朱自謙、章耀等老師,美言二十四記畫展

2018年3月6日下午,我的小展【二十四記——金雪畫節氣】在海寧市張宗祥書畫院開幕。感謝李惠明院長主持開幕式,感謝俞學良主席主持座談會,感謝郁震宏、周華誠、陸籽敘、楊滌江、章耀、朱自謙、吳文君、朱松、孫艋等諸老師捧場並座談。以下為老師們的美言鼓勵。

按發言順序排:

郁震宏(桐鄉,著名學者):

金雪老師的畫展,今天我是第二次參加了。她的畫我一直很喜歡,包括我周邊很多朋友都跟我反映說很好,特別喜歡。

我呢是一個外行,只能講題外話。我講講今天看了這個畫展的一個觀後感。金老師的這個畫呢,我印象最深的感覺就是很親切,好像就是小時候經歷的那些場景,譬如說清明節吃的那個,我們叫清明圓子、清明糰子,現在普通話可能是這樣叫的。還有那個馬蘭頭,現在這個時候很快就要可以挑馬蘭頭了啊,這些場景對我來說特別的親切。

因為這些元素都是中國元素,是中國元素當中的江南元素。既不同於西方,也不同於北方,是純粹的江南的這個場景,所以呢,看著特別親切,就是回到童年的那種感覺。

那麼,怎麼會突然間想起這個?因為這個二十四節氣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當中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進入農業社會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海寧的地方學者眾多,我剛才跟周華誠老師聊天時,周老師也是這個感受,說到了海寧,我們這些稍微讀點書的人壓力很大,很心虛,因為海寧的大師太多。我想起清代時候海寧長安有一個農學家,叫鄒存淦,鄒存淦這個人寫過《修川小志》,很有名的,對海寧地方志影響很大。他還有一本書呢叫《田家占候集覽》,這部書呢是農學方面很重要的一部著作,後來收在《續修四庫全書》當中,他就是用這個文字來記錄節氣、農學這些事情。金雪老師用畫的形式來反映這個農事,我想也是海寧地方史上的一個佳話,可以說是對鄒存淦的一種歷史的呼應,所以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周華誠:(杭州,浙江省著名作家)

真是不好意思,我講什麼呢?剛才郁老師也說了,他看不懂,我就更看不懂畫了,但是我可以講一點自己的感受。我覺得今天天氣特別好,是春天般的感覺。金雪的畫,也是有春天般的感覺。

我跟金雪見面是第一次,我之前在網上看到金雪老師的畫,就特別驚奇,我覺得一件美術作品也好,或是別的文學作品,其實是一樣的,它的藝術高度當然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普通讀者來說,我們最直接的感受,它是不是能帶給我們快樂?它是不是讓我們覺得歡喜?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難的一個標準。

後來我們在做一本書的時候,很榮幸邀請到金雪老師,為我們書做插畫。這本書叫《草木滋味》,她的畫讓整本書增色。後來我們又有一個新的策劃。我最近幾年,都在老家種田,就像郁老師說的,農民的種田,其實真的就是跟著光陰在走,跟著太陽走這麼一年。

可巧了,金雪老師畫二十四節氣,跟整個農事,跟整個大地,跟整個大自然非常接通,這個氣脈是相通的,所以也非常高興,我們把金雪老師的畫邀請過來,我們又合作了一本書叫《草木光陰》,這本書會在三聯出版,我這裡做一個預告。

確實,我覺得金雪老師身上就有很多東西讓我特別感動,她不僅僅是想畫。她的作品帶給人美的享受。我們有個「稻友群」,大家經常會看到金雪的畫,就說太高興了,其中還有金雪畫我們稻友插秧的場景,下面的展廳里,有好幾幅畫都是我們稻田裡的場景,大家插秧,還有我在稻田裡插秧……大家就問,說這個畫家年齡多大?大家特別感興趣,特別好奇。這個反應出什麼東西呢?就是金雪老師畫里有童真氣,這也是非常難得的。我們經常在看國畫時,覺得很高深,不可親近,實際上我覺得童真氣或者這種童稚氣,在藝術里也是非常難得的東西,在文學作品裡也一樣。此外,金雪的畫,還有地氣,並且有雅氣。

