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麼有哲理的話,只有孩子說得出!

這麼有哲理的話,只有孩子說得出!

去年給大家分享過小小常的段子。話說有一天,常爸因為工作上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心情不好,就跟三歲多的小小常說:

如今又過了一年,小小常說話不光一套一套的,而且真是動不動就亂有道理。

前幾天,常爸常媽帶小小常出門,小小常撒歡小跑,不小心摔了個嘴啃泥,哇哇大哭。常媽趕緊安慰小小常說「不哭,不哭」,小小常帶著哭腔大聲說,

昨天常爸在廚房準備創作一個新菜,擺弄半天手機,折騰來折騰去沒成功,最後我準備放棄,說乾脆出去吃得了,小小常給我打氣:

後來仔細想想,雖然小小常總不「按理出牌」,可說的還真挺對的。

為什麼人想哭時要忍著不哭呢?不止是眼睛裝不下這麼多水,心也裝不下了啊。很多大人傷心、難過想哭卻憋著,還不如一個孩子面對「眼淚」時來得自然。

所以說,常爸應該感謝小小常這位老師,時不時地冒點兒金句出來,「點撥」一下我們這些早已不太可愛,還經常犯點兒糊塗卻自以為很聰明的大人。

作為父母,我們早已習慣了替他們安排生活,腦子裡塞滿了「我能教孩子什麼」,其實真應該換個角度重新思考。「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這只是油膩成年人的偏見吧!孩子們其實一直在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自信而勇敢地表達著自己領悟到的很多人生道理,有時候,還真的讓我們這些大人汗顏。

又是一個周一,給大家來點兒正能量吧!

01

為人,要有做自己的勇氣

我覺得煩惱是別人的寶物,

不能搶走別人的寶物,

因為那是現實生活中對別人有必要才發生的事。

是不是和人常說的「煩惱都是自找的,需得自己內心放下」有點異曲同工之處?關鍵是,說這話的少年當時只有9歲!

他叫中島芭旺,2005年出生。芭旺9歲開始在家裡自習,他的座右銘是「自己選擇學習什麼」和「跟喜歡的人學習」。因為在twitter上發布自己的所思所想,語言雖然簡單,但探究起來卻充滿哲思,被人們稱為「小小哲學家」。

10歲時,中島芭旺主動自薦,用媽媽的facebook賬號給知名日本出版社總編輯寫信。最後,出版社一字未改,將芭旺所寫的文字集結成單行本《見てる、知ってる、考えてる》(《我看見、我知道、我思考》),剛一出版便奪下日本亞馬遜文學榜第一名,震撼了日本文壇。

書的序言里,中島芭旺這樣寫道:

小孩不是小孩,

小孩也不是大人,

小孩是戴著乾淨的眼鏡,

懷抱著想了解世界的好奇心。

看看書里的內容,很多人經過人生一點點歷練才能體悟的智慧,這個小孩已經看得通透。

事情沒有重量,

是人自己覺得「沉重」,

就這樣而已。

「害怕」,就是因為想去做。

不想做的話就會覺得「不想做」,

「害怕」並不是不想做。

好有道理有木有!

不僅自己寫東西,小芭旺還有改變教育現狀的夢想呢。小小年紀就「心懷天下」,這視野、這格局,嘖嘖嘖!

讓常爸印象深刻的是中島芭旺接受的一次訪談,當被問到母親如何影響自己的生活時,他說:「我的媽媽讓我自由,這讓我學習自由是什麼。」可能這就是芭旺從行為到思想都看起來如此獨立的原因吧。

再奉上一首我喜歡的芭旺版的《勇氣》,對於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做的事情,我們有沒有這樣清晰的認知呢?

