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要不經意,孩子很在意

不要不經意,孩子很在意

教育意識影響著教育

家長、老師、學校、社會是一個孩子成長的環境, 我們給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也就影響了孩子的一生,所有的語言都是教育,所有的行為都是示範,我們要優化孩子的成長環境,讓孩子真正的茁壯成長。

處處是教育不要不經意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也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家家都望子成龍,戶戶都望女成鳳;國家也是把未來寄託於年輕一代,總之孩子就是一個家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未來。那麼如何塑造教育孩子,讓年輕一代茁壯成長,是每一個家庭、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的重大課題。

今天我就身邊的感受略談一二,以期激起思考、引起反思,修正行為,給孩子一個健全的人格、善良的品性、向上的力量。

細節一,老師和家長在和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有一句話經常掛在嘴邊,比如老師經常說「把作業給我寫完」「把這首詩給我背會」「把頭給我抬起來」等;家長們也經常會說「把飯給我吃了」「把襖給我穿上」「把家務活給我做了」等等不一而足。無論老師還是家長在讓孩子們做一些事的時候往往都用上了「給我」二字,這樣的話細想真的有些可怕,「把作業給老師完成」唉!真的麻煩,為了給你完成作業讓我太累了;「把一首詩給老師背會」,老師,不給你背行嗎,真不好記住,你就別難為人了。「把飯給媽媽吃了」你自己吃就得了,我還不想吃呢。其實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是在用最真的心,想讓孩子們得到成長,可是這些語言的大量使用,給孩子灌輸的思想或者潛意識是什麼呢?這些原本就正常的,自己的事情自己應該為自己負責的,卻演變成了自己為了老師,為了家長而做事情,無形中責任意識、擔當意識逐漸喪失,無法真正點燃孩子心中成長的發動機,各種事情做起來不是發自內心,只有靠強迫、強制,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你所看到的種種事與願違,就可能在平常的這些話里埋下了種子。

所以,我們改掉這個習慣,強調孩子的個體意識,自己對自己的負責意識,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自己完成。你的作業你寫完了嗎,你應該會的古詩背會了嗎,你的事情你做了嗎,一個小小方式的轉變也許就會改變一個孩子、一群孩子的成長。

細節二,現在還有一種教育現象就是,孩子在家做做家務,干點力所能及的零活就讓家長興高采烈,學校也可能大肆宣揚,看如何、如何教育的孩子懂禮行孝而狂攔其功。這些事情的發生恰恰說明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巨大缺失,孩子作為家庭的一個成員,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應該承擔一份家庭的責任,就應該分擔家庭的一份擔子,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們這是你應該做的,沒什麼了不起的,這是你對家庭的一份責任,把孩子的責任意識從小或者說從很小很小的時候就植入腦海,將來才能擔當大任。當我們為已經那麼大的孩子做了一些簡單的家務而歡呼雀躍的時候,的確應該往我們的頭上潑一盆冷水清醒清醒,「孩子在替媽媽刷碗」刷碗就是媽媽的專利嗎?「孩子在替爸爸倒垃圾」倒垃圾就是爸爸的必須嗎?這種表達方式、宣揚方式讓孩子成了做好事的雷鋒,父母成了坐享其成的罪人,這樣在孩子心裡助長的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意識呢?

所以,從小把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大人的附屬物或者玩偶,讓他們獨立的存在,分擔家庭的責任,承擔應該承擔的一切,讓責任意識、擔當意識植入腦海、深入骨髓,變成行動,當我們不再為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分內之事歡呼雀躍的時候,孩子們才是真正走向了我們想讓他們去的地方。

歡迎爭鳴、下方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曲周傳媒 的精彩文章:

不經意,又是一年

TAG:曲周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