陸籽敘:(杭州,中國美院客座教授)

繪畫需要別才,也需要長期的風格化探索。金雪繪畫之所以與眾不同而予人唯美聯想,即源於人她童子功成後的不息努力,加之長期對生活的細膩觀察,以及對表現技法的不斷探索。就其繪畫風格而言,既是生活化的,也是唯美而至詩意化的,在當下的專門畫科中並不多見。

誠然,作為一種繪畫語言及其形式,她的繪畫給予觀者更多的還是唯美至上的畫境營造。或為嚴冬,或為盛夏,或為煙花拂面的暮春,其氣氛的渲染,一經點景人物的視覺引導,便有了具體可感的審美內涵。

在以多元化繪畫風格取勝的當下,多數畫家在形成風格.的同時,也使畫境生活氣息銳減過半。而金雪表現二十四節氣的繪畫,則在彰顯風格的同時,也令觀者感知了二十四節氣與人類息息相關的時令變化,從中散發出濃郁的生活氣息。

此等生活氣息,首先緣於畫家對於生活深入細膩的觀察,把握住最能體現時令特色的唯美場趣及人物動態,因此很接地氣,值得倡導。我認為應該提倡這麼一種既富有生活氣息,又不乏個性化風格創造的路子。

今天我看到這些畫作,倍感生活的親切,也感到了後生可畏。我們搞傳統山水畫的,程式化筆墨過人的不少,但能以生活感人的卻寥寥無幾。為什麼?因為程式化的東西太多了,以至於淡化了生活本真。因之我是很欣賞金雪繪畫意境中所呈現出來的生命感受。

因此,作為一個畫家,應該到生活當中去。即便是像金雪這樣於上班下班的途中,抑或於休閑時光引發的生活感受。這種生活感受,一經入畫,即會令人視而可感而浮想聯翩。

至於這種間於中西之間繪畫語彙,在專業的人來看,難免會有一些異意。譬如,純中國畫的人會覺得她的畫境營造不應該這樣,不應該那麼畫;純油畫的人、純水彩畫的人,著眼於專業也不無意見。我想,也許這正是金雪繪畫的魅力所在,因為她在路上,她的繪畫語言仍在探索的過程當中,這些異意不足為奇。

總之,我覺得金雪的畫藝富有童子功成別才,又有以造化為師中的獨特感受。因而其繪畫所呈有生活,接地氣,且具風格,在明喻節氣的同時,予人諸多唯美聯想。

楊滌江:(海寧,原海寧美協主席)

元宵佳節剛過,金雪在張宗祥書畫院舉辦她的第四個個人展覽 ,這是件值得大家祝賀的喜事。今天的展覽的內容有著十分豐富的內含。展示了畫家金雪走過的一條路,一個藝術求索創新的歷程,它不是一個句號,而是一個新的轉折點。

為什麼這麼說呢?金雪畢業於中國美院附中,富有藝術才華而又非常自愛。按照金雪的個性,她繪畫的特長以及她繪畫的能力,她就是這麼一個女孩子,長不大的,生活在自已作品中,永遠年輕的小女孩。前幾年,她作品的題材,她所關注的生活,她所描繪的對象,雖然比較狹隘,但畫風輕鬆,情感真實,這是她的作品在微信和網路上愛到不少粉絲的點贊和追捧的在要重要原因。這是她的優點也是她的弱點。但是弱點運用得好也可以轉化為優勢。

她的第一個展覽【一朵花的一個季節】在海鹽博物館展出的時候,金雪所展示的作品,主要的內容就是回憶。回憶在美院學習時候的南山路、校園和同學的生活,回憶自己孩提生活,這些部分組成的一個展覽,當時在展覽的時候我談了自己的感受:金雪的畫令人傷感,讓人惆悵,摧人流淚,想哭,是吧?實際上那個時候的金雪正處在這麼一個相當傍偟的階段,她的生活範圍和工作就是這麼一個圈子,她還沒開竅。看到以前的同學有很多很好的作品,但她自己沒有,她很苦惱。她要找自己的路。但路在哪裡?——「找回憶」,通過回憶,她找到了自己要表達情感的這種方式,她搞成了展覽,體現了自己的價值所在。對金雪這就是一個可喜的開始。

