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朝那些事兒

漢朝那些事兒

1.

做人做到韓信這個份上,其實還蠻寒心的——這可能是名字沒起好。

韓信進入社會後的第一份正經工作是在一家有機會稱霸全國的大型企業西楚集團,但其領導人項羽是著名的優柔寡斷,好不容易決定給手下封個官但臨到頭抱著官印捨不得撒手,所謂「婦人之仁」,目睹這一切的韓信寒了心,找到劉邦集團的時任CEO蕭何內推跳了槽。劉邦集團是當時一家勢頭不錯的創業公司,領導人劉邦雖然自身技術水平和戰鬥力有限,但能從赤貧階層白手起家把公司辦得欣欣向榮也說明他必然有過人之處,確實他非常會籠絡人心,而且賞罰分明。然而雖然有CEO內推加持,韓信一開始也並不很受重視,又一次寒了心,雖然很快他以再次跳槽相威脅獲得了升職加薪,後來的工作業績也是對得起這份待遇,但是曾經以跳槽威脅老闆升職加薪,終歸會在老闆心裡結下一點梁子。

能成為老闆的人,城府都深不可測,一起創業的時候,劉邦對韓信毫無芥蒂,吞併了西楚集團上市成功之後,他笑眯眯地給了韓信一大筆股權和分紅,好一派君慈臣孝,其樂融融的景象。再說回韓信這種員工,鬼點子多,處事果決靈活,在企業擴張階段是非常有用的,但上市之後以維持穩定為主,不再那麼需要他這個類型的員工了。如果他聰明的話,就應該學習前人范蠡,辭去一切實質性職務,拿著可觀的分紅找一個漂亮妹子泛舟西湖,然而韓信事業心實在太重了,他想表現自己除了上馬能戰,下馬也能治,在已經上市了的公司依然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事業心太重的後果是老闆開始懷疑他圖謀不軌了,畢竟公司是老闆的,打工的人表現出來的能力太強,老闆面子上有點掛不住。於是劉邦找了個理由,說韓信收留西楚集團餘黨,意圖顛覆公司,給他降職減薪。

韓信這次寒心十分徹底,以至於說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樣的名句,在後世的寒心員工中廣為傳頌。直到這個時候,韓信才意識到自己鋒芒太盛,功高蓋主,於是開始裝病不參加董事局會議,自然而然地也逐漸被領導集團冷落。原本的天之驕子,被冷落之後鬱鬱寡歡,心越發地寒了,於是他真的開始計劃要把老闆取而代之了。遺憾的是,打了一輩子的勝仗,最後這一次他一直猶豫不決,將反未反,而他的老闆娘呂雉女士,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殺伐決斷的女性之一,半句廢話沒有直接把他召進宮殺了。於是就出現了一種有趣的情況,韓信吐槽前老闆項羽婦人之仁所以失敗,自己最後也死於同樣的猶疑,反倒是真正的婦人呂雉毫無這種困擾,可見「婦人之仁」這個詞本身就不太準確。

2.

