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知道昔稱綿拳的虛實之說,對練太極有好處

知道昔稱綿拳的虛實之說,對練太極有好處

太極拳昔稱綿拳或軟手、化拳,以其動作綿軟而又能化解對方來力,拳理見有虛實之說,沒有什麼「陰陽」之理。先賢認為用「陰陽」之理解讀太極拳的核心問題比綿拳的「虛實」之理更透切更完整,所以在太極拳的每招每勢中都體現了虛實與陰陽的內在聯繫。但不是每個人都能以正確的「陰陽」之理來指導和印證練功習拳。作為追求體用結合的太極拳愛好者,不妨了解一下綿拳的技術情況,我認為這樣由朴化玄對練功習拳有好處。簡述以下:

據相關資料介紹:綿拳以柔為主,綿綿延長,是一種均勻柔和、圓活連貫、剛柔相濟的拳術。它的運動柔似棉花,形意相隨,連綿不斷,動作運行處處為弧形,同時勁力寓於其中,舒展沉實,得勢則剛,擊人以寸勁。在實打中手掌隨對方的活動延伸,隨對方的勁力柔化綿進,故又稱為延手。該拳在精神上要求純靜專一,姿勢要舒展自然,動作要輕鬆柔和,綿綿「延長」,勁力要「柔化綿隨」。發力時要沉氣猛呼,以胸腰帶動兩臂,要先肩後臂,完整有序。綿拳技擊上的特點是在對方進攻時柔而化之,防後發招。由於這個基本特點,無論在動作上和勁力上都要求先吞後放:吞有收的意思,是防,又稱蓄力;放即是發,在吞之後接著進行放而發招。

說稱謂是綿拳也好,說稱謂是太極拳也好,其中重要東西之一的鬆軟還真的不好練呢,不是鬆懈,亦不是軟塌;而是鬆了沉下,沉了生輕,輕了變靈。比如:兩臂如綿裹鐵異常松沉,有如軟節鋼鞭又軟又重。身勢松得軟若無骨的樣子不是瑜伽、舞蹈的姿勢動作,而是松中有彈力,軟中見韌勁。松中有緊,緊中有松,有個太極拳明師說:「練時緊中松,用時松中緊」;柔中有剛,剛中有柔,太極拳理論家陳鑫說:「用剛不可無柔,無柔則環繞不速;用柔不可無剛,無剛則催迫不捷」,難練就難在剛多少柔多少的準確把握上,謂之相濟中和,這是運用虛實的較高層次。

太極拳宗師楊澄甫在《太極拳說十要》中指明:「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綿拳也好,太極拳也好,都得明白「虛實」之理。困擾不少太極拳愛好者的陰陽學說,在用陰陽學說的哲理指導練功習拳中,有著這樣或那樣含糊不清、之乎者也的疑惑。而綿拳、太極拳的虛實,是實實在在、兩個完分割的實體,虛就是虛,實就是實,根本不存在相互依賴、彼此影響的同一體的概念。對於太極拳初學者而言,講虛實交替相對容易懂,說陰陽互轉就不是那麼容易明白了。前輩指出:「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有此一虛一實。」由此可見太極拳的所有動作都有虛實,通常分為腳的虛實、手的虛實、手與腳的虛實等等,行拳走架和推手對練中始終有虛實的轉換。值得注意的是:練功習拳的「虛」,在靈活、鬆軟、輕靈、含蓄的動作中,同時具有靈活多變的遊動性的張力,瞬間可以演變為堅不可摧的支撐力,這就是,虛中有實、虛虛實實。練功習拳的「實」,在緊張(不是蠻力拙勁的狀態,而是合理運用勁力的狀態,比如太極拳名家牛春明說「裹襠的作用在使兩腿保持緊張姿態」的那樣)、堅實、沉穩、厚重的動作中,同樣能隨機應變,通過反覆的摺疊,就可以頓時空如無力的使對方如臨懸崖;引進落空是實中有虛,實實虛虛,變化無窮。在推手當中,明確自己的虛實和判斷對方的虛實是較為重要的,適應對方而及時變換虛實的功夫要細練苦練。比如「避實就虛」,理解起來並不難,然而真正做好卻絕非易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九松十要一虛靈,學好太極不要愁
太極也是一種自我耕耘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