第二個【家有女孩】、第三個【小城海寧】,展覽都在海寧市博物館,當時她讓我寫點文字,我就對她做了這麼一個判斷,我說你選擇了一個好的起點,你開始有你自己的東西。你的作品在這個微信上受到很多人的喜歡,認識的人、不認識的人,都受他們的喜歡,所以我說這是一個好現象。但是我又說,作為一個藝術家,你不可能永遠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間,你需要關注更大的範圍和內涵作為你自己的繪畫題材,那麼今天這個展覽呢,我看就是對文化的深入的理解之後的一種闡述。二十四節氣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瑰寶、經典,是我們祖先在農耕文化中間長期應對和總結起來的一種文化,非常神奇,應時很准。比如今年的三月五號是驚蟄,三月四號晚上就打雷下雨,就差這麼幾個小時,就那麼准。中國的農民們幾千年來就按照這麼一個規律,在從事農耕生產,人們的生活跟二十四節氣切實相關,非常的應天時應地利。所以這種文化,精細地抓住了一個新的開拓的領域,還可以把它不斷的開發。

這個進步,我感覺是一個重大的轉變,關於我們的文化,她所面臨的對象,她所要表現的對象那是無限的,金雪她自己必須要有更深的積累,還不能扔掉自己,還要讓人感覺到是你金雪,你畫的讓我們感動,讓年輕女孩子感動,讓老年人看了是這麼回事情,不要扔掉觀眾,保持自己的風格,還要進一步充實……這樣肯定會有更深的一些發展。我作為一個曾經教過她的老師,看著大家都在支持她,為她點贊,我感到很高興,學生的成功就是對老師最大的安慰,也是鼓勵。我們也應該慢慢地向她學習,謝謝大家。

朱自謙:(海寧,原海寧美協副主席)

就像前面幾位老師講的那樣,金雪的畫,很親切。原來呢,她畫回憶;後來呢,她開始關注周邊;那麼現在呢,她更加貼近生活,讓我感覺到那種親切感,這是非常難得的。

金雪她總說自己的作品很小,從來參加不了省展。但是,我覺得這個短處就是長處,如果你用的好的話,別人不能替代你的這種創作。

章耀:(海寧,海寧美協副主席)

我和金雪,都生活在海寧這個地方。金雪從美院畢業,數十年就這樣慢慢走過來了。尤其是近幾年,看著金雪創作的作品,量大,展覽多,感覺她藝術創作的激情迸發出來了。

對於她的作品,我最大的感覺是什麼呢?我就覺得她在畫自己。我剛才跟人在聊到,有些人的畫就是很用力地在說明,在宣洩,讓人覺得累。金雪畫畫是不累的,因為她都是畫想要反映的東西。名山大川也好,鄉下街邊轉角也好,很普通的一個畫面,一座山,一片水,凡是她有感受的,就隨心而畫。畫出來的就是她自己的思路,她自己的生活。

金雪的畫就是她的自傳。(「海寧本土女畫家在畫自己中獲得靈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每一幅都天真可愛」)她畫自己,畫自己的女兒,也畫她女兒的小夥伴。她把自己的經歷,非常有情感地反映出來,而且呢,有一種文學意味在裡面。金雪是敢畫的,不管是人物還是風景,油畫還是水彩;她是有技法的,但有技法又不講究技法;她又是會營造的,能營造出氛圍和詩意。所以,金雪的畫讓人看了以後很舒服,作為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我能感受到她對生活著的這片土地的柔情。這就是我對金雪的畫最大的感受 。

吳文君:(海寧,作家)

我認識金雪已經好多年了,最早看到她的畫是在2005年吧,但是認識她快2014年了。好像跟她是兩條單行道,一邊欣賞她的畫,一邊欣賞她的人,因為她的孩子跟我的孩子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都在同一所學校,然而那麼漫長的時間我們一直都不認識。我只是在不遠不近的地方看著她,覺得這是多麼美好的一個人,也不敢輕易地上去問她「你是哪個孩子的媽媽?」好多年之後才把她的畫和她的人對上號了。認識她之後,我才感覺到她的畫真的跟她的人是一致的,就是說她的內心跟她的目光,跟她所看到的東西都是一致的。