說到呂雉,名頭大概是不如後世的女皇武則天或者太后慈禧響亮的,但實際上她的手段比武則天和慈禧都狠絕。

這首先就要說到一個命運十分悲慘的女性——戚夫人,聽起來音同「欺負人」,但呂雉對她所做的事遠遠不止是欺負人這麼簡單。戚夫人是劉邦的小老婆,呂雉和她之間有正室和小三的天然仇恨,更不要說還有為彼此的兒子爭奪公司繼承權的鬥爭。劉邦活著的時候,戚夫人因為年輕貌美更得寵,但她沒能徹底斗垮糟糠之妻呂雉(說實話根本也鬥不過,呂雉的對手是韓信彭越這種的高級管理人員,像戚夫人這種秘書小妹實在不值一提)。於是等劉邦百年之後,皇太后呂雉直接把戚夫人打發去了後勤部舂米,和奴隸沒什麼區別。戚夫人這時候可能覺得這已經是人生的最低點,心情沮喪地唱歌發泄說,我兒子在外地分公司當老總,但他的媽媽我卻只能在總部當奴隸。這事傳到了心胸並不開闊的皇太后耳朵里,太后二話不說馬上把戚夫人的兒子從分公司調回述職並趁機毒殺滅口,而僅僅讓戚夫人承受喪子之痛,對呂雉來講好像還不夠,她喪心病狂地發明了中國歷史上排名第一的酷刑人彘用以折磨戚夫人,這個酷刑因為過於喪心病狂,在這裡就不講細節了,只說在甄嬛傳里,甄嬛同學只不過是給一個和她不對付的貴人講了這個故事,那個貴人回去就被嚇瘋了。

呂雉最狠毒的地方,卻也不止是發明了這個酷刑,而是她居然要求自己的兒子去「觀賞」已經不成人形的戚夫人,直接把兒子的心理陰影面積嚇成一室兩廳。此外,她還強迫兒子娶了她自己的外孫女,也就是她兒子的外甥女,所謂「親上加親」,一方面導致原本心理健康身體良好的兒子抑鬱而死,另一方面搭上了據說長得很好看的外孫女的終身幸福,令其鬱鬱而終。

不排除一種可能,因為呂雉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臨朝的女性,史官們從男權的角度會一定程度上醜化她的形象,把她塑造得如此暴虐而變態。歸根結底,正常人多數是不願相信世上竟有這麼可怕的人存在過的。

3.

換個輕鬆點的話題,說一個有點意思的太后王娡。

呂雉死後其實留下一個爛攤子,原本的貴族劉氏集團和她培植的外戚呂氏集團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流血鬥爭,最後根基更深的劉氏集團獲勝,但之前的惠帝劉盈(也就是呂雉的兒子)並沒能留下嫡子,經過一番人事鬥爭,看上去與世無爭勢單力薄的劉邦第四子代王劉恆幸運地繼承了整家公司。劉恆本人長期外派,為人低調內斂,公司老闆娘竇氏從宮女一路晉陞到皇后,更不是省油的燈,這樣一對人精選出來的太子必然也是聰明通透。

在太子劉啟茁壯成長的同時,另一邊廂在民間有一個叫王娡的女孩子也成年了,和大多數同時代的女孩子一樣,她剛到法定年齡就嫁了個門當戶對的農戶金王孫,還生了個女兒。按照普世價值觀,這樣一個已育農婦和未來天子之間本來應該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然而幾年之後經過王娡母親的強力運作和各種機緣巧合,她主動離婚成功並嫁入皇宮,還是比較令人大跌眼鏡的。

不能確定劉啟一開始知不知道王娡是一名離婚女性,但樓主的傾向是他知道,畢竟此事在歷史上流傳甚廣,也沒看出來當事人想要遮遮掩掩。王娡的婚史絲毫不曾影響到劉啟對她的喜愛,她的婆婆,宮斗十級學者竇後也對她青眼有加。到後來,就連她的大姑姐,劉啟的姐姐館陶公主也和她站了一條隊。她的兒子劉徹娶了館陶的女兒陳阿嬌,並得到了最終的繼承權,王娡也因此實現了從農婦到太后娘娘的飛躍。

寫到這裡不免有點感慨,直到今天輿論還會經常同情/歧視離婚女性,有這種想法的人大概是活轉回去了,思想的開放程度甚至比不上一個封建社會早期的皇帝。

中國歷史上,樓主私以為最有意思的時期是漢唐和魏晉南北朝,於是想寫一個系列聊聊當時有意思的事兒,什麼時候更新不定時,看心情~

今天的節目就是這樣,下期節目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糾結的正能量 的精彩文章:

健康的深夜檔節目
在這個程序猿通宵的節日

TAG:糾結的正能量 |