人家問我將來想當什麼,

我回答:「我想當我自己。」

我覺得世界上大家都當自己,

這才是正確的。

我們生活在不正確的世界裡,

需要有去做喜歡的事情的勇氣。

重視自己的直覺,對自己要誠實,

擁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勇氣。

02

再忙,也別讓時間禁錮自己

大人們早已習慣了奔波忙碌的生活,似乎並沒有認真想過這被時間追趕的每一天。但跟著捲入其中的孩子,卻早已察覺到這讓人不舒服的一切。

最近,一個小學生寫的作文《你們都到生活里去了》,擊中了「喪喪」的我們——

文章前半篇孩子吐槽,自己的周末「一切事情都是編程好的」,起床-吃早飯-寫作業-吃午飯-上課-吃晚飯-上課-睡覺,「多沒意思」。TA發現,無論孩子,亦或成人,都「好像徹徹底底地融入了生活,被時間控制。」

早起趕車,工作趕活兒,下班趕回家,完了還要趕睡覺……24小時擠得滿噹噹,恨不得向上天再借500年。逢到周末,誰不想好好休息一下——這大概是所有大人的寫照吧。以這種同理之心看著身邊的孩子,我們就是那個在帶著他一起陷入自虐死循環的推手,一個清醒的,早早就參悟道「原來人生是如此無聊」的孩子只能被動地裹挾其中。

「連狗都比人活得舒服,做人還不如做狗。」無奈的吶喊,著實扎了心。

不過,矛盾並非無解,文章後半篇,這個在無奈中也擋不住睿智光芒的孩子,給出了Ta的答案,

「像大樹一樣抖擻吧,把腳從生活的牢籠里伸出來吧。」

「其實,一切生命都該是散發蓬勃生機的:牆角的小苗飽經風霜,盆子里的小樹衝破盆子,路旁的野草新陳代謝。」

筆下恣意鮮活的小生命,讓人忽覺,生活本不該如此無趣。身為大人,我們確實有太多無奈無法改變。但在有限的時間裡,應該對眼前苟且的生活有所期待,畢竟還有「詩與遠方的田野」。

周末,和孩子一起停下忙碌的腳步吧!把時間放慢,讀讀書,聊聊天,玩一玩,靜靜享受身邊的美好。別總掙扎著,最後淪為了時間「囚徒」。

03

發現,那些藏在生活里的小確幸

陳丹青曾經說過,孩子本身就是靈性。這種「靈」就在他們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上,遠比我們要敏銳和形象。

經歷了社會的紛紛擾擾,大人的感知力在變得遲鈍,甚至開始遺忘,是孩子提醒我們發現,那些藏在生活里,不曾覺察的小確幸。

最近,日本拍了一支小視頻,裡面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邀請他們來回答一些諸如「幸福、大人、愛」的抽象問題。結果出人意料,常爸看著差點淚目。

孩子們的語言樸實而珍貴,戳中了我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這些簡單的道理,我們都曾有體會,那是長到什麼時候又忘記了呢?

什麼是幸福?

「幸福是和媽媽一起騎自行車。」

原來,和最愛的人在一起,做再小的事都是幸福的。

什麼是大人?

「個子高,脾氣好,很聰明的人。」

其實,孩子們對大人也有小小的期許啊!

什麼是孩子?

孩子說,很有活力,但是很冒失。

哈,你們也知道自己是這樣子的!

什麼是活著?

「人們互相支撐。」

想起了很多親人朋友,以及那些溫暖的日子。

什麼是愛?

「我知道了,沒事。」

六個小字,卻好像道盡千言萬語。

有些詞語的含義,孩子真比我們理解得更透徹;而有些東西,我們可能遺忘了,感謝孩子,他們在提醒我們找回來。

義大利心理治療師耶羅·費魯奇說:當你願意以孩子為師,你才能踏上發現之旅。低下頭來看,我們的孩子天真直率,正是這份不掩飾,才教會了大人很多不曾意識到的道理。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也許是新的一年裡,我們作為父母,最需要向孩子學的一堂課吧!

你家的小「人生導師」是否一樣金句不斷,Ta也給你講過什麼讓你幡然醒悟的大道理嗎?期待在下面的留言區看到你的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常青藤爸爸 的精彩文章:

如果我們像養「呱兒子」一樣養「真兒子」……
孩子,媽不想殺你,可就是沒忍住……

TAG:常青藤爸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