從寫作上來說,客觀地去寫,把自己放到作品當中去寫,這是兩條不同的路。金雪屬於一直把她自己放在她的繪畫當中的那一種。她有自己的天地。早些時候,我覺得她還是有她小小的局限,注重生活的閑情多一些,比如說孩子啊,花花草草啊,可能那個範圍比較小。但是近幾年,看了她的「海寧小城」、「節氣」,我發現她的天地越來越大。特別是看到她為《草木滋味》配的圖,我當時很驚訝,因為能把農田畫得這樣有趣味,有詩意,非常不容易。如果她內心沒有對稻田、對那些在稻田裡勞作的人所體現的狀態有所感受是畫不出來的。她必須得要有她解讀萬物的特別的、與眾不同的目光,才能心到手到,才能把所見之物用所調的顏色畫出來。

我其實對畫也不懂,但我漸漸發覺我總歸是能從她的畫裡面有所發現:原本已經熟視無睹的生活,已經熟視無睹的風景還能有這樣的表達,還能有這樣的情緒和這樣的感受。

何錚:(海寧,高級農藝師)

看了她的畫,就一個字:「真」。我今年84歲,在海寧工作、生活近六十年,在近六十年的時間裡面,接觸最多,了解最多的是農民、農村、農業。金雪的畫展《二十四節氣圖》,畫的也是農民、農村、農業。她的畫真實,真切,真情。大家可以看看,她的每一個簡潔的畫面裡面都充滿了對農民、農村、農業非常深沉的感情。她的心和我和每一個農業工作者的心是相通的。

另外,她抓住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她的那些小小動人的畫作,恰恰可以通過微信、網路平台,迅速大量地傳播,能夠讓更多的觀眾了解她的畫,喜歡她的畫。

我昨天晚上剛剛回到海寧,有幸趕上她的畫展開幕式,很高興,很有收穫。

葛曙明:(海寧,書法篆刻家)

我不是畫畫的,但我很喜歡看畫。我有幾點感受啊,第一個呢就是金雪的畫它特別的貼近生活。我們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在這個過程當中,其實體現了她對生活的一種感悟,從她之前的《家有女孩》展,到《小城海寧》,再到今天的《二十四記畫節氣》,這樣的一個過程,其實也是體現了她從自己的小生活,走向一個大生活的一個過程。

第二呢,我覺得金雪的畫面顏色、她線條的表現都特別輕鬆。我在想,金雪她是出生在硤石鎮上的,畫里的很多東西實際上不是她原來童年生活中所經歷的,尤其是二十四節氣,這裡面所反映的很多是農事生活。經過這幾年城市化進程以後,生活中農耕社會的影子越來越小,我們小時候還能看到那個插秧啊,收割啊還有水車啊,這些比較原始的東西,我們在農村長大的孩子都能看得到,但金雪她從小生活應該是在城裡面的,她不清楚的。

那這裡,我們就發現一個問題,就是你看她畫的很輕鬆,但是事實上這裡有她前期的一個對生活,包括對她所要表現的事物一個深入的觀察和思考,不然的話,她怎麼能很隨意很畫出一個她從來沒有見到過的或者沒有經歷過的這樣一種生活場景呢?

姚娜:(海寧,畫家)

我跟金雪認識已經很多年了啊,她是我來海寧認識的第一個女畫家,也是女友吧。她除了畫畫以外,還喜歡做菜,雖然做菜的味道我也不知道什麼樣啊?但是呢,她都會給這些菜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反正呢,菜的顏色也很好看。她還喜歡做衣服,以前她喜歡江南布衣,然後每次呢,一個款式的衣服她又不好意思同樣的去買四五件。或者,喜歡了這這個款卻不喜歡它的顏色,又或者,喜歡了這個款和顏色卻又不喜歡它的質地,所以她就讓我幫她在網上找布,她自己照著做,裁啊剪啊縫的,她覺得很有趣。所以呢,我就覺得她很熱愛生活,也很認真。

