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母若無改變,孩子讀再多的經典也意義不大

父母若無改變,孩子讀再多的經典也意義不大

近年來,我國興起了國學熱

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變得孝順、有禮貌

紛紛買了國學機放家裡

或是送孩子去讀經班或國學禮儀班

這些家長的願望能否實現呢

答案是:如果父母不學習

孩子讀再多的經典也作用不大

近日聽聞有個別父母因孩子背不出《弟子規》的一些章節而打罵孩子,或是一些父母當孩子沒按他們的要求去做時,就拿《弟子規》裡面的做人準則訓導孩子,筆者不由感到很痛心。

我市幼教界的金子園長在2003年就邀請兒童讀經教育的發起者、推動者、實踐者王財貴老師到惠州推廣兒童經典誦讀。2004年她辦了一個私塾讓幾個小學年齡段的孩子讀經典,幾年後,這些孩子上了公立學校,在家中繼續讀經。如今這些讀經十多年的孩子學業大多不怎麼樣,也沒有出現家長預期的品質,如有責任心、做人誠實等,一些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並不和諧。

金子告訴筆者,經過反思,她明白了當年試圖通過讀經典讓孩子成才這一做法失敗的原因:當年很多家長都不是搞教育的,沒有遵循教育規律。家長們認同經典,只讓孩子讀,而自己沒有修鍊,而家庭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地方。現在她覺得,孩子多大年齡讀經典沒關係,但如果父母沒有改變,孩子學再多經典也意義不大。家長學習經典,孝敬老人,夫妻恩愛,逢善必做,才是教育孩子的根本。

根據西方教育家、心理學家的研究,孩子在7歲前的主要任務是長身體,發展身體的神經系統,他們的學習方式是模仿和遊戲,學習內容主要是身體的協調發展、學會與人交往、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這個階段的孩子思考、邏輯推理能力還沒發展起來,父母此時和孩子講道理作不大。如果大人說一套,做一套,或是孩子背不出經典家長就打罵孩子,那麼更會傷害孩子,孩子的心會與父母越來越遠,或是厭惡、痛恨經典。

如果家長想培養孩子孝順、有禮貌等美德,父母就要先成為一個這樣的人,在家裡先做到《弟子規》中的內容。孩子會去模仿父母的言行,吸收父母的心態,長期下來,孩子就會形成良好的習慣或品質。前些年,筆者常反省自己對老人、丈夫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好,意識到自己對他們不夠尊敬後,於是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一些言行。如每天早上起來,筆者都向家公家婆說:「爸媽早上好!」家婆下班回到家,我會主動上前幫忙提包拿水。他們身體不舒服,我就會噓寒問暖。一段時間過去了,孩子早上也會向爺爺奶奶問好,奶奶回到家,孩子也會上前幫忙提包。

編輯:譚學競

關注小惠同學,不止關注惠州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惠同學 的精彩文章:

兒子有了小秘密 媽媽覺得被拋棄 朋友的勸說讓她釋然

TAG:小惠同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