我剛認識她的時候,她很多作品是以純水墨的畫為主的,直到她女兒可可到上海讀了大學以後,她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畫畫了。她還很關注生活中的美,比如我們出去逛個街,路過一條小河,我還在傻乎乎地東看西看,她已經兩三張照拍好了,她說這朵花好,又說那棵樹好。好了,回到辦公室兩三張已經畫好了。也就是說,她一直會去找自己喜歡的畫,畫她自己喜歡的東西。

朱松:(海寧,海寧美協副主席)

我的感覺有三點,第一是我覺得金雪她很享受作畫這個過程,她的畫給人一種什麼感覺呢?優美的,詩意的,浪漫的……,跟她平常的言行舉止實際上是統一的;

第二呢我覺得她畫展的題材選得好,她選擇的題材是老百姓比較熟悉的,那麼只要她畫出來,就能引起大家的很多聯想,所以喜歡的人就比較多,是通俗和高雅的有機結合;

第三呢,我覺得她畫畫時敢於嘗試,同樣的一個題材,她可以在不同的材料上面嘗試,我今天看了她的畫之後,發現她的用紙可以是宣紙,可以是卡紙,也可以是水彩紙等等;顏料的使用也是如此,同一張紙張上,她可以同時用中國畫顏料、水粉顏料或水彩顏料,這樣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些畫法我覺得也非常好,因為她有這種想法畫法,所以畫面就會有新意,就像這次畫展上傳統的二十四節氣老題材,她畫出了新的感覺,這次畫展我覺得是不簡單的,對我來說印象特別深刻。

毛紅燕:(海寧 文聯)

我們文聯《海寧潮》的封面用過金雪老師的畫,她畫里的那種江南水鄉的氣息給我們刊物增色不少。所以今天我一看到展訊就趕來了。金雪老師的畫既有那種朦朧的詩意,還有的就是日常中的那種生活氣息,比如那幾幅描繪了她女兒在各個季節天真爛漫的生活情節,充滿童趣,非常打動人。

郭頌:(杭州,老年大學教授)

金雪的畫給我的感覺,就是田園詩的感覺,春天茫茫的那種細雨的感覺,她以她自己這麼一個獨特的女子的比較細膩的心理,描繪了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那種真情實意。看著她的畫,我覺得很活潑。一個是她活潑了繪畫形式,另一個是她活潑了繪畫的那種情感,她把自己的心情融合到自然中去,所以你看到她的畫就感到是一首詩,這是我最大的一個感受。

孫艋:(海寧,畫家,張宗祥書畫院副院長

很高興金雪老師能夠應邀到我們書畫院來舉辦這個展覽,起初在策展的時候金雪老師和我們說,想做一個有關二十四節氣的展覽,我們當時就覺得特別好,這是畫展同時也是在傳承和發揚我們中國的傳統農耕文化。記得我小時候,還能很流暢地背誦「二十四節氣」歌,現在的小孩子對節氣可能已經沒有什麼概念了。

我和金雪老師認識也有十多年了,那時她還是在博物館當辦公室主任,工作比較繁忙,作品不多,但十年之後,繪畫作品成井噴狀呈現,其實這個現象並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兩年時間能夠完成的,這其實在於她平時對生活、對藝術的深入觀察、思考和積累。

看金雪的畫,首先是能感受到強烈的地域性,江南風物的感覺非常明顯;第二是,有非常強烈的個人符號,辨識度很高。她在繪畫過程中不拘泥於某種特定的繪畫材料和繪畫技法,無論材料和技法上,而是很純粹的把生活中一瞬間的想法或者內心感悟表達出來,用她認為合適的載體呈現出來。所以我們可以感受到金雪作品裡傳達出的濃郁的生活氣息。相信對於一個善於在生活當中發現美的畫家來說,她以後的藝術之路會越走越寬闊!

「海寧本土女畫家在畫自己中獲得靈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每一幅都天真可愛」

——感謝「硤石小鎮」宣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朵花的一個季節 的精彩文章:

TAG:一朵花